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竞渡火花上
①上世纪初永耀公司出品的“龙舟”火花。
②上世纪50年代上海正丰火柴厂出品的“红衣”火花。
③上世纪80年代南京火柴厂出品的“长江舟船”套花之“明·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之一。在我国各火柴生产企业出品的火花中,有不少是以龙舟竞渡为题材的。
上世纪初,永耀公司出品的“龙舟”火花(图①),主版图案描绘的正是龙舟竞渡的场景:桨手齐心协力划龙舟,奋勇争先,写有“金龙渡江”“银涛映日”的旌旗迎风飘扬,场面紧张热烈。
同样在上世纪初,广东吉祥公司出品过“龙舟”火花。该火花主版图案中的龙舟正破浪前行,舟上右三左二共五名桨手奋力划桨,浪花飞溅,可以想象当时两岸观者喝彩声、鼓掌声此起彼伏,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中华人民***国成立后,更多的火柴生产企业开始出品龙舟题材火花。上世纪50年代,上海正丰火柴厂出品了“红衣”火花(图②),画面设计非常别致,主版图案上有两个站在龙舟上相互作揖的红衣少年,舟下水流平缓,微波荡漾。
上世纪70年代,梧州市火柴厂出品了“龙船”火花,以蓝色为底色。主版图案上,红色龙舟如利剑出鞘,桨手奋力划桨,逆流而上,诠释了“逆水行舟,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
上世纪80年代,南京火柴厂出品了“长江舟船”套花,共10枚,主版图案展现了古代长江流域的舟船文化,副版图案则分别为长江沿岸的名胜古迹。其中一枚名为“明·龙舟”(图③),舟上桨手执桨分坐两侧,龙舟似离弦飞箭,给人以“轻舟已过万重山”之感。
上世纪80年代,昆明火柴厂出品了“赛龙舟”套花,共10枚,设计极为巧妙,主图以少女形象为前景,以龙舟竞渡为远景,以若有若无的虚影艺术手法再现了赛龙舟的激烈场面,以独特的视角反映了云南少数民族赛龙舟的盛况,别具情趣。
龙舟竞渡传到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并逐渐形成了赛龙舟的国际比赛。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每两年举行一次全国“屈原杯”龙舟赛。1992年,为纪念第六届全国“屈原杯”龙舟赛以及中国“庐山杯”国际龙舟邀请赛召开,九江火柴厂出品了“双杯龙舟赛”火花,五色印,主图印有“双杯”龙舟赛会徽图案和文字说明。
“龙球”烟标
烟草属于舶来品,于明末清初传入中国。1902年,北洋农务局在保定筹备北洋烟草公司,并推出中国第一个民族卷烟品牌——“龙球”。这一饱含着龙图腾文化的商标,开辟了中国民族卷烟商标文化的先河。随后,“双喜”、“牡丹”、“美丽”等民族卷烟品牌先后创立。1951年,中国卷烟第一品牌“中华”诞生;1956年,“熊猫牌”卷烟制成;1959年,石家庄卷烟厂推出“荷花”牌卷烟;“红双喜”、“云烟”、“红塔山”、“人民大会堂”、“利群”、“钻石”、“白沙”、“贵烟”等民族品牌相继创牌。
1982年,中国烟草总公司成立,1984年,国家烟草***局成立。中国卷烟品牌40多年来,从原来的“多、乱、杂、弱、小”逐步发展成具有较大市场规模、较高品牌价值、较强市场认可以及独具中式卷烟风格特色的民族卷烟品牌。通过一系列品牌战略的实施,中国民族卷烟品牌快速发展,成为中国品牌的一张闪亮名片。可以说,中国卷烟品牌是伴随着振兴民族工业、做强民族品牌的浪潮成长发展起来的。
中国的第一包卷烟,是“龙球”牌,于1902年北洋烟草公司在天津***。中国的第一个烟标,叫“龙球”。为什么叫“龙球呢”? 按徐锦明的看法,“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球”是地球的意思,就是说,中华民族、中国人,要像龙一样站立在地球上,有威风有气度,领导和主宰这个世界。
