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论闲谈 | 抽烟,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
口感的差别是非常明显的。抽惯了廉价烟之后,抽好烟就不怎么明显,抽惯了好烟之后再抽廉价烟,你就感觉简直让人难以接受。
大学那会都是抽哈德门,觉得哈德门就不错。刚工作那会儿工资低,不舍得买好烟,一般抽紫云,那时觉得紫云就挺好,后来工资高点了抽黄鹤楼,觉得黄鹤楼就挺奢侈了。再后来主要是抽荷花等,基本不舍得抽华子。最近加班多,一天工作18个小时以上,一根接一根,烟不离手,连抽带分的,一天两包,抽惯了好烟,有天出门的时候随便买了盒十几块钱的烟,抽了一口,难抽的要死,抽了半根就整盒扔了……
个人感觉25块钱的烟也还可以,口感略微差一点点,也还能抽。低于20块钱的烟或者更便宜的,基本一入口就感觉这个烟真的非常差劲,简直无法入口,抽两口就想扔……
好点的烟,吸进肺吐出来,感觉口感细腻,击喉感比较轻,鼻腔回烟感觉很舒服,还觉得口中有点淡淡的甜味和香味,舌下生津;差的烟,吸进去首先就觉得呛,喉咙干而且痛,鼻腔也会觉得呛,喉咙有痰还想咳嗽,会觉得有一点辣嗓子。
抽惯了差的烟,偶尔抽好的,感觉只是有一点点顺畅,并不会感觉很明显,可是如果长期抽好烟,突然换成差的烟之后,不管是什么烟,有没有香料或者特殊口味,抽几口之后,都会明显的感觉不一样,没有比较就没有好坏。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
烟“爽”,你有吗?
有一次出差,路途上碰见了一位烟友。他不停抽烟,而且健谈,还自创了一套“烟爽”理论——只要有烟抽,我就心情好。我心情好了,诸事就顺利了。这个烟友的高论,我牢牢记心里了。烟“爽”,你有吗?我还真的想说一说了。
顾名思义,烟“爽”,就是吸烟了,心情好,心情好了,干什么事情都得心应手了。这好好的道理,就在那里摆着,你看得到看不到,都是存在在现实中的。其实这样一想,这个理论还真的有些现实中的“现实意义”了。
人活在世上,本来就事情很多。有欢乐,也有烦恼,自然这心情和干事情的节奏就不一样了。如果这时候,手指间有一根烟来陪伴,袅袅烟香之中,烦恼慢慢减少,甚至一扫而光。这样的时候,最想说——还是这根烟的陪伴来得及时了。不管是吃饭聚会,还是谈情说爱,不管是闲谈侃大山,还是在人群里游走,这会儿的闲情逸致,真的是够自在的。这种由内而外的“爽”,弥漫在个人的内心,真的够爽。
一个人,总是在闷闷不乐之中度过,心情可想而知是不好的。这时候的烟“爽”,哪里来呢?我们要是和快乐在一起,闲暇时候吸根烟,那就是纯粹的“爱与爱的交织”。
在生命中,能带给我们自己的美好物事真的不多。我们拥有的东西有多少呢?在漫长的人生中,仔细想想,还真的不多。如果香烟算是一个,那这种陪伴的自由就是最爽最够劲的这根烟。
烟“爽”,其实就是一种好心情。
烟“爽”,其实就是一种美好之中的期盼。
你有了,那就祝贺你,恭喜你,好好享受这种够劲够爽的良好状态。保持下去,走好人生路。
如果没有,那就找寻下内心,不要在迷茫之中走下去,那是会伤人心的。借酒浇愁,愁上更愁。
乘着烟爽的东风,寻来春风的得意。这种美好的味道让我有了由内而外的“舒爽”“自由”和“快乐”。我喜欢,我保持,我的事情我做主!
