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分类

卢永发:种好烤烟带民富-此心安处是吾乡

admin6分钟前1浏览0评论

卢永发:种好烤烟带民富

“种烤烟主要的就是要抓早、抓好,提前准备,才能万无一失。”烟苗移栽时节,记者在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合水镇烟叶站,见到了烤烟专业种植户卢永发。

卢永发,印江县合水镇鱼泉村村民,今年42岁,全家5口人,自1998年开始种烟,是鱼泉村最早一批种烟专业户,至今仍保持栽种烤烟20亩。23年来,通过发展烤烟种植,卢永发不仅在农村老家修建了两层楼的小洋房,还在印江县城购买了商品房,同时还买了一辆小轿车。

“1998年时,家里父辈们主要以种稻谷为主,但我通过观察和对比发现,种烟与种农作物收入差距大,于是我说服家里人,下定决定发展烤烟。”卢永发回忆道。

据卢永发介绍,他刚开始发展烤烟时,一年最多也就栽种7、8亩地,由于是传统耕种方式,发展规模并不不大。后来与妻子结婚成家立业后,便逐步扩大了种植规模。到2000年时,已发展了烤烟20余亩。

“刚开始我不懂技术,但为了发展好烤烟,我一方面从二十四节气入手,跟村里的老人们请教讨论二十四节气,从节气中掌握时机,提前做好耕种准备;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地观察、学习和总结,逐步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种烟方法。”卢永发说道。

俗话说:“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凭借着自己的聪明头脑和农村人肯干、实干精神,卢永发每年都先人一步完成烟苗移栽等工作,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及人力,更节约了不少成本投入。

“把握好时间节点,提前做好如土地翻耕、起垄等各个环节的备耕工作,对抓好烟苗移栽很重要,稍微有一个环节出现延误,就会无形中增加一部分投入成本。”卢永发告诉记者,他在与其他烟农交流、讲授个人经验做法时,也经常强调这一点。此外,还经常帮助其他烟农组织协调工人栽种烟苗等。

采访过程中,卢永发不断重复要关注天气、抢抓时机、学好技术、加强精细管理等,这不仅是他这些年种植烤烟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也是他通过积极探索与实践取得的有效成果。从这些看似简单朴实的话语中,也能看出卢永发作为一名农村创业者的专心、专注与执着。

“只要技术把握到位,其实种烟难度并不大。”据卢永发介绍,种烟高峰时期,他曾一度发展了60亩烤烟,每年仅工人工资及物料费用等都需支付10万余元。

“目前,我发展有烤烟20亩,带动周边村寨10余名群众就业增收,每年发放工人工资3万余元。”卢永发说。

“现在,我的想法就是把家里的老人、小孩照顾好,一家人开开心心的过日子。”卢永发告诉记者,这些年,他把自己经营的一部分土地分给了村里的其他烟农,带动大家一起发展烤烟增收致富。

“我希望大家都能通过种烤烟挣到钱,过上好日子。”卢永发说。

如今,依托发展烤烟种植,卢永发不仅住上了新房子、开上了小车子,鼓起了钱袋子,由山里人变成了城里人,一家人过上了好日子。在他的引领带动下,鱼泉村的烤烟发展风生水起,一片片“黄金叶”铺就了乡村振兴致富路,叩开了该村群众的致富门。

“下一步,我将在保持现有种植规模的同时,努力为其他烟农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进一步抓好、管好烤烟产业,与大家一起挣更多的钱。”谈及未来的打算,卢永发如是说。

此心安处是吾乡

随着春节的临近,漫步在大街小巷,处处张灯结彩,热闹喜庆的过年气氛已经逐渐蔓延开来。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有一些来自外地的卷烟零售户,他们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选择离开故乡,来到涟水这片热土,开店经营,适应新的生活。在春节期间选择不回家的他们,或平凡、或普通、或精彩,但无论如何,他们在振兴地方发展中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他们都是值得尊敬的“创业者”。

