尼古丁不致癌?原来3/4美国人有误解
为减少烟草造成的危害,奥驰亚集团日前发起耗资1亿美元的宣传活动,请求美国食品与药物监督管理局(FDA)帮助消除美国公众对尼古丁的误解,即尼古丁不致癌。
奥驰亚援引政府研究报告称,近3/4的美国成年人错误地认为尼古丁会致癌。该公司表示,消除尼古丁的健康风险将是该机构减少吸烟率的关键,因为这将有助于说服吸烟者改用非可燃的尼古丁替代品。
虽然香烟烟雾中至少含有60种致癌物质,但尼古丁并非导致许多吸烟疾病的直接原因。尼古丁甚至被吹捧为一种缓解紧张情绪和提高思维能力的方法。但是,据国家药物滥用研究所称,尼古丁是使人们对烟草制品上瘾的成分,它有风险。
奥驰亚监管事务高级副总裁佩吉·马格纳斯(Paige Magness)表示,FDA“应该投入资源和专业知识,纠正公众对尼古丁健康风险根深蒂固的误解。”奥驰亚负责IQOS和JUUL在美国的销售。该集团称该宣传活动将有助于FDA让更多的吸烟者使用“低健康风险”的非可燃产品。
据彭博社报道,FDA目前拒绝置评。
困惑的核心:尼古丁是否会致癌?
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个误解是烟草制品中的尼古丁会致癌。最近对来自11个国家的15,000名医生进行的一项调查强调了这一神话及其在全球医疗从业人员中的广泛接受。对尼古丁的误解可能是阻碍世界摆脱危险形式的吸烟和无烟烟草产品的关键原因。这种误解的起源可能与南亚和那里销售的令人讨厌的口服烟草产品有关。
烟草成瘾的基础
为了实现一个没有危险烟草产品使用的世界,了解尼古丁在烟草成瘾中的作用至关重要。烟草成瘾——通俗地说,就是消费者明知对自己和社会有害,仍继续消费危险形式烟草的有害习惯——主要是由尼古丁的精神作用所驱动的。手到嘴的作用,尼古丁对大脑受体的作用,大脑中奖赏通路的激活,产品使用过程中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最终的消耗,对长期使用药物的预期,通过进一步消耗(或剂量)尼古丁减轻的渴望和戒断效应,社会和文化线索-所有这些都指向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尼古丁是这种上瘾的核心。全球每年有超过800万人死于烟瘾,影响到数百万失去亲人的朋友和家人,世界上还有13亿人在努力戒烟。
这是烟,笨蛋……还是只是?
在近五十年的烟草控制中,西方的思想领袖们一直迷恋并慷慨地引用迈克尔·罗素的一句话,“人们为尼古丁而吸烟,但他们死于焦油”(罗素,英国医学杂志,1976)。就吸烟而言,他是对的。事实上,这一见解为英国和大西洋彼岸的一些烟草控制研究人员提供了启发。这反过来又体现在开创性的出版物中,例如2001年美国国家科学院的“清除烟雾”报告,2007年英国皇家医师学院的“减少尼古丁成瘾的危害:帮助无法戒烟的人”和2014年英国皇家医师学院的“无烟尼古丁:减少烟草危害”。
事实上,英国药品管理局从2010年起批准尼古丁替代疗法(NRT)产品的额外减害适应症,建立了世界上第一类获得许可的烟草减害产品。世界各地减少烟草危害的倡导者和烟草控制爱好者往往忘记了这一点,更不了解英国如何以及为什么在解决烟草相关危害的过程中到达这个分叉(Patwardhan, Drug Testing and Analysis, 2022)。
