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吃”雪茄?
如果你对雪茄足够了解,可能会发现很多文献中,特别是清末民初那段“雪茄”刚出现的时期,我们看到的雪茄相关记录几乎都是“吃”雪茄或“食”雪茄。
例如在晚清文学家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中》曾提到:“尹子崇一见洋人来了......又叫跟班的开洋酒,开荷兰水,拿点心,拿雪茄烟请他吃。”这也是雪茄这个中文名第一次出现的明确记载。
还有一张西泠印社创办时期非常著名的合影,当时西泠印社创始人邀请吴昌硕担任西泠印社的社长,从照片中可以看到西泠印社创始人丁辅之、吴隐、吴昌硕以及最右侧的吴东迈手上都拿着雪茄。而对这张照片的事后描述就是:各人饭后“吃”雪茄烟。
甚至在1894年(光绪二十年)郑观应的《盛世危言·税则》提到“凡进口之吕宋烟、洋酒,只充伙食,概不纳税。”这里的吕宋烟就是雪茄,是把雪茄当做食品来管理的。
当然,这里的“吃”雪茄,并不是把雪茄扔到口中咀嚼掉,而是对抽雪茄这一动作的生动描述,甚至很多时候国外把抽雪茄也有叫做eat cigar的,这是因为抽雪茄的特殊性。
在品吸雪茄的过程中,一般都会有类似咀嚼的动作,这里的咀嚼并不是用牙齿咀嚼雪茄,而是说将烟气吸入口腔之后,通过咀嚼让雪茄烟气在口中口腔微动,让烟气充盈整个口腔,细品蕴藏于其中的风味。这个动作有点像我们吃东西的时候咀嚼的状态,所有称为吃雪茄也没什么问题。
而且雪茄是小循环的品吸方式,烟气并不需要入肺,因此我们常说香烟入肺,雪茄入胃。这种抽雪茄的方式和享受美食有类似的地方,都是用味蕾去感受雪茄风味的变化,通过鼻子去享受香味的美妙。所以“吃”雪茄是一个挺形象的描述。
因此和别人谈论雪茄时,你说吃雪茄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反而更能显出你对雪茄的理解足够透彻。
为什么雪茄是吃而不是抽?
我们经常听到“香烟对肺,雪茄对胃”的说法,这是一种雪茄客的语言。这不是矫情,而是一种事实表述。对肺是一种抽法,对胃是一种吃。不少人把抽雪茄叫做吃雪茄,吃雪茄这种提法并不是我们国内独创,早在雪茄进入欧洲之后,就有eat cigar、take cigar的说法,这种表述方式很好的表达了吃雪茄的意义。其实对于吃雪茄有三层的意味。
首先是雪茄并不像香烟一样进入肺内,雪茄烟气只在口腔停留,所以有香烟对肺,雪茄对胃的提法。这种抽雪茄的方式和享受美食有类似的地方。雪茄香气大部分是通过口腔去感受其中的变化,小部分用鼻子闻其味道。而我们的肺并不能感受到雪茄的香气,所以雪茄并不用吸入肺。同时雪茄是纯粹的烟叶,其实雪茄的尼古丁是香烟的多倍,入肺其实会有极大的副作用。
有人会说如果抽雪茄不到肺那是不是不过瘾?当然不过瘾,这就是第二层意味。抽雪茄不是为了过瘾而是为了享受,所以才有把抽雪茄叫做吃雪茄的提法。抽香烟是为了满足成瘾性依赖,抽雪茄是为了给自己基础生活之上的奖赏,是一种高于基本生活的享受。吃这个词能够更好的表达享受的意味。
还有一层意思是抽雪茄的方式。抽雪茄的方式中有一个过程称为嚼烟,这并不是用牙齿咀嚼雪茄,而是说将烟气吸入口腔之后,可以密闭嘴唇,口腔微动,让烟气充盈整个口腔,这样来感受雪茄的香气。这个动作有点像我们吃东西的时候咀嚼的状态,所以称作吃雪茄。
抽和吃,一字之差细微的表达了雪茄这种生活方式的不同。只是现在要求不再规范和苛刻,抽雪茄、吃雪茄两种提法都没问题。
雪茄还可以“吃”吗?