人生,快乐的事情本来就不多。有了的,就好好珍惜下。烟爽,可以算得上一种吧。
徐志摩:烟味儿熏出来的文化
一
牛津是世界上名声压得倒人的一个学府。牛津的秘密是它的导师制。导师的秘密,按利卡克教授说,是“对准了他的徒弟们抽烟”。真的,在牛津或康桥地方要找一个不吸烟的学生是很费事的——先生更不用提。学会抽烟,学会沙发上古怪的坐法,学会半吞半吐的谈话——大学教育就够格儿了。“牛津人”、“康桥人”:还不彀中吗?我如其有钱办学堂的话,利卡克说,第一件事情我要做的是造一间吸烟室,其次造宿舍,再次造图书室;真要到了有钱没地方花的时候再来造课堂。
康桥
二
怪不得有人就会说,原来英国学生就会吃烟,就会懒惰。臭绅士的架子!臭架子的绅士!难怪我们这年头背心上刺刺的老不舒服,原来我们中间也来了几个叫土巴菰烟臭熏出来的破绅士!
这年头说话得谨慎些。提起英国就犯嫌疑。贵族主义!帝国主义!走狗!挖个坑埋了他!
实际上事情可不这么简单。侵略、***,该咒是一件事,别的事情可不跟着走。至少我们得承认英国,就它本身说,是一个站得住的国家,英国人是有出息的民族。它的是有组织的生活,它的是有活气的文化。我们也得承认牛津或是康桥至少是一个十分可羡慕的学府,它们是英国文化生活的娘胎。多少伟大的政治家、学者、诗人、艺术家、科学家,是这两个学府的产儿——烟味儿给熏出来的。
三
利卡克的话不完全是俏皮话。“抽烟主义”是值得研究的。但吸烟室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烟斗里如何抽得出文化真髓来?对准了学生抽烟怎样是英国教育的秘密?利卡克先生没有描写牛津、康桥生活的***;他只这么说,他不曾说出一个所以然来。许有人愿意听听的,我想。我也叫名在英国念过两年书,大部分的时间在康桥。但严格的说,我还是不够资格的。我当初并不是像我的朋友温源宁先生似的出了大金镑正式去请教熏烟的:我只是个,比方说,烤小半熟的白薯,离着焦味儿透香还正远哪。但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是享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蜜甜的机会了。
我不敢说康桥给了我多少学问或是教会了我什么。我不敢说受了康桥的洗礼,一个人就会变气息,脱凡胎。我敢说的只是——就我个人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我在美国有整两年,在英国也算是整两年。在美国我忙的是上课,听讲,写考卷,龈橡皮糖,看电影,赌咒,在康桥我忙的是散步,划船,骑自转车,抽烟,闲谈,吃五点钟茶,牛油烤饼,看闲书。如其我到美国的时候是一个不含糊的草包,我离开自由神的时候也还是那原封没有动;但如其我在美国时候不曾通窍,我在康桥的日子至少自己明白了原先只是一肚子颟顸。这分别不能算小。
我早想谈谈康桥,对它我有的是无限的柔情。但我又怕亵渎了它似的始终不曾出口。这年头!只要“贵族教育”一个无意识的口号就可以把牛顿、达尔文、米尔顿、拜伦、华茨华斯、阿诺尔德,纽门、罗刹蒂、格兰士顿等等所从来的母校一下抹煞。再说年来交通便利了,各式各种日新月异的教育原理教育新制翩翩的从各方向的外洋飞到中华,哪还容得厨房老过四百年墙壁上爬满***胡髭一类藤萝的老书院一起来上讲坛?