将尼古丁从燃烧烟草的有毒输送系统中分离出来,让罗素和后来几代公共卫生思想领袖为各种输送系统中更清洁形式的尼古丁铺平了道路,从医学许可的尼古丁口香糖、贴片和含片开始,最终以李汉立发明的电子烟告终。大型烟草跨国公司推出的加热烟草产品也进入了市场,这些公司热衷于“无烟”世界,逐步淘汰燃烧烟草,就像汽车上的内燃机被电池取代一样。或者零度可乐和百事可乐,而不是****和百事可乐。对吧?错了!这种说法忽视了近3亿烟草使用者(主要生活在亚洲和非洲)的口服烟草消费,以及随之而来的口腔癌和咽喉癌相关发病率和死亡率。
无烟烟草的危害:一个集体盲点
一项估计表明,英国近10%的医生是印度或巴基斯坦裔,还有相当数量的医生来自非洲和亚洲其他地区。来自这些大洲的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在精神卫生机构中的比例甚至更高。在南亚和东南亚或非洲的培训不可避免地使医生接触到出现口服烟草危害的患者。
这些国家(或实际上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目前的医学课程在治疗吸烟或无烟烟草成瘾方面都没有深入到任何程度的细节。在医学教育中,很常见的是简单地指出烟草导致的无数疾病,并要求实习医生建议病人戒烟。开哪种尼古丁替代疗法,为什么,如何为戒烟提供行为咨询,随访和预防复发的必要性,吸烟对特定药物代谢的影响和疗效降低,这些技能和知识在世界任何地方的医生、牙医或***的临床培训的任何阶段都没有传授。
亚洲和非洲有数百万的卫生保健专业人员,欧洲、美洲和中东有数十万来自这些大陆的外籍医生和***,他们见过口腔癌患者,这些患者很可能是由口服烟草使用引起的。他们亲眼目睹了口服烟草制品的危害。
毫不奇怪,告诉他们可以通过无烟或改用“无烟烟草产品”或提供“更安全”的尼古丁替代品来减少烟草危害,往好了说会被视为假新闻,往坏了说会被视为虚伪和不诚实。即使是获得许可的NRT也不能幸免于这种误解,许多临床医生担心尼古丁会导致癌症,长期使用NRT会上瘾。这可能导致不适当的NRT处方时间不够长,从而使复发的可能性更大。
尼古丁误解:可能的起源故事
大多数健康专家和非专业人士都持有一种未经处理的错误观念:烟草=尼古丁=癌症。包括致癌物质在内的毒物是在大多数烟草制品的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在香烟/雪茄/小雪茄和比迪烟的情况下,来自烟草燃烧产生的烟雾,或在亚洲和非洲口服烟草制品的***和储存过程中添加/形成的,例如化学品、熟钙、槟榔果特有亚硝胺和烟草特有亚硝胺。
瑞典风格的袋装无烟烟草(鼻烟)是例外。经过几十年不断发展的***标准和创新,瑞典式鼻烟中的致癌物如tsna和其他有毒物质的浓度已经被设计到最低。“瑞典经验”对人口水平的影响,使瑞典能够过渡到一个无烟国家,成为欧盟男性肺癌发病率最低的国家,这是减少烟草危害倡导者的宠儿。然而,在倡导鼻烟(因此是无烟烟草)减少危害时,往往没有提到南亚和非洲无烟烟草制品的使用和危害情况。这只会增加公共卫生界对烟草业和减少烟草危害倡导者的不信任。
由于没有专门的课程来区分尼古丁的精神活性特性和导致依赖的潜力与在吸烟或大多数无烟烟草产品中形成或存在的有毒物质,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可能很容易将烟草产品的危害与尼古丁混为一谈。
此外,他们治疗南亚和非洲病人的经验使他们不自觉地这样做是合乎逻辑的。已经有一些懒惰的类比与其他广泛流行的成瘾折磨世界:例如,酒精。然而,其中的细微差别被忽略了,与尼古丁不同,乙醇是一种精神活性成分,同时也是一种伤害肝脏和脑细胞的化学物质。