诚信经营 走出低谷重获成功

“涟水已经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来自浙江的十足超市老板谢永发说,“我来涟水开店已经两年多了,涟水的今世缘酒是中国十大文化名酒、特产捆蹄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传统名菜鸡糕有近200年历史、洋蜜梨的树龄近60年……这里成了我生财聚财的好地方。”

图为十足超市老板谢永发

两年前,浙江省台州市的谢永发经营的食品加工厂因疫情倒闭,背负了一身债务。为了早日还清债务,他随着同乡到涟水创业。谢永发东借西凑,在涟水县城天元路开了一家超市。经过一年的努力,他不但还清欠债,而且经营的超市加盟了“金丝利零售”终端,成为品牌形象店,借助“金丝利零售”,靠辛勤劳动和诚信经营,从人生低谷重新获得事业好运。

谢永发刚开店时,适逢当地开展“金丝利零售”品牌终端建设,烟草公司对他的店面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建设,门头店招、文化墙、入门地垫、工作服及品牌形象标识等统一制作,提供“金丝利·通”智慧门店管理系统,提供“便利、舒心、品质”的消费体验。通过烟草公司与银行共同开展的金融赋能活动,谢永发还拿到了经营贷款。有了崭新店面,有了流动资金,从此谢永发的生意蒸蒸日上,收入稳定。

在日常经营中,谢永发很注重涟水特产的直播销售,今世缘酒、捆蹄、鸡糕、洋蜜梨等特产的直播销售,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进了涟水门就是涟水人,能为涟水地方特产和农产品做直播带货,为振兴乡村经济尽绵薄之力,这是我的自豪,也是我作为一个‘涟水人’的责任。”谢永发骄傲地说。

精心经营 摆脱困境实现梦想

“有人会问我在涟水过得习惯吗?我的回答是:此心安处是吾乡。”涟水县涟州路尚缘零食店老板徐圆圆说。

图为尚缘零食店老板徐圆圆

五年前,江苏省徐州市的徐圆圆因家庭困难,来投靠涟水一个开零食店的远房亲戚。由于亲戚还有其他生意,所以零食店大部分都是徐圆圆在照看,但是生意却一直不好,亲戚实在顾不来这家店,徐圆圆便把店铺盘了下来,重新申领了烟草零售许可证。通过徐圆圆一年多的精心经营,烟草公司的客户经理给她带来了好消息,邀请她的店铺加入“金丝利零售”品牌终端。

“我来涟水五年了,以前想都不敢想能有一家自己的店铺,现在不但有了,而且还这么漂亮。”徐圆圆激动地说,“以前的店铺设施老旧,环境脏乱,决定成为加盟终端后,按照加盟终端形象要求,在烟草公司的指导下对店面整体进行升级改造,更换了门头,设置了‘金丝利零售’品牌专属前柜与背柜,整个店面焕然一新,我非常高兴!”

在客户经理的指导下,徐圆圆现在已经是操作“金丝利·通”机器的熟手,逐渐学会分析经营数据,从中发现消费者的需求,增加订购新品卷烟和其他商品,满足更多的客户需求。经过一两个月之后,店铺的生意比以往好了很多,新客户也增加了不少,零食店的生意在徐圆圆的经营下越来越好,家里的生活也改善了许多,而徐圆圆也在涟水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

卢幼祥:争当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在安徽中烟技术中心工艺装备室,有这样一位生活简朴、干劲十足、勤恳务实的普通***员,投身烟草事业20载,他默默地在平凡的岗位上执着追求,凭借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舍我其谁的奉献精神,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迅速成长为行业打叶复烤领域技术专家,曾获得“安徽省重大合理化建议改进成果奖”“技术中心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2022年,他在中国烟草总公司科学技术奖励中获得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类创新争先奖,他就是行业打叶复烤分标委委员、行业打叶复烤加工质量检查专家库专家、安徽中烟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卷烟工艺研究员卢幼祥。