徐志摩诗碑,位于剑桥大学的桥边
四
但另换一个方向看去,我们也见到少数有见地的人再也看不过国内高等教育的混沌现象,想跳开了蹂烂的道儿,回头另寻新路走去。向外望去,现成有牛津、康桥青藤缭绕的学院招着你微笑;回头望去,五老峰下飞泉声中白鹿洞一类的书院瞅着你惆怅。这浪漫的思乡病跟着现代教育丑化的程度在少数人的心中一天深似一天。这机械性、买卖性的教育够腻烦了,我们说。我们也要几间满沿着爬山虎的高雪克屋子来安息我们的灵性,我们说。我们也要一个绝对闲暇的环境好容我们的心智自由的发展去,我们说。
林玉堂先生在《现代评论》登过一篇文章谈他的教育的理想。新近任叔永先生与他的夫人陈衡哲女士也发表了他们的教育的理想。林先生的意思约莫记得是想仿效牛津一类学府;陈、任两位是要恢复书院制的精神。这两篇文章我认为是很重要的,尤其是陈、任两位的具体提议,但因为开倒车走回头路分明是不合时宜,他们几位的意思并不曾得到期望的回响。想来现在的学者们大忙了,寻饭吃的、做官的,当革命领袖的,谁都不得闲,谁都不愿闲,结果当然没有人来关心什么纯粹教育(不含任何动机的学问)或是人格教育。这是个可憾的现象。
我自己也是深感这浪漫的思乡病的一个;我只要草青人远,一流冷涧……
但我们这想望的境界有容我们达到的一天吗?
“闲不住”的老赵
“哎,老赵!请教一下看这是咋弄?”“喂,老赵,咱俩去老裴哪看看他的烟叶啥样了吧”……老赵,本名赵建都,是河南省洛阳市烟草公司新安县分公司曹村烟站一名烟叶生产技术员,“老赵”是烟农对技术员赵建都老友式的称呼,但更多时候,大家都叫他“闲不住的老赵”。
今年59岁的赵建都,在烟叶基层一线已有近40年,工作起来那是一刻都闲不住。这不,他从烟地刚回来,一身尘土顾不得擦,看见围坐在一起闲谈的同事就迫不及待的凑了进来,“你们看看我拍的这张照片,是不是花叶病”、“这种农机在咱们的烟田里面推广使用能行不”、“这种药预防效果咋样,能不能很大程度降低烟农损失”……这时候,同事们总会习惯性地说一句“又来了,又来了”,因为此刻的“闲谈”已变了味。老赵总会在休息时和同事们探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起初,大家都嫌他,但时间长了,却都慢慢喜欢上他了,老赵的“闲不住”是怕错过了最佳解决问题时间,他心中时刻想着怎么为烟农排忧解难,真真切切是烟农的“贴心人”。
2023年开春,站长焦冬冬考虑到老赵还有几个月就退休了,所以想着尽量安排一些轻松的工作给他,但老赵可不服气,坚定的说:“我呀,虽然快退休了,但我一定要站好最后一班岗,绝不能因为自己即将退休就懈怠工作”。在老赵的一再坚持下,曹村烟站烟叶育苗技术指导工作还是落在了他身上。俗话说“苗好一半收”,老赵深知这个道理,如何把烟苗培育成无病壮苗并顺利出棚下地,是他一直辛辛惦念的事,每天早中晚对育苗棚进行多次巡查,时时观察烟苗生长,记录苗棚温湿度变化,不管何时你去的话总能在苗棚内看到满头白发的他全身心投入指导的身影。闲不住的老赵用朴实的付出感染着大家,同事们禁不住说道:“烟苗都快成老赵的孩子了”!
“小刚,明天天气预报温度达到28℃了,别忘了揭膜通风”、“眼看要移栽了,断水抽膜要合理安排时间”、“烟苗出棚前,喷施防病毒药剂是必须的,可不敢图省事,减少喷施次数”……类似的话语,一天工作下来,技术员赵建都要不厌其烦说上好多遍。“老赵,坐下来歇歇脚吧,我记下咧,已经交代好几次了,听得我耳朵都起茧子了”,育苗户毛小刚开他玩笑说。“记下就好”,说话间,只见老赵脚步不停地又走进了旁边的育苗棚。
初夏的曹村,到处是一派忙碌的烟田栽后管理场面,不缺的依然是老赵那穿梭在田间地头指导烟农的身影。虽然再过不久就正式退休了,但赵建都依旧选择坚持站好退休前的最后一班岗,他的“闲不住”体现着他爱岗敬业的责任心、体现着他为民服务的一腔热情,不仅激发了同事们干事创业的***,更照亮了烟草人砥砺前行的道路。
话说几种“不雅”吸烟行为
不同的烟民在吸烟言行举止方面有不同的表现。生活中,有的烟民很注重自身素养,他们吸烟举止高雅,文明理智。但也有不少烟民却忽略了严格自律,吸烟言行随意,举止“不雅”,甚至引起别人的不适。这里所说的“不雅”,主要是指与职业要求不符,与大众审美观或公俗良序相悖,或者缺乏应有文明素养等等。那么烟民有哪几种“不雅”吸烟行为呢?