普通媒体更增加了混乱。在全球范围内,控制烟草的口号和运动已经持续了几十年,最常见的是使用简单的单句话来反对尼古丁。对于那些想让世界摆脱尼古丁的间接危害的人来说,没有必要也没有地方采取细微差别。对于一些人来说,这样做甚至是合理的,以实现他们的乌托邦式的无烟草社会(不要与没有烟草危害的社会混淆,这是一个有价值的目标)。
当人们认识到,对于13亿危险的吸烟和无烟烟草产品使用者来说,尼古丁这种在流行的反烟草叙述中受到诋毁的化学物质是一种关键的解决方案时,问题就出现了。例如,世界卫生组织将NRT列入治疗烟草依赖的标准基本药物清单。
尼古丁:孤儿药
世界上80%的危险烟草制品使用者,即近9亿人,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无法获得负担得起的、有吸引力的、更安全的尼古丁替代产品,包括NRT。这些国家的大多数卫生保健专业人员错误地认为烟草制品中的尼古丁会致癌。在这些国家,戒烟治疗要么无法获得,要么由没有接受过尼古丁替代和行为干预艺术和科学培训的卫生保健专业人员提供。
长期以来,制药公司和烟草公司一直回避拥有尼古丁,制药公司可能担心销售这种具有全球危害的精神活性物质的光学效应,尽管这是由于目前销售尼古丁的肮脏输送系统。烟草公司关心自己的品牌和产品,可能优先考虑品牌建设,而不是更广泛的产品不可知的尼古丁市场条件。其结果是,许多缺乏英国烟草控制界或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简称fda)那样的成熟程度、学术严谨性和经验的国家,发现自己接受了传统的减少烟草危害的言论。
隧道尽头的光明?
在没有充分理清烟草和尼古丁教育之间的关系的情况下,匆忙在全球推出新的尼古丁产品,只会导致更多的下意识反应和禁令。这将减缓任何使世界无烟的雄心,或者更确切地说,没有危险的烟草产品。通过教育和实践实现对尼古丁的认知可能是急需的游戏规则改变者。理论上,包括中低收入国家在内的大多数国家都将NRT列入其国家基本药物清单。
这并不一定转化为戒烟的实际可用性和可负担性。任何真正致力于减少烟草危害的人都应该认识到,要让新一代的医疗保健学生和未来的从业人员对尼古丁有信心,首先需要打下很多基础——从NRT开始。应通过管理良好的卫生保健企业和伙伴关系,在减少烟草危害原则的基础上,在中低收入国家教授、实践和体验戒烟。
消费者、卫生保健从业人员和政府首先需要看到使用传统非尼古丁替代疗法在戒烟方面取得的成功,但也要认识到需要有更广泛的更安全的尼古丁替代品选择,以使目前的13亿烟草使用者戒断烟瘾。只有这样,条件才会成熟,公司才能负责任地向这些市场的成年烟草使用者推销他们的尼古丁创新产品。
话说烟民的烦恼
写下这个话题,我自己都觉得有点莫名其妙。或许在烟民心中,吸烟是他们的最爱,有的都是快乐和开心,那曾有过烦恼呢?在一般非烟民眼中,吸烟者始终吞云吐雾,满面笑容,有的都是愉悦与逍遥,何曾见过他们烦恼?其实,世界是客观的,有阳光必会有阴影;生活是辩证的,有快乐也有烦恼。因此吸烟人,自然也有吸烟的烦恼。那么吸烟人有哪些烦恼呢?请听听以下几位烟民的诉说和心声。
烦恼之一:烟瘾发作却断了“口粮”。
对于烟民而言,特别是烟瘾较大的烟民,一般一时半刻都离不开烟,他们更不希望出现断“口粮”的尴尬情况发生,因为毕竟烟瘾随时随地都可能发作,那么就必须用烟来及时“止瘾”,否则心里就非常难受。然而现实中却时常发生一些烟民在烟瘾发作之时,却断了“口粮”的情况,这就是烟民感觉最痛苦的烦恼。为了救急,不惜代价,甚至还会导致危险发生。