北洋烟草公司开办于清代末年。袁世凯继任直隶总督后,制定“振兴商政,扩张实业”的新政,成立了北洋农务局。北洋农务局在河北保定成立,委任黄璟为总办,推广新型农业种植,进行农业试验。在袁世凯的授意下,黄璟等赴日本考察,在日本村井烟草株式会社遇到了无锡人秦辉祖。秦辉祖为学习卷烟***技术,曾两次自费到日本学习。黄璟与秦辉祖相熟后,讨论成立烟草公司的计划。不久,秦辉祖来到保定,在农务局试验场试制卷烟。正巧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来到保定,卷烟试制品被呈上御用,结果得到好评。此后,农务局有关成立烟草公司的筹划工作开始付诸实施。
农务局准备采用官商合办的方式开办烟草公司,并决定在天津津南区小站试办。此地有农务局管辖的田地可以种植烟叶,解决原料问题。1903年,北洋烟草公司在小站正式成立。成立之初,北洋烟草公司共筹集官商股本5.5万两白银,并从日本购进卷烟机开始进行卷烟生产。公司还聘请了日本烟草专家藤井恒久和两名卷烟技师。公司生产的第一个牌号卷烟被命名为“龙球”,并作为贡品,送到紫禁城为太后和皇帝御用。
由于小站地处偏僻,不利于长远发展,公司购买了江苏海运局在天津东城南斜街的房屋为厂房。迁厂后,北洋烟草公司陆续从日本进口烟丝机2台、卷烟机3台、惠斯通电桥一架,日生产卷烟20万支,产品有“龙球”、“双龙地球”、“地球”等,分别有10支装和50支装。产品不仅行销天津,还推广到烟台、营口、锦州等地。1904~1906年间,“龙球”在山东、辽宁等市场上与英美烟公司生产的“品海”、“孔雀”等洋烟相抗衡。后来由于官商利益***、原料供应不足、***工艺不精等原因,北洋烟草公司于1906年宣告破产。
作为中国设立的第一家股份制官商合办的民族卷烟企业,北洋烟草公司在中国卷烟工业史上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意义。“龙球”牌卷烟是天津北洋烟草公司生产的第一个民族卷烟品牌,也是中国第一个申请注册商标的卷烟品牌。
有意思的是,龙为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我国是龙的故乡,因此,关于龙的香烟牌号特别多,充满了浓烈的民族色彩。比如“龙球”、“九龙壁”、“黄龙府”、“金龙”、“黄金龙”、“白金龙”、“红金龙”、“大龙灯”、“龙门”、“真龙”、“云龙”、“九龙”、“天龙”、“飞龙”、“龙女”、“龙飞”、“龙舟”、“龙菊”、“龙城”、“龙泉”、“彩龙”、“九龙池”、“千禧龙”、“中国龙”、“神州龙”、“赛龙舟”、“龙凤呈祥”、“双龙”、“龙烟”、“祥龙”、“瑞龙”、“海龙”、 “玉龙”、“龙王”、“龙宝”、“龙凤”、“龙人”、“龙乡”、“龙井”、“威龙”、“巨龙”、“青龙”、“乌龙”、“神龙”、 “飞龙”、 “华夏龙”、“东方龙”、“龙的传人”等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华”、“利群”、“云烟”、“芙蓉王”、“黄鹤楼”、“玉溪”、“南京”等中式卷烟优势品牌的助力下,2021年,烟草行业实现工商税利13581亿元,2022年,中国烟草实现财政总额14416亿元,民族卷烟品牌牢牢占据国内市场,为国家财政增收持续作出突出贡献。
腊梅吐蕊看火花
①上世纪20年代,徐湛元委托同业厂商代造的“麻雀梅花牌”火花。
②上世纪30年代出品的无厂名“四君子牌”套花之“梅”。
③上世纪80年代,浙江遂昌火柴厂出品的“腊梅”火花。
④1992年,福建福州火柴厂出品的“吉祥如意”火花。
⑤上世纪60年代,江苏苏州鸿生火柴厂出品的“宝塔”火花。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在许多火柴生产企业出品的火花上,我们都能欣赏到梅花的风采。
上世纪20年代,徐湛元委托同业厂商代造的“麻雀梅花牌”火花(图①)上,一只麻雀立于梅枝上,翘着尾巴叽喳嬉戏,惹得梅花迎风含笑、绽芳吐蕊。
人们将梅、兰、竹、菊合称为“四君子”。上世纪30年代出品的一套无厂名“四君子牌”火花中有一枚“梅”火花(图②)。这枚火花上,一树梅花在假山的掩映下分外妖娆,一朵朵鲜艳的红梅挂满枝头,展现了梅花的优美姿态和独特风韵。
上世纪60年代,江苏苏州鸿生火柴厂出品了一套“梅兰竹菊”火花,其中一枚为“梅”。这枚火花展现了梅花凛然开放、冰清玉洁的神韵。
1970年,北京火柴厂出品了“梅花”火花,一套5枚,火花上一朵朵梅花竞相绽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上世纪80年代,浙江遂昌火柴厂出品了“腊梅”火花(图③),火花上一枝黄色的腊梅花在红色底色的映衬下,格外清新亮丽。上海火柴厂于同时期出品的“梅花”火花,采用剪纸造型,展现了梅花疏影横斜的风韵。
