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分类

“龙泉塔”牌烟标-从烟标看百科——“经济”牌香烟

admin7分钟前1浏览0评论

“龙泉塔”牌烟标

“龙泉塔”牌卷烟是滕州卷烟厂(山东中烟滕州卷烟厂前身)于1990年创牌的一个卷烟牌号。

龙泉塔位于山东省滕州市东南部,为砖石结构的密檐式佛塔,塔高43.35米,呈八角九级,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整个建筑结构严谨,朴实庄重,造型浑厚,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经过多次修缮的龙泉塔,英姿勃发,鸟瞰全城,为滕州城平添了不少风韵。

1990年,滕州卷烟厂开发设计了“龙泉塔”牌卷烟,为70mm长支无滤嘴产品,烟标的主图案为高高耸立的龙泉塔,并以拼音和汉字的形式写有“龙泉塔”字样

从烟标看百科——“合作”牌香烟

1979年8月11日,国家一轻局等有关部门下发通知,要求各烟厂在下半年内增产低档卷烟50万箱,并分排了任务,一律采用“合作”牌烟标。每包卷烟零售价为9分钱,产品出厂价为186.22元/箱;“合作”牌可不经商业批发环节,由工厂直接与基层供销社挂钩,直接供应,若对县级供销社挂钩,可以提高批零差、进销差比例;要保证质量、品牌适销对路。各厂生产的“合作”牌烟标图案由各厂自行设计。

营口卷烟厂的“合作”牌烟标由郑佩复设计,烟标主图下半部为深绿色地,上部为白色地,印有齿轮麦穗的图形,下方为美术字“合作香烟”四字。虽然图案比较简洁,但却把农业为工业提供保障,工业为农业提供支持,相互合作,收到丰硕的成果,工业***突飞猛进,农业生产大获丰收,祖国的经济建设走入了快车道,人民富裕、国家富强的象征意义呈现出来。辅图基本同正图,只是把“合作香烟”改用汉语拼音字表示。

“合作”牌烟标是作为一次性生产用的烟标,从1980年1月1日起,各厂不再使用“合作”牌烟标,营口卷烟厂共生产1056.8箱“合作”牌卷烟。至此,“合作”牌烟标作为全国惟一的一种统一规定品牌启用时间、统一撤销时间、统一产量、统一价格、统一商标名称的烟标而载入烟标史中,使其成为具有特殊身份和价值的烟标。

从烟标看百科——“经济”牌香烟

营口卷烟厂最早在1964年,便开发生产了“经济”牌香烟,主要目的是为了处理积压的低档、质次烟叶,从而减轻储备部门的压力,产品仅在省内销售,而且价格低廉。从1964年至1970年,营口卷烟厂共生产了31762箱。1979年营口卷烟厂还生产了经济1号和经济2号,两种牌号合计生产476.8箱。

而“经济”牌香烟很多烟厂都生产过,在大部分地方,“经济”牌香烟的售价都定在了8分钱左右,所以俗称“一毛找”。即使在那个年代,这种“一毛找”也算是当时最便宜的香烟。和它比起来,卖到1角钱1包的烟都算是比较上档次的了。

“经济”这个品牌的由来,来源于毛主席“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口号。这个口号提出于延安时期最困难的时候,将近30年后重提“经济”,实为号召人民群众效仿延安大生产运动,同舟共济度过国民经济的困难时期。

鉴于此,当时的国家计划委员会给各地卷烟厂下达了生产“经济”牌香烟的任务,各地自行组织生产供应。相比于其他品牌,经济烟选用的原料主要采用廉价烟草或者其他品牌香烟用烟草的角料混合进行。

在烟标设计上也比较简单,甚至有些烟厂在生产“经济”牌香烟的时候使用了双面标(正面是一个品牌烟标,背面是经济烟烟标)。虽然当时全国各地的烟草基本上都生产“经济烟”,但各地的“经济烟”烟标并不统一,各地卷烟厂自行其是,花样繁多。从烟标设计来看,大多数“经济”牌香烟都是套用了烟厂原有的某品牌烟标,直接将品牌名换成了“经济”,这些烟标上的图案多与工农业生产有关。还有些“经济”牌香烟的烟标,直接就是在白包纸上加印“经济香烟”字样,没有任何图案点缀。

“经济”牌香烟的出现,是在国民经济的困难时期为了避免浪费和最大限度满足人民需求的特殊产物。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烟标上传播读书的“种子”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尽管世界读书日在我国还没有广为人知,不过在我国烟草企业出品的烟标上,偶尔会闪现出人们读书看报的身影。

01

“耕读牌”烟标

上世纪40年代,中国复华烟厂出品的“耕读牌”烟标(图1),副版是在旭日东升,禾苗蹭蹭地茁壮成长的背景衬托下,田间地头放着一把锄头和一本打开的书。

主版突出表现了一位老农在春耕间隙,坐在农田旁边的大石头上刻苦读书的画面,而仍然架着犁铧的老黄牛则边休憩,边静静地守候在老农的旁边。观其意境或许是褒扬这位农民边劳动,边学习科学种田的实干精神。

02

“工读牌”烟标

许昌博大烟厂出品于同期的“工读牌”烟标(图2),主版描绘的则是一名工人坐在草地上正在利用刻苦读书的侧面形象。从冒着炊烟的房舍,以及他大腿和手臂之间夹着的那把铁镐来看,他是利用工余读书学习以此尽可能多滴增加必要的业务知识。

