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分类

庄海亮:开启“第一书记”新征程-河南郸城:宋狄楼村第一书记为乡村振兴贡献“烟草力量”

admin5分钟前1浏览0评论

庄海亮:开启“第一书记”新征程

庄海亮(左)正在调研脱贫户产业发展情况。***摄

庄海亮是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烟草***局(分公司)烟叶部副主任,1991年出生,本科学历,2014年7月来安远参加工作。在今年7月份全县乡村振兴工作队选派中,他主动请缨到基层一线锻炼。

谈及为何来到基层,庄海亮说:“参加工作以来,我都是在机关工作,缺乏基层经验,我想能够多在基层学习。趁着这次选派之际,我向组织提出了申请。”

所以,庄海亮带着兴奋、期待和憧憬,来到了重石村,开启了作为第一书记的新征程。

摸民情,知***,一心一意解难题

到村委会报到后,庄海亮就开始了解村庄的基本情况。重石村是重石乡的人口大村,有936户3960人,其中脱贫户134户589人。结合当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点工作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庄海亮进行入户走访,以摸清村庄实际,了解民情***。

赖德镜是一名有着45年***龄的老***员,家中就老两口,本就寥寥无几的收入随着夫妻二人年龄的增长而递减。去年8月,赖德镜入院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医疗花费较大。因为年纪大的原因,脚踝水肿,不能下地走路。维持正常生计的压力就落在了70岁的妻子叶三秀肩上。庄海亮听说了他家的情况后,就前去探望。

“庄书记告诉我,我是他入户走访的第一户村民。他很关心我们老两口的身体,查看了我看病的报销单。看到我医疗支出较大,帮我们申请民政医疗救助,在之前报销的基础上又报销了部分手术费用。真的很感谢他。”赖德镜感激地说。

村民陈莉莉独自一人抚养两个小孩,家庭情况十分拮据。庄海亮得知她家的困难后,主动帮其写申请办低保。“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感谢庄书记,他刚来到村里,就很关心我们普通老百姓。现在我们家有了低保,生活也好了很多。”对庄海亮的帮助,陈莉莉不胜感激。

在村里工作将近两个月,庄海亮就走访了所有的脱贫户、***员户和存在困难的其他农户,搜集到村民对村庄发展意见56条,帮助解决困难19个,真真正正融入了村庄。

想办法,增措施,真情实意谋发展

重石村全村有耕地1231亩,林地4290亩,主导产业是烟叶、水稻、紫山药,产业发展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较低。

为促进产业健康有序蓬勃发展,庄海亮走访了全村所有的产业基地、合作社和扶贫车间,同产业带头人、致富能人、外出乡贤进行沟通衔接,了解全村目前产业发展方向和瓶颈。

赖世英是村里的一名职业烟农。从2012年全乡发展烟叶产业开始,就一直种植烟叶,常年种植四五十亩,是烟叶产业发展带头人。针对近些年种烟成本持续升高,劳动力不足,效益增长不明显等问题,庄海亮召开了烟农座谈会。

“庄书记对产业发展很关心。他召集我们开会,详细询问了大家这些年的种烟收益、成本和存在的困难,鼓励我们跟着产业政策走,大力发展,放手去干,给我们增添了信心。”赖世英说。

根据一个多月的实地调研摸排,庄海亮因地制宜,谋划制定了以“***建 乡村振兴”为驱动,以烟叶产业为引领,带动水稻、紫山药等特色农业以及部分水产品养殖共同发展的三年村庄发展规划。

“庄书记到这里不久就融入了村子,为我们村庄发展提出了新点子,村民也很认可。我们村子很幸运,有这么年轻有为的第一书记。”重石村***支部书记赖德强交口称赞道。

第一书记李德良:扶贫路上的“老兵”故事

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岿美山镇寨头村属边远山区,距定南县城50余公里,山势陡峻,沟坳纵横。尽管自然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因为山高路远和缺少资金发展产业等,贫困群众难以持续、稳定脱贫。

2016年7月,定南县烟草***局李德良被派驻寨头村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以来,李德良入户走访、精准施策,活产业、兴旅游、拔穷根……这位“老兵”书记常年吃住在村里,用自己的才智和汗水带领贫困群众翻越一座座贫困大山。

接地气的“村里人”

“播种时行距要控制在20厘米左右,施肥不要让肥料直接接触到植株……”他正在油菜种植基地和脱贫户们有说有笑地忙碌着。由于常年在田间地头奔走,从外貌上已经看不出他和村民有什么差别。