工作中的卢幼祥(雷振 摄)

马不解鞍 票据为证

2010年,根据公司加工工艺工作开展需要,卢幼祥受安排主攻方向由制丝工艺研究调整为打叶复烤工艺研究工作。长期扎根一线工艺研究的他,深知打叶复烤工作的成效对产品质量的重要影响力,却也了解这份工作任务重、出差频次多,而且当时夫妻长期分居两地,小孩刚出生不久,面对家庭与工作的两难抉择,他思索再三,欣然接受这一安排,义无反顾的踏上了打叶复烤工艺探索研究之路。

然而踏入新领域对他而言并不是一件易事,当时公司委托的打叶复烤企业多达23家,分布祖国的东南西北,各企业的加工水平参差不齐,要想研究工作做深做实,必须了解不同复烤企业工艺装备、基础管理、加工质量等水平。

就这样,他只身一人马不停蹄带着调研表做起了“空中飞人”,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全部复烤企业的档案信息资料的收集。凭借着多年累积的卷烟工艺经验,以及手中这份沉甸甸的调研报告,他敏感的捕捉到打叶复烤领域有许多重要事情可以去做,并且一定可以大有作为。

正是带着这样的信念,多年来,卢幼祥的身影不停的穿梭在行业打叶复烤交流会现场、打叶复烤项目鉴定及各地的打叶复烤企业等场所。每次代表国家局对打叶复烤加工质量检查结束后,他选择的都是赶往下一个复烤厂,继续开展工作。

“卢工是个大忙人”,烟草同仁都这么评价。简单的一句话既反映了他工作繁忙的状态,又映衬出对其专业技能的高度评价与肯定。

锐意创新 成果为证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变量”,这是卢幼祥常说的一句话。为了使这个关键变量成为最大增量,他坚持创新引领,实践为真。近5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实施人员,先后承担实施国家局重大专项9项,公司科技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10余篇,授权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其创新成果先后获得行业标准贡献三等奖1项、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精益改善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省烟草学会优秀论文4篇、公司金点子建议等奖项。

作为项目负责人,他承担的《基于工业角度提升高端复烤片烟纯净度工艺应用技术研究》《焦甜香原料打叶复烤制丝工艺联动应用技术研究》分别在2018年度、2019年度连续获得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他起草的《烤烟中非烟物质控制技术规程》《打叶复烤加工服务能力评价办法》两项行业标准也顺利通过打叶复烤分标委评审。

硕果累累,满载而归,但踏实虚心的卢幼祥并不安心止步于此,他始终相信创新永远在路上,只要坚持做下去,丰收的果实还会源源不断。

坚守初心 行动为证

奋斗的青春最美,奋斗的年华最真实,这句话是卢幼祥工作态度的完美写照。他一直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超越。为加深对打叶复烤工作的前端认知,他专门抽出一周的时间到皖南学习烘烤工艺,同时了解烟叶种植、采收、分级收购等各个环节质量控制的要点。为更好了解打叶复烤对卷烟产品的质量影响,他深入卷烟材料厂了解片烟纸箱****;深入再造烟叶公司了解碎片、短梗、烟末使用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以及对再造烟叶原料的改进要求;深入卷烟厂及物流中心调查原料存在的质量问题,掌握他们对打叶复烤改进的需求……从烟叶种植到卷烟生产,从原料到辅料,从主机设备到辅助设备,全流程每个环节都留下了他潜心学习的影子。

坚守初心,方得始终。卢幼祥的一言一行诠释了技术专家的真金本色,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支持、信任与好评,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熠熠才华。

二十年风风雨雨,二十年兢兢业业,二十年执着创新,卢幼祥不仅通过自身的努力为企业创造效益,成果显著,也将自身所学所悟向青年员工倾囊相授。站在“十四五”新的历史起点,他将接续奋斗,将小我统一于企业的大我之中,以科技创新为企业发展创造新的不竭动力。