笔者有一个熟人,就是因为一次夜间打麻将时,烟瘾发作难受烟却吸完了,不巧的是其它烟友也都没“口粮”了,于是他急匆匆去购买,不幸被车撞倒。当时昏迷不醒数月,虽最终挽救了性命但记忆了退化,智力下降,还得了癫痫病,无奈只得提前病退。一个能说会道的人如今连一般熟人都不认识,见人只知道傻笑,这是很大的不幸,为烟付出了巨大代价。
烦恼之二:烟价飙升烟瘾越来越大。
如今,对一些低收入烟民来说最大的烦恼莫过于烟价不断飙升,自己烟瘾却越来越大。近些年,由于控烟履约要求,我国加大了控烟力度,严禁公共场所吸烟外,还严格控制烟草生产规模,严控卷烟生产量。同时不断调整卷烟零售价,以提高税收。提税顺价政策的实施,使得中低档烟供应日益趋紧,特别是低档烟几乎断档。这愁坏了低收入烟民。特别是近三年受疫情影响,部分企业生产处于困境,有的甚至倒闭,经济发展严重受阻,经济持续新常态,严重削弱烟民消费信心和勇气。
然而受诸多因素影响,一些烟民生活、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有的背负债务,有的处于失业状态,很显然心里备受煎熬,压力重重,值得借助卷烟解愁除闷,因此烟瘾却越来越大。收入与消费之间赤字加大,挣不了钱、吸不起烟,怎么办?成天犹犹豫豫,想戒烟下不了决心,其实也无法戒除。哎,怎一个“烦”字了得?
烦恼之三:不合时宜突然烟瘾发作。
对烟民而言最痛苦的烦恼莫过于不合时宜突然烟瘾发作。众所周知,我国严控公共场所吸烟,如公交、汽车等交通工具;会议室、候车室等场所;学校、医院等单位都禁止吸烟。客观说,这是好事,是时代文明的体现。然而对于烟民来说,却有着较大烦恼。因为他们往往可能在这些不适宜的地方烟瘾发作,想吸烟却不能吸,不吸烟心理又无比难受。此时此刻,应是他们处于最难受的烦恼之中。
我有一个烟民朋友,他告诉我一年外出旅游,在一个无烟景区突然烟瘾发作,一路憋着烟瘾,那段时间整个人精神麻木,心如刀绞,痛苦难受。后来实在忍受不了独自寻找卫生间,躲在卫生间了吸了一支烟,好好享受了一番。说实话,在卫生间享受吸烟,也真是无奈之举。但比一直憋着烟瘾顺畅多了,吸完烟后感觉整个人轻松愉悦多了。爽!那感觉真的好爽啊!
烦恼之四:被人误解却无法争辩。
于烟民来说,还有一个烦恼便是被人误解却无法争辩。随着吸烟有害身心健康的广泛宣传,加上健康时尚生活理念的逐步形成,近些年不少人对吸烟现象有了更多误解和曲解。生活中甚至还有人对吸烟行为横加干涉,野蛮反对,随意加大控烟力度,出现“扩大化、片面化、绝对化”错误倾向,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以至于有人见得吸烟现象,见不得吸烟人,让烟民倍感寂寞和难受。有的人直接说“吸烟就是***”、“吸烟就是慢性***”,在他们心中吸烟一无是处,毫无意义。
其实这种对吸烟一棒子打死的做法是错误的,也是片面的。诚然卷烟中含有尼古丁等有害物质,长期过度吸烟会引发心血管、肺部等气管矛盾,但是并不能说卷烟毫无积极性作用。实际上,现代社会由于生活节凑加快,压力加大,特别是一些年轻人时刻处于高负荷、高压力状态。他们借助卷烟消劳提神,释放压力,提振信心,吸烟是最好、最简便的、最有效的方法,为什么要一概反对呢?在控烟大局之下,片面的控烟倾向和观点使得一些烟民敢怒不敢言,被人误解却无法争辩。所谓憋屈藏在心里,所有误解无法阐述,有什么比这更难受,更烦人?
总之,吸烟有吸烟的乐趣,但吸烟人也有吸烟日人的烦恼。希望烟民和非烟民要相互理解,多换位思考,同时更希望烟民要严格约束自己吸烟行为,遵守法纪和规矩,强化公德意识,尽量做到文明、理智吸烟,这样才能与非烟民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消除烦恼,享受吸烟的真正快乐和愉悦!