1992年,福建福州火柴厂出品了“吉祥如意”火花(图④),这枚火花通过梅花图案表达了美好的祝愿。
有的火花虽然不是以梅花为主题,却将梅花作为画面的重要元素。上世纪60年代,江苏苏州鸿生火柴厂出品的“宝塔”火花(图⑤)上就有梅花的元素。这枚火花上的宝塔是苏州的千年古塔瑞光塔,漫天飞舞的雪花和一枝傲雪怒放的梅花为宝塔增添了许多生机。
保家卫国维护和平
①上世纪五十年代,广东郁南爱国火柴厂都城分厂出品的“军马牌”火花。
②上世纪50年代,福建公私合营长汀火柴厂出品的“和平”火花。
③上世纪50年代,陕西西安火柴厂出品的“邱少云”火花(局部)。
④上世纪五十年代,广东公益火柴厂出品的“黄继光”火花。
⑤上世纪50年代,广东公益火柴厂出品的“罗盛教”火花。
上世纪50年代,我国的火柴企业出品了许多与抗美援朝有关的火花。
在火花上加印关于抗美援朝的字样是当时许多火柴厂的常见做法。上世纪50年代初,上海豫明火柴厂出品的“一字”火花、上海新生火柴厂出品的“新生”火花上,都印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字样。
上世纪50年代,各地火柴厂出品了许多以抗美援朝为题材的火花。四川涪陵火柴厂出品了“***三”火花。云南昆明火柴厂出品了“抗美”火花,火花图案中间是一颗红星,红星上一只和平鸽展翅欲飞。广东郁南爱国火柴厂都城分厂出品了“军马牌”火花(图①),火花图案正中是一名骑马的志愿军战士,左右两侧印有“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的字样。该厂还出品了“骑马牌”火花,图案与“军马牌”火花相似,火花两侧印有“厉行节约 增加生产”的文字。福建福州和生火柴厂出品了“三雄”火花,图案为三名战士手握钢枪、并肩站立,犹如不可逾越的长城,两侧印有“保家卫国”等字样。
抗美援朝是为了维护和平。上世纪50年代,福建公私合营长汀火柴厂以《我们热爱和平》这幅画为蓝本,设计出品了“和平”火花(图②),火花画面为一男一女两名小朋友各抱着一只和平鸽,孩子红扑扑的脸蛋上露出灿烂的笑容。“和平”火花的牌号一直沿用近40年,出品了数十种版式。
在抗美援朝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涌现出许许多多英烈。陕西西安火柴厂于上世纪50年代出品了“邱少云”火花(图③),火花主版图案描绘了邱少云紧握钢枪,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痛坚守阵地,副版上写着“这个***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他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同时期,广东公益火柴厂出品了“黄继光”火花(图④),火花图案描绘了黄继光张开双臂,飞身扑向敌人枪口的瞬间;该厂还出品了“罗盛教”火花(图⑤),火花图案再现了罗盛教脱下衣服勇救朝鲜落水儿童的场景。
30年前的实名制儿童画火花
30年前,四川成都市教委和四川科普作家协会火花美术研究会合作发行了一套“庆六·一火花美术作品”火花,这套火花作为儿童节奖品奖给了全市的优秀少先队员。《成都晚报》在1990年9月1日还对这套火花进行过报道。
这套火花***24枚,横式12枚,竖式12枚,取材于1990年或之前成都市小学生的国画作品。每枚都记录了小画家的姓名和所在学校。成师附小、龙江路小学、新华路小学、花圃路小学、65信箱子弟小学、劳动路小学、省建子弟小学、人民北路小学、小南街小学等24个学校的小学生都把自己的国画作品、母校名称和自己的名字留在了方寸火花上。火花上关于儿童画的火花有不少,但是印有学生姓名和学校名称的实名制儿童画火花仅此一套。这套火花就是这些小学生成长的见证。以这套火花制作的礼品火柴还被赠送给来学校参加活动的领导和客人。
30年过去了,当初报道这套火花的《成都晚报》已停办,许多小学也因城市改造而撤销,这套火花上的小画家们现在也是40岁左右的人了,他们会为自己的孩子讲述这套火花的故事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