“种植油菜不仅可以美化乡村环境,还能提高群众的经济收入,一刻也不能耽误最佳种植期。”在两年多的驻村扶贫路上,他对于发展种养已颇有心得。

2016年,刚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时,相对烟草工作的得心应手,之前没有接触扶贫工作的李德良也曾经感到很迷茫。“刚开始时还真不知道如何做起,但组织既然信任我,我就应该把这个工作做好。”虽然迷茫,但军人的坚韧性格让他毅然接下了驻村任务。

“从驻村第一天起,我就觉得我也是村里的一分子,全村580户2095名群众就是我特殊的家人”。为了尽快进入角色,熟悉工作,他经常拿着扶贫政策材料反复研读,把***工作的模式应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对全村进行“大走访”。与村民拉家常、交朋友,拜他们为师,很快就摸清了寨头村的村情***,为开展驻村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守初心的贴心人

谁家的红薯没有及时卖出去,谁家产生了纠纷,贫困学生在学校过得怎么样……贫困群众家的琐碎事情,是李德良时刻牵挂的事。“群众利益无小事”,这句时刻勉励自己的话。

“这种番薯的品种叫红心番薯,含水分较多,口感软绵香甜,虽然个头不大,但胜在皮薄肉多,烧烤口感更佳……”在寨头村的贫困户黄象红菜园,来自定南烟草***员志愿者和驻村第一书记化身“主播”,在土地里、镜头前卖力吆喝。一旁的助手则娴熟地处理订单,回复线上留言。直播间里,不时传来粉丝们下单的消息,短短二十几分钟的直播在线销售番薯600余斤。参加此次直播活动的定南烟草驻村第一书记李德良介绍:“受疫情和多雨天气的影响,农产品销售比较困难,贫困群众生活压力增大。今天的直播活动效果很好,希望能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拓宽农产品的线上销售渠道,让寨头村的番薯、油茶等特色农副产品走上更多市民的餐桌。”

在已经成为一名北大学生的脱贫户黄贤周家里,得到了真切体现。今年20岁的黄辉平是一名孤儿,全靠爷爷和远在龙南市的大伯接济上学。2019年,通过自己的刻苦学习,考取了北京大学德语系。“他最亲的人不在了,我们就是他最亲的人。”李德良了解到黄辉平在龙南县城读书,周末就固定去他家重点关注他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帮助办理助学金申请,驾驶私家车往返40余公里亲自接送……一直以来,李德良如同亲伯伯一般给予黄辉平亲人般的温暖。

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同时,李德良还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开展普法宣传,积极化解村民的山地林权、邻里关系、家庭不和等矛盾纠纷。如今的寨头村,纠纷少了,大伙齐心协力谋致富,呈现出一片文明和谐的新景象。

“多亏了李书记来回奔波,给我小孙女上好了户口,总算没有耽误上学。”原来,张建民的儿子和儿媳妇关系不好,一直在为小孙女跟谁姓而争执,导致一直未能进行户口登记。眼看小孙女马上到入学年纪了,她可愁坏了。李德良对纠纷的来龙去脉进行深入走访了解后,在积极化解双方矛盾的同时,还不辞辛劳前往医院和派出所等单位办理相关手续,并最终办理好了户口登记。

“有事找李书记”,如今在寨头村已经成为村民们的习惯。在李德良看来,岗位虽然发生了转变,但服务对象都是老百姓,其实本质是一样的。从一名烟草营销老兵到驻村第一书记,李德良变换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初心。

奔小康的带头人

“因地制宜做大第一产业、做强第二产业、做优第三产业,实现贫困户和村集体‘双脱贫’,才能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这是李德良驻村两年多来,结合寨头村实际情况的心得体会。

寨头村竹林资源丰富,毛竹林总面积达1.5万亩。针对这一实际,李德良和村“两委”班子积极引进毛竹深加工企业。近两年来,村里新增了2家竹制品加工企业,年产值超过200万元,解决了60多人的就业问题。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定南烟草加大驻村帮扶力度,整合各项资金共投入14余万元,实施了两条出口路、危旧土坯房改造、安全饮水等民生项目,累计硬化通组公路13公里,2020年实现了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70户285人全部脱贫摘帽。