烟草是“妖草”吗?关于烟草的存在还有多少争议
编者按:明末著名文学家张岱在《陶庵梦忆》中批判道:“余少时不知烟草为何物,十年之内,老壮童稚、妇女、女子,无不吃烟,大街小巷尽摆烟桌,此妖草也。”烟草真的是“妖草”吗?其“妖”在何处?对烟草的危害性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作为曾经甚至还在风靡全世界的一种吸食品,它的流行和被管控,也都一直在争议中进行,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烟草,确实是一株与众不同的植物呢。
很少人知道的是,烟草原产于美洲,在地理大发现后传播到全球,约在450年前才进入中国社会,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并作为一种常见经济作物,在南北各省区都广为栽培。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烟叶生产第一大国,烟草种植面积世界第一。那么烟草究竟是如何在中国流行的呢?关于烟草的存在,又引发了多少争议呢?
烟草其实不是一种草,目前已被植物学家确认的烟草共有66个品种,属于茄科植物,和我们熟知的番茄近缘。
烟草在全世界的传播离不开海上贸易。15世纪中叶,很多欧洲探险家来到南美洲,发现了当地土著常常吸食烟草,但是基于当时的天主教认为“从鼻孔冒烟是魔鬼的象征”,因此他们将烟草当做一种奇异而美丽的观赏植物“淡巴菰花”带回欧洲。直到16世纪,法国驻葡萄牙大使尼古丁将烟草带回国,并且作为药物推荐给皇室,欧洲开始流行起了吸食烟草,进而扩散到全世界。
和马铃薯、玉米的传播相似,烟草登陆中国首先从东南沿海一带开始。福建、广东等地一直有出海下南洋的习惯,出海的居民在与其它国家的海商进行贸易来往时,第一次接触到了烟草。由于海上生活寂寞艰苦,很多人借由烟草消遣,却不知道烟草带有上瘾性,因此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减少购买量,他们把烟草种子带回家乡种植。从此,以东南沿海为起点,烟草迅速传入全中国。
当然烟草传入中国的路线,还有从越南到广东、从朝鲜到辽东等等,但是公认影响最大、时间最早的路线还是从福建开始。
▲烟草一开始是以观赏植物的身份传播,后来人们发现了烟叶可以用于吸食。供图/unsplash
细算起来,烟草进入中国,也不过是约450年的时间,却风靡至今。
烟草进入中国:何以风靡?
烟草本身也让很多人上瘾。烟草中通常会含有尼古丁,在科学研究中,当尼古丁进入体内,会经由血液传送,并可通过血脑屏障,吸入后平均只需要7秒即可到达脑部,增加人体的多巴胺,***了自信、放松等虚假的幻觉,并且能***末梢血管收缩,使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和呼吸变快,十分容易上瘾。吸烟还容易形成示范效应,容易传给下一代同样的习惯。
而且,烟草传入中国后,中医们迅速发现了烟草的药用价值,认为它能驱除瘴气、预防疫病和寒疾,甚至有些说法认为它们有治百病的功效。于是吸烟的习俗迅速在漳州、泉州风靡开来,两地也开始大规模种植烟草。
明朝末年,漳州、泉州的烟草种植业变得十分发达,产出多于传入地吕宋,甚至开始出口烟草到吕宋。
在这种情况下,明末清初时期,中国南方地区吸食烟草已经蔚然成风,尤其是在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对外来事物的接受程度极高,烟草的传播更为迅速。明末著名文学家张岱在《陶庵梦忆》中批判道:“余少时不知烟草为何物,十年之内,老壮童稚、妇女、女子,无不吃烟,大街小巷尽摆烟桌,此妖草也。”
一般来说,男人吸食旱烟,女人则热衷抽“水烟”,烟枪下有一个装水的容器,抽烟时烟通过水过滤一下吸入口中,减少烟油的吸入。清末,由于慈禧太后热爱吸食水烟,有不少女性也跟随吸食。