抽茄经历中,你是否遇到过有人将抽雪茄称为“吃雪茄”?你是否为此疑惑过,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其实,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这种说法都存在,早在雪茄进入欧洲之后,就有“eat cigar”、“take cigar”的说法,而在我国的很多文献中,特别是清末民初那段雪茄刚出现的时期,有关雪茄的相关记录几乎都是“吃”雪茄或“食”雪茄。
例如在晚清文学家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中》曾提到:“尹子崇一见洋人来了......又叫跟班的开洋酒,开荷兰水,拿点心,拿雪茄烟请他吃。”
还有一张西泠印社创办时期非常著名的合影,当时西泠印社创始人邀请吴昌硕担任西泠印社的社长,从照片中可以看到西泠印社创始人丁辅之、吴隐、吴昌硕以及最右侧的吴东迈手上都拿着雪茄。而对这张照片的事后描述就是:各人饭后“吃”雪茄烟。
所谓“吃雪茄”,并不是把雪茄放在口中嚼了吃掉,而是对抽雪茄这一动作更为生动化的表达。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正是因为抽雪茄的过程,像极了“吃东西”的过程。
在品吸雪茄时,一般都会有类似咀嚼的动作,这并不是指用牙齿咀嚼雪茄,而是说将烟气吸入口腔之后,可以密闭嘴唇,口腔微动,让烟气充盈整个口腔,以此细品雪茄的香气和风味。这个动作与吃东西时的咀嚼状态十分相似,所以,称之为“吃雪茄”。
另外,和香烟不同,雪茄采用的是小循环的品吸方式,烟气并不入肺。因此茄客常说:“香烟入肺,雪茄入胃”,入肺是一种抽法,入胃是一种吃法,抽雪茄的方式就如同享受美食,都是用味蕾是感受风味的变化,用鼻子去享受香味的美妙。因此“吃雪茄”是一个非常形象的描述。
抽和吃,一字之差细微地表达了雪茄这种生活方式的不同,雪茄不是为了过瘾,而是为了享受,是基础生活之上的自我奖赏,是一种高于基本生活的美好体验。下一次如再遇到有人说“吃雪茄”,别再疑惑,这反而证明了对方真的很懂雪茄哦~!
看色泽、闻香气、品吃味,你喜欢什么样的雪茄?
前言
古巴雪茄之所以能够享誉世界,离不开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红色的土壤、适宜的光照、温润的空气等自然生态条件;二是500多年传承积淀的烟叶发酵加工技术和妙手天成的配方设计能力。
雪茄烟配方是以产品类型、档次、风格及成本等为依据,结合烟叶品种、等级质量特点,依靠配方师的长期经验,并结合感官评定及理化分析等手段,经过反复试验筛选,将不同品种、产地及等级的烟叶原料以合适的比例搭配组合,使最终定型产品达到质量效果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统一。
雪茄烟与卷烟相比,有“香气浓郁,吃味醇厚,甘爽微苦,余味隽永”的特点。
雪茄烟感官质量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因素构成:
色泽
由于雪茄烟原料多为晾晒烟叶,在工业加工***前,烟叶又要经过比烤烟更为剧烈的发酵,因而烟叶颜色较深,光泽较差。
除对外包叶的色泽有严格的要求外,一般对茄套烟叶和芯叶的颜色和光泽没有特殊的要求。
对茄衣烟叶来说,以颜色均匀一致,光泽鲜明油润为好(如图1所示)。
图1 古巴蒙特克里斯托80周年
(Montecristo 80 Aniversario)
香气
香气是消费者燃吸雪茄时鼻腔所获得的感受,雪茄烟必须具有雪茄型晾晒烟香气。
香气的优劣,既包括香型特征(即雪茄香气的典型程度、香气协调程度及杂气),又包含香型特性的强度,以雪茄型香气浓郁、纯净为优。
吃味
吃味是消费者燃吸雪茄烟时口腔内所得的感觉。
雪茄吃味的特点是烟味浓,劲头较大,余味微苦。劲头(即吃味强度)的大小,只是雪茄烟产品的特点,不是吃味优劣的尺度。
余味微苦是指吸食雪茄烟后,口腔内似有饮浓茶后的轻微苦涩感,但随后有光滑、甘凉、舒适感,绝不是指吸食后口腔内的苦辣感。
雪茄烟吃味的优劣,既包含烟味特征,又包含烟气对喉部的***和口腔对烟气感受(包括烟气呼出后的感受,即余味)的舒适程度,以烟味浓、净,余味舒适为优。
燃烧性
燃烧性包括阴燃持火力、燃烧速度、均匀度和充分程度,以及烟灰的颜色和粘结性。
雪茄烟应有好的燃烧性,即阴燃持火力强(3min~5min或以上),燃烧速度适中,燃烧均匀、充分,烟灰色白而紧卷(如图2所示)。
图2 雪茄燃吸时的灰分及炭火圈
少女酥胸般的马卡龙?少女大腿上卷的雪茄?