福建省局(公司)驻村书记获评“福建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

近日,福建省烟草***局(公司)派驻龙岩市连城县塘前乡水源村第一书记曹杭炜被***福建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评为“2020年度全省乡村振兴先进个人”,荣获“福建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荣誉称号。

曹杭炜自2017年12月担任连城县塘前乡水源村第一书记以来,创建“145***建扶贫工作法”,坚持以***建引领乡村振兴,将支部建在村规民约里、将支部建在工地上、将支部建在田地上,充分依靠烟草行业和地方***委政府力量,积极推进民生建设,推动产业发展,实现精准脱贫。驻村以来,他多方筹措资金2600余万元,铺设3.2公里道路,建设1公里生态护岸,修建两座桥梁,新建一栋幸福院,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修复知青文化点,改造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水源村双溪产业区。

曹杭炜和村“两委”通过抓***建、稳民生、整乡风、育产业、促和谐,进一步完善了水源村的基础设施,壮大了集体经济,提高了百姓生活水平,切实推进扶贫开发和乡村振兴工作,把水源村从一个落后的贫困小山村逐步变成全市的平安和谐村、人居环境整治试点村,如今已成为全省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以及乡村治理示范村。

优秀驻村第一书记李才沛“干了啥”

初秋的夜郎潭,静谧而深邃,不远处的高箐社区,一大早就人声鼎沸,村民们正在议事。

高箐社区优美的环境。

如今的高箐社区,共建、共治、共管、共议、共同发展已然成为高箐社区全体村民的共同认识。这其中就有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李才沛默默贡献的一份力。

李才沛,贵州省黔西南普安县烟草***局(分公司)青山烟叶站副站长,2021年派驻到贵州省黔西南州普安县青山镇高箐社区担任乡村振兴第一书记。2023年被黔西南州评为“全州优秀驻村第一书记”。

筑堡垒

乡村振兴,关键在基层***组织振兴。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强,则乡村强。

基层***组织是乡村振兴的桥头堡、排头兵和先锋队。只有建好建强基层***组织,振兴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将***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源源不断的转化为工作优势和发展优势,才能在乡村振兴大局中有所作为,李才沛说。

刚到普安县高箐社区担任乡村振兴第一书记的时候,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走村串户,经过走访,掌握了高箐社区的基本情况,***支部的政治功能不完善,组织功能不健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好是我得出第一个结论,李才沛介绍道。

高箐社区水桥烟叶产业综合体烟叶长势。(刘明权/摄)

找到问题的根源后,我先与支部书记、支委促膝长谈,谈通谈透支部建设的重要性。其次,利用村“两委”换届选举机遇,选优配强组织,按照“一升一降”要求选好带头人,提升组织力。经过***决策,高箐社区***支部确立了以“组织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和文化振兴”来支撑乡村振兴的策略。同时,积极推动***生活会正常化,让规定动作规范,让自选动作出彩,使散兵游勇的个体***员聚拢到组织的大家庭中,李才沛回忆到。

高箐社区***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越来越好,回归组织抱团取暖,让***员信心倍增,不管是分任务加压力,还是***员包户帮扶任务都能很好完成,***员的荣誉感、使命感和***都得到了较好的提升,高箐社区***支部书记吴旭说道。

立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刚到高箐社区的时候,看到支部还源用老制度、旧制度,要么是只上墙不落地,针对这一问题,打通制度壁垒就成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李才沛说道。

李才沛在开展乡村振兴工作。

2021年,支部起草了“四议两公开”实施细则,“四议两公开”制度的执行,改变了过去的“只会不议”的情况,真正做到为民而议、为议而会。

***员大会审议,帮助每个***员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提振了精神,增强了责任感;两委商议促进了团结,形成了合力;村民决议确保了方向,形成了动力;决议公开和结果公示,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密切了***群关系,说起这些,李才沛来了兴致。

受到高箐社区***支部先锋模范的影响,不少年轻人递交了入***申请书、入了***,成了***组织的新鲜血液,更是村两委的后备梯队。能让年轻人看到,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大有可为,制度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今的高箐社区***支部凝聚力空前强大,老***员秦成坤看到了能发挥余热的舞台毅然决然重新回到了组织的怀抱,成了乡村振兴战线上的积极分子,全力参与到乡村振兴建设上来。