一、卫生意识差。
生活中有一些烟民卫生意识差,他们吸烟时根本无视相关职业要求,而只顾满足自己的烟瘾需求。因而不分时间、不分场合,只要自己烟瘾发作,便无所顾忌地掏出点火吧唧吧唧吸起来。真是只顾自个儿潇洒快活,哪顾忌别人心理感受啊!
比如说,笔者曾经工作的两个单位的程厨师和周厨师,虽然两个人本性不坏,为人热情,受人尊敬。然而这两个人烟瘾出奇的大,一旦烟瘾发作便不能自我约束,掏烟即吸。尤其是他们经常边炒菜边吸烟,还边与其他人闲谈,这让许多人看到后感觉很不高兴。从卫生角度说,厨师在烧饭炒菜时,按理应该戴好口罩,防止口沫横飞。可是这两位厨师炒菜时不仅不戴口罩,还一边讲话一边吸烟,这无疑让人看到后大跌眼镜,心理五味纷呈,其实他们的“不雅”吸烟行为,为自己大大减分,也有损自身形象!
二、不注重形象。
我国法律未禁止任何成年公民吸烟,因此烟民吸烟是个***利和自由,但是烟民吸烟必须遵守相关规定,遵守公德。当前,我国极力倡导公共场所控制吸烟,很多公共场是明令禁止吸烟的。但仍然有不少烟民不顾道德法纪,公然在公共场所吸烟,不仅破坏了规章制度和社会秩序,也损害了整个烟民群体的形象。
另外,在一些非私密场所吸烟,也应该注意穿着、言行举止等,力求文明理智。即使在自己的私家空间吸烟,也得注意形象才对。然而一些烟民无拘无束、毫无顾忌,在别人眼里留下不良印象却不自知。比如,有的烟民夏天吸烟时,不顾及身边的女性,脱光上衣光着上身,让人难堪和反感,不尊重她人的同时也给人一种粗俗的印象。虽说吸烟是个人爱好和自由,但也要注重场合,遵守规定的同时,更要注意个人自身形象。
三、习惯性蹭烟。
说起吸烟的“不雅”行为,还有一种就是习惯性地蹭烟。正常的烟民都是吸自己的烟,他们喜欢吸烟也舍得花钱买烟。然而总有少数烟民,他们喜欢吸烟却又舍不得花钱买烟,于是就习惯跑到烟友面前蹭烟。蹭烟成为他们一种常态化动作,让身边的烟友瞧不起和反感。这种爱占便宜,总想吸别人烟自己却从不给别人发烟的烟民,总会让别人在背后议论纷纷,敬而远之。
作为烟民,要懂得相互尊重。当别人递烟给你时,也应不忘适时回赠他人,这样有来有往,友谊的小船才会长久。所以烟民吸烟要大方,要开朗,要舍得付出。千万不要搞的小气巴巴的,让人说闲话、看不起。当然蹭烟的“不雅”行为,一般人是难以看出来的,多是烟友间发现。一个烟民吸烟,要有自己的人格尊严,才能吸得有滋有味,否则吸烟有啥意思?
总之,烟民吸烟必须自觉遵守相关法纪,注重自身形象,做一个文明理性的烟民,做一个高雅的烟民,这样吸烟才是真正美好,也才会感到舒心爽快!为此,一定要注意戒除“不雅”吸烟行为,做高素质烟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