1793年,英国画师来到中国,画下了一副《烟袋匠》的画作,当时在中国,吸烟已经蔚然成风。
英美烟草公司为了获得廉价原料,从美国弗吉尼亚引进优质烤烟,先后在山东潍坊、河南许昌和安徽凤阳试种成功,并且在天津、青岛、上海、汉口等地都建起了卷烟厂,生产并销售占全国总数三分之二左右的卷烟。由于烤烟的生产速度比晾晒烟更快,成本更低,加上卷烟方便携带,因此卷烟很快便取代了旱烟和水烟。
▲清末卷烟进入中国,很快就风靡社会,连在路边都能看见满族老太太嘴里叼着卷烟。摄影/王安珠
无论是烟袋还是卷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吸烟在当时更多被看作是一种个人习惯。***时期,不少文人如鲁迅、林语堂等,都十分依赖吸烟寻找创作灵感,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为开辟卷烟来源和增加税收,国民政府还在云南、贵州、四川地区建设新的烤烟基地。
到了20世纪,欧美科学家证实吸烟与肺癌高度相关,随后关于烟草有害的研究成为热门,吸烟从此变成大众健康议题。
尼古丁在很多年前曾被认定为烟草致癌的罪魁祸首,小白鼠被实验人员注射尼古丁后死亡,因此得出结论认为烟草的毒性来源于尼古丁,但这个实验并不严谨。目前科学家对尼古丁的致癌作用仍未有定论。
有关于烟草致癌性的实验发现,卷烟燃烧时产生的焦油,包含众多烃类及烃的氧化物、硫化物及氮化物,含有多种致癌物质如亚硝胺类,长期吸烟可能引起癌变。有鉴于此,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全世界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1966年1月1日,美国《联邦香烟包装和广告法案》生效,要求所有香烟外包装上必须出现警告语:“吸烟有害健康。”之后,各国纷纷***不同法案,要求在烟草外包装加上肺癌患者的解剖图、禁止在电视电台宣传烟草、18岁以下未成年人不允许吸烟、公共场所禁止抽烟,以及重要的***锏——收取高额烟草税。
2003年5月,世界卫生大会批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呼吁所有国家开展尽可能广泛的国际合作,控制烟草的广泛流行,明确提出:科学证据确定了烟草消费和接触烟草烟雾会造成死亡、疾病和残疾,烟草所含的许多化合物和它们所产生的烟雾具有药理活性、毒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呼吁各国采取措施减少任何形式的烟草制品消费。
如何控烟已成为世界公共健康话题
于是乎,有人不禁要问:烟那么难抽,有害健康,为什么还有人喜欢抽?
吸烟是怎么上瘾的?大多数吸烟者几乎都有过这样的想法:就抽一口,烟瘾离自己还很远,偶尔抽一下,不打算长期抽。殊不知,就是这个危险的想法,让你一步一步地成为吸烟的人。
B站上有个9年烟龄的UP主,她分享亲身经历,为什么抽烟会让人上瘾:
第一次抽烟,是为了如影视剧一样,释放压抑的情绪。
抽完之后,并没有抽第二根的渴望。反而会让你陷入一个陷阱,离上瘾还很远。
下次觉得烦恼或者想耍帅的时候,再抽一根,别人发的时候,就再抽一根。
有一天,不管在哪里,有烟没烟,你都想吸烟。就算是平时不好抽的烟,你也忍不住要吸。
这时候,你就有烟瘾了。
为什么戒烟那么难
有人问,既然吸烟有害健康,那么戒烟不就行了吗?
说是轻巧,但做起来难。
香烟中的尼古丁进入大脑,会***中枢神经分泌多巴胺。多巴胺会让人感到愉悦,而停止吸烟后,人会感到烦躁、厌食等戒断症状。烟瘾是精神和***的上瘾,对香烟产生了依赖,具有难以抗拒性。
调研结果显示,有80%的人戒烟失败,只靠意志力戒烟的人不到10%。
吸烟能缓解压力,烟灰缸里烟头多的人,压力越大。
如果我们的身体出现问题的时候,医生会告诉我们就是应该戒烟或者少吸烟。但是有些医生你也抽烟,为什么医生不停地劝别人不要吸烟,而他们却戒不了烟瘾?