2022年,考虑到高箐社区***员活动室存在设备不足,场所不规范的问题。李才沛向烟草部门申请,争取到帮扶资金2.49万元,用于高箐社区***员活动室建设。

兴产业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始终是重头戏。

到高箐社区担任第一书记,李才沛始终将产振兴当成头等大事,全力在产业振兴上下功夫,着力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引进、资源引进入手。经过不懈努力,2021年,高箐社区乡村振兴示范点成功申报了东西部协作资金300万元,打造“农旅 ”项目,建设议事庭7个,人行步道650米,推广种植樱桃150亩,新建坝基1个。

接受锦旗(前排左三)。

2022年,李才沛积极向州烟草局争取帮扶资金15万元,用于高箐社区乡村振兴示范点后续项目建设,有效提升了示范点整体活力,为下步乡村旅游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依托高箐社区自然优势,充分利用高箐社区自然资源,将沼泽地变废为宝,发挥最大效益,李才沛向有关部门申请淡水养鱼项目资金100万元,采取公司 合作社 农户的模式发展淡水养鱼,投放鱼苗16667斤,其中包含草鱼、鲤鱼、鲫鱼、鲈鱼、白鲢、花鲢等鱼类。

作为烟草派驻的第一书记和烤烟生产一线的“老兵”,用烤烟产业带动高箐社区产业振兴的念头一刻也没有停止,正是在他的谋划和推动下,高箐社区水桥高标准烟田建设和水桥烟叶产业综合体才得以逐步实施。

2023年,李才沛争取到烟草部门产业帮扶资金300万元,打造水桥坝区1000亩高标准烟田,推动水桥烟叶产业综合体建设,覆盖农户300余户,1250人,其中“三类人员”25户,96人,带动周边群众务工2000余人次,经济产值315万元以上。

作为一名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李才沛只是千千万万第一书记中的一员,但他却用自己的智慧和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员肩上的历史使命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应尽职责。

河南郸城:宋狄楼村第一书记为乡村振兴贡献“烟草力量”

在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石槽镇宋狄楼村内,基层***建、乡风文明、乡村振兴等宣传标语随处可见;文化广场上各项设施一应俱全;农家书屋里村民们尽情享受着“精神食粮”;小学校园内的读书声传遍村里的角角落落。

驻村第一书记李树行在全自动化玻璃温室大棚内了解吊篮种植情况 刘志华 摄

“我们村能有现在的变化,多亏了李书记!”宋狄楼村村监委委员谢付中告诉记者,他口中的李书记名叫李树行,是郸城县烟草分公司派驻该村的第一书记,今年是李树行来到宋狄楼村的第五个年头。

“刚到宋狄楼村报到时,村室院内杂草丛生,屋顶漏雨,办公设施破烂不堪。”李树行告诉记者,来到村里后他立即向郸城县烟草分公司申请资金5万元,对村室进行了整体翻修。

李树行在标准化育苗温室里为油画吊兰植物施肥浇水 刘志华 摄

村内的情形同样不容乐观。当时的宋狄楼村除巴楼自然村外,其他自然村里的道路、自然村之间的道路基本都是土路。村里大大小小的坑塘无一例外成为垃圾坑、臭水坑。

“宋狄楼村要富起来,一定要发展产业。”李树行思路明确,他的第一步从调整村里的种植业结构开始。以往宋狄楼村以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作物为主,土地产值不高。李树行经过考察,决定发展黑皮冬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如今宋狄楼村发展黑皮冬瓜种植1300多亩,中药材500多亩,大蒜近600亩。

“多亏了李书记的帮助,我才能摘掉贫困户帽子,过上现在的好日子。”村民夏卫峰告诉记者,他上有老下有小,前几年无法外出务工,靠着几亩庄稼勉强维持温饱。李树行驻村后,通过走访,结合夏卫峰家实际情况和个人意愿,决定帮助他发展种植业。如今,夏卫峰流转土地近50亩,发展黑皮冬瓜和中药材种植。2020年,夏卫峰家人均收入突破3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宋狄楼行政村引进的塑料制品生产车间了解产品质量及销售情况 刘志华 摄

在调整种植业结构的同时,李树行为宋狄楼村更为长远的发展积极谋划。扶贫车间、光伏发电站、温室大棚、集体坑塘等项目相继落地。

“下一步,要重点开展人居环境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工作,积极发挥乡贤的作用,争取社会资金,进一步提升村里的基础建设,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烟草力量’。”提及未来,李树行踌躇满志。

(原载于2021年3月18日《河南日报农村版》4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