“听说法国人管马卡龙叫少女的酥胸,有这么一说么?”
来巴黎玩的朋友,当我带他们去香街75号的拉杜丽Ladurée晃荡时,总会问我这么一句。
还有几位颇左顾右盼,大概希望在举世闻名的好甜品店里,真能看到几处少女酥胸?
每逢这时,我就大感惭愧。
许是因为我在巴黎日常打招呼的,都是超市店员、银行店员之类贩夫走卒,偶或几个做体育、做出版、做艺术的朋友,没深入到法国人的高雅谈话中。
反正,我是一次都没听到巴黎人吃马卡龙时,会说什么少女胸——当然,我接触的巴黎人范围也窄,好像吃马卡龙的也不算积极:家常老百姓还是爱吃蛋奶酥苹果派居多;巴黎春天普希金咖啡馆那里则经常人手一个拿破仑。
毕竟巴黎可选的甜品太多了,也没必要揪着马卡龙吃——那玩意的好处,用我一个爱吃甜品的朋友说法:
“颜色美,拍照好看,但不经吃!”
但马卡龙少女酥胸这个说法如此流行,我好奇起来,搜索了一下。
搜中文,马卡龙 少女的酥胸,很多材料,但所有的材料众口一词,说这是台湾的谢忠道先生写的。
搜了搜英语与法语资料,反倒没怎么看见。
好玩的是:youtube上,有个教做马卡龙的视频,用的是英文girl's crispy breast macaron——而且那个用户名一看就是汉语拼音,大概也是个中国人。
找到一个法语说法macaron filles seins,但用户也是一个简体中文使用者。
找到一个图,说马卡龙是la fille de la poitrine, style dessert,倒是地道法语,但这句话,翻译成法语是“胸部的女孩,风格甜品”,感觉也不太像是法国人。
大概是我见识狭窄吧,但是不是可以这么说?
“马卡龙=少女酥胸”这说法,在中文领域比在法语和英语世界,更流行一点?
说到少女,我想到点别的。
几年前,为了让我爸戒烟,我想过让他改抽雪茄试试——这里多一句嘴,雪茄也会对口腔有不好的影响,参考弗洛伊德老先生的口腔癌;但好在不太进肺,我是想挽救一下我爸的呼吸道来着,嗯跑题了——所以给他买了各种牌子,让他试试。
***山、罗密欧朱丽叶、高希霸、丹纳曼、大卫·杜夫……当时上海能买到的牌子,我都给他买了。后来偶尔买到过胡安·佩德罗之类偏门牌子,也给我爸带一支。
某次家里请吃饭,有位长辈带了好酒来,饭后我爸就拿雪茄出来飨客。
长辈看着雪茄,好奇地摩挲两下,问我:
“听说最好的雪茄,是在古巴少女大腿上揉搓出来的——真的吗?”