01
吸烟时间较早
实际上有很多医生在学医之前就有吸烟的习惯,而且烟龄的时间已经很长,就算他们学过医学知道吸烟对我们的身体伤害非常大,但是想戒烟也已经非常困难,所以大多数吸烟者一样,在***白大褂的情况下也是吸烟的。
02
高强度的工作,发泄情绪
医生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有时候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很多医生就有可能用这种方式来减压,所以染上烟瘾就不容易戒掉。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除了通过禁烟、戒烟宣传来减少烟草的消费,也在寻找各种减少烟草危害的方式。烟草公司就曾经推出了低焦油香烟,但是科学家却不认可这些产品。
烟草能风靡欧洲,是因为欧洲的贵族们将其视为一种时尚和优雅的行为,于是纷纷效仿。烟草能风靡中国,是因为中医发现了其药用价值,人们为了驱除疾病、强身健体也纷纷效仿。在当时,因为医疗技术的落后,北方苦寒之地的人得了寒病,是非烟草不能救治的。所以北方的烟价是很高的,甚至有人用一匹牲畜去换一斤烟草。烟草有巨大的经济收益,所以也有大量的人投入精力去种植。如今,烟草的存在,给个人健康和公共卫生造成了沉重压力。人类与烟草之间的“战争”也将一直继续下去。
吸烟有害健康真的是个伪命题吗?
吸烟没有直接的伤害,说吸烟伤害是慢性的,没有直接的证明说吸烟会立马导致什么毛病,所以有人认为吸烟有害健康是一种猜测。更是有些人感觉吸烟有一些好处,烟民大量存在,这部分人认为吸烟有害健康是个伪命题。
一些烟民坚持认为吸烟有好处,然后总结吸烟能给他们带来以下好处:
1. 放松:吸烟过程中的吸气和呼气动作可以让人感到放松和舒缓压力。
2. 社交:吸烟可能成为一种社交行为,使人有机会与其他吸烟者互动和建立联系。
3. 镇痛:尼古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疼痛,因此吸烟可能暂时缓解一些疼痛症状。
吸烟对一些人可能给予短暂的愉悦感,这些好处其实只是感觉,感觉往往都是虚幻和不真实的。吸烟感觉良好远远被其带来的健康风险所超越。吸烟的负面影响远远超过这些短期的感觉好处。
烟草燃烧产生的烟雾包含超过7000种化学物质,其中至少有69种被证明对人体有害。这些化学物质包括致癌物质、有毒物质和致命的一氧化碳。许多***的医学研究已经证明了吸烟与健康问题之间的关联。这些研究包括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吸烟导致的健康问题包括:
1. 呼吸系统疾病:吸烟是导致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
2. 心血管疾病:吸烟会增加心脏病、中风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为烟草中的化学物质会损害血管内壁,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3. 癌症:吸烟与许多癌症的发生有关,包括肺癌、口腔癌、食管癌、胃癌、肾癌等。
4. 生殖系统问题:吸烟会影响男性和女性的生育能力,并增加妊娠并发症的风险。
5. 皮肤问题:吸烟会导致皮肤老化、皱纹、牙齿变黄和牙龈疾病等。
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是经过大量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而不仅仅是猜测。虽然吸烟引起的一些健康问题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但已有许多研究表明吸烟与多种疾病之间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例如,长期吸烟与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吸烟也与其他各种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生殖系统问题以及口腔和牙齿问题有关。此外,吸烟会导致肺部和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增加患病风险。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是确凿无疑的,而不是猜测。
总之,吸烟的好处非常有限,而吸烟带来的健康风险和危害是不可忽视的。为了保护自己的健康,尽量远离烟草和吸烟环境是明智的选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