03

“进步牌”烟标

上世纪50年代,地方国营亳县新华烟厂出品的“进步牌”烟标(图3),主版是坐在地上的一男一女,各持打开封面有鲜红红五星的书籍,此刻他们畅游书海,沐浴着书香,心有灵犀地侧过头相互观望着对方,似乎在谈论交流着读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亦或是心得体会。副版则印有这枚烟标的主题“学习进步 建设祖国”。

04

“进步牌”烟标(红底版)

该厂还于同期出品有红底“进步牌”烟标,这枚副版印有“学习再学习,进步再进步,建设新中国,繁荣强又富”宣传主题字样的烟标,主版是一男一女围坐在一起,各持打开的书籍一角,聚精会神地捧读着封面印有“学习”字样的杂志特写。

他们阅读的这本“学习”杂志,就是创刊于1949年的《学习》杂志,该刊的办刊宗旨是立国建国从头学起;改天换地从头学起;个人生活从头学起;移风易俗从头学起;中华民族从头学起;****从头学起。

1958年6月,为了加强全***的理论学习,毛泽东主席将***部主办的《学习》杂志更名为《红旗》,并由***中央主办,还亲自题写了刊名,面向全***发行,并选调干部,成立了红旗杂志社,从而使《红旗》成为革命的、批判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杂志,象征着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一面旗帜,用以指导全***理论学习和宣传的刊物。

1988年7月1日《红旗》改名为《求是》,***同志为之亲笔题写了刊名。烟标上的这本《学习》杂志是50年代前中期的。

05

“梧桐牌”烟标

地方国营桐乡雪茄烟厂出品于同期的“梧桐牌”烟标(图5),在运行中的工厂厂房以及宿舍远景画面的衬托下,凸显出一名男工坐在梧桐树下的长条凳子上,一边休养生息,一边吸烟,一边专心致志地看报形象。

从这几枚目前仅见的读书看报主题烟标来看,我们的身边历来不乏读书看报,进一步为自己补充知识能量的人群,虽然没有引起来去匆匆的人群关注,然而烟草企业的有心人却捕捉到他们的身影,并把他们的形象永留烟标之中。

绿化造林正当时

4月,万物复苏,正是绿化造林的好时节。《中华人民***国森林法》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我国烟草企业出品过不少关于绿化造林的烟标。

①上世纪50年代,国营长春卷烟厂出品的“绿化牌”烟标(局部)。

②上世纪50年代,成都国光卷烟厂出品的“草堂”烟标。

③上世纪50年代,祁东荣军烟厂出品的“绿化牌”烟标。

④上世纪50年代,地方国营徐州烟厂出品的“绿化牌”烟标。

⑤上世纪50年代,内蒙古制烟厂出品的“护林牌”烟标。

⑥上世纪90年代,湖南龙山卷烟厂出品的“张家界”烟标。

上世纪50年代,国营长春卷烟厂出品了“绿化牌”烟标(图①)。该烟标以绿色为底色,主版图案描绘的是一幅学生植树的画面:女孩扶着幼小树苗,男孩正在挥锹培土,不远处是已经栽种好的一棵棵幼小树苗,画面右上方高大浓密的松树如母亲一般呵护着小树苗。烟标副版上印有“大家植树 绿化祖国 护林防火 人人有责”的宣传标语。

成都国光卷烟厂于上世纪50年代出品了“草堂”烟标(图②)。该烟标主版图案是绿树掩映下的房屋;副版图案是郁郁葱葱的树林,还印有“保护山林 发展生产 有功者奖 毁林者罚”的字样。

上世纪50年代,祁东荣军烟厂出品的“绿化牌”烟标(图③)以绿色为底色,主版描绘了绿树成荫、山清水秀的美景;副版图案是一株幼苗以及水桶铁锹,意在号召大家植树造林。

地方国营徐州烟厂于上世纪50年代出品了“绿化牌”烟标(图④),主版画面是城市里绿树成荫,公共汽车行驶在整洁的公路上,路边的树木郁郁葱葱,公园里的植物绿意盈盈;副版画面是公路两边绿树向远方延伸。

上世纪50年代,内蒙古制烟厂出品了“护林牌”烟标(图⑤)。该烟标主版描绘的是两名头扎白毛巾、手持红缨枪的护林员在护林巡逻的画面,人物形象颇具时代特色,蓝天、白云、绿树相映生辉,下方标有“护林防火人人有责”的字样;副版印有“防火护林”等字样。

公私合营林清泰烟庄于上世纪50年代出品了“满林春”烟标。该烟标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经过植树造林,大片林木拔地而起,给人们提供木材的同时,还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

上世纪70年代,国营哈尔滨卷烟厂出品过“森林”烟标。该烟标以蓝色为底色,主版以特写镜头描绘出森林的画面,副版图案是林业工人驾驶吊车正在吊装木材。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多次在3月21日世界森林日举办国际森林保护节。该节日以森林保护为主题,旨在提高人们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认识。上世纪90年代,湖南龙山卷烟厂出品了印有“为国际森林保护节特制”字样的“张家界”烟标(图⑥)。该烟标以全景画面描绘了张家界云雾缥缈、古木森森的秀丽风光,同时印有“保护森林 造福子孙”字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