我愣了愣。
我没去过古巴,但给我爸搜集雪茄时,也看过些材料,清楚记得手卷好雪茄的熟练工人,那都是一个个年高德劭的魁伟大叔或敦厚阿姨。
毕竟卷雪茄是手艺活,工作量也不小,需要精细、耐劳与一双结实的手。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雪茄鉴赏手册》里,一位典型的哈瓦那卷雪茄工人,是下面这样的——当然,人家也曾是少女,但比起她的少女时节,我觉得如今经验丰富的她,应该能卷得出更好的雪茄?
我老老实实告诉那位长辈,卷雪茄的应该不是少女,而是大叔或阿姨——少女卷雪茄也有,但一般不在大腿上;最重要的是,少女卷雪茄,恐怕品质不一定好。
长辈听了有些扫兴,叹了口气。
我爸开了句玩笑:“个么,比如说,要去开刀割盲肠,你是喜欢小姑娘给你开刀,还是老先生给你开刀?”
“肯定是老先生嘛!——但是这种吃味道的东西么,听见是小姑娘的,就会觉得更加有意思。”
少女酥胸般的马卡龙,少女大腿上的哈瓦那雪茄……嗯。
还有什么呢?
头两年吧,我听过一种叫“乳香茶”的玩意。举手得用少女柔嫩的嘴唇来采茶,然后搁在少女的***里,捂出香味来。
真参与过或至少目睹过采茶的诸位,一定知道这说法有多不靠谱。
所以是怎么兴起的呢?
鬼知道。
宋朝有个很艳情的故事,说唐明皇和杨贵妃的。
“杨妃出浴,露一乳,明皇扪弄曰:‘软温新剥鸡头肉。’安禄山在旁对曰:‘润滑由来塞上酥。’妃笑曰:‘信是胡儿只识酥。’”
这个明显是段子。但后来的确有道菜,叫做杨妃乳——就是河豚。跟西施舌异曲同工。
细想来,也有点……猥琐?
所以,为什么呢?
日本有个玩意叫女体盛,本世纪初,也被当话题猎奇过一阵子。
但真查一下,会发现那玩意起源,也不太光明正大——现在一般认为起自石川县的温泉旅馆。
石川是手取川的别称——熟悉日本战国历史的诸位大概要跳起来了——总之是个偏冷的地方。而日式温泉乡,众所周知,是很暧昧的地方。所以这个可算是特种服务。
女体盛的日语维基说这类服务
性的幻想を***する行為であるため、同種の行為は文芸作品、映像作品、性的興奮を目的としたポルノ作品、などに見られる。
哪怕不懂日语,您也一定看明白几个关键词了。
所以,大概,是为了给吃的东西增加点情趣?
骨子里还是为了……性兴奋?
这算饮食中的恋物癖吗?
不知道。
我看到过个说法:人类会恋物,也不是凭空***。
养过猫的知道,猫靠气味认人。人嗅觉虽不如猫,也可以靠残留的信息素,来达到间接接触的目的。
按这个角度推想,女体盛、乳香茶、少女大腿上的雪茄与酥胸一般的马卡龙,以及其他“美女厨娘亲手做得私房菜”,也算是性幻想的一部分吧?
这么一想,《飞狐外传》里,胡斐手握袁紫衣送的玉凤,躺在袁紫衣睡过的稻草上,心头飘荡,其实跟渴望抽一口古巴少女大腿上卷成的雪茄,性质差不多——只是胡斐这个。还算发乎情止乎礼。
以少女为卖点的食物过了度,就真的猥琐了。
作为一个爱吃的人,也得补充一句:
就像我们总希望手术时,由老专家主刀似的,吃菜饮酒,也是同理。
一双柔若无骨细若春葱皓如白雪的手,一双筋骨粗硬黝黑似铁厚实壮硕的手,哪双手做出来的干炒牛河、宫保鸡丁、九转大肠会更好吃一点呢?在我看来,前者自然更有情致,但后者大概更加好吃。
如果连吃个东西,都要每天琢磨着少女的酥胸大腿,不但有点猥琐,而且恐怕就……未必吃得出好滋味了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