卢建龙:老骥伏枥 学为至宝

卢建龙,68岁,在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经营一家百货商店,经营这家商店已经快四十多年了,虽然经营了四十多年,可是走进这家商店会发现这家店经营设施很符合当代潮流,从店面看不出是一位68岁老人经营的店铺。

小改小革 节约时间

卢建龙说:“卷烟经营的几十年前,卷烟的品柜也就不到二十个左右,摆放在柜台也就随便摆放就很好了,可是现在卷烟特别多了,有时能达到一百多个规格,卷烟再也不能和原来那样好摆放了,特别是感觉卷烟摆放到整理比较麻烦,有时后柜陈列比较乱,看着比较乱。”

为了更好地摆放卷烟,他进行后了卷烟摆放后柜的改造,买来了塑料板和弹簧,自己设计出“标准烟卷烟弹推槽”和“细支烟卷烟弹推槽”每卖一包卷烟后,后面的卷烟自动补填到前面来,不再是以前那样销售一包烟都要满后柜翻找,还有时忘记有拆过的忘记在角落霉变受到损失,现在零包卷烟还有多少包一看就清楚。

自从这款卷烟弹推器设计以后,辖区很多店面在装修时,都到他的店面里进行参观学习。

练习打字 方便沟通

为了充分了解消费者的信息,原来卢建龙是用一个小本子记录着消费者的资料。直到有一天,我走访建龙的商店时,他正在电脑上练习五笔字,卢建龙说:“随着现在高科技的发展,大家也都及时运用微信群进行沟通,他也要在电脑上练练五笔方便消费***流,以前在店里吸烟区让消费者在店铺的消费体验区进行,顾客们可以品鉴新品,

但是,现在更多地是在网上交流心得,并随时提出意见建议。卢建龙就能很轻松在用电脑进行网上沟通。还会不定期邀请他们运用问卷星进行消费者问卷星调查,现在都是“线上的营销必须与线下的体验相结合,才能真正提升人气。把微信变成了沟通的桥梁、信息的传输带和业务拓展的渠道,“玩”出了个性化的经营之道。

卢建龙还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店铺的微信订货业务,只要是附近居民区的顾客,都可以享受微信订货、送货上门的服务。对于送货上门,卢建龙笑笑说我这一天到晚都在店里,也要出去送送货,爬爬楼梯,锻炼和送货两不误。

对于卢建龙来说,认真学习与时俱进是经营好这个商店的动力。而除了带给卢建龙利润之外,更多的是带给他内心的满足和快乐。

“犟”人“匠”心——店主老卢的“数字化”蜕变

卢立囊,个头不高,腿脚有残疾,一双手却粗壮有力。他在浙江省龙港市龙源社区卢处村经营副食品店已有26年。胸怀目标、脚踏实地的他总说:“我就是犟。”

排除万难 白手起家

一股“犟”劲,让一对一穷二白的残疾人靠自己的双手获得了体面的生活。刚结婚的时侯,老卢家里困难重重,夫妻二人都是残疾,没有可以吃饭的手艺,口袋里仅有700元的创业资金。一路兜兜转转、经历坎坷无数。他修过自行车、卖过啤酒,直到开了一间小卖部,主营卷烟,日子这才慢慢好了起来。老卢坚守诚信经营,周边顾客慕名而来。随着事业蒸蒸日上,老卢的生活也过得红红火火起来。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盗窃,让老卢多年积蓄被洗劫一空。

“那时,我连订烟的钱都没有了。”提起当时的情形,老卢眼中还泛着泪花。可想到家中的妻子和孩子,老卢咬牙坚持了下去。他靠着困难补贴,又东拼西凑,终于维持住了小店的运转,身上的一股子“犟”劲儿支撑着他走过了这段“从头再来”的艰难岁月。

迎上“数”潮 华丽转型

而随着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摆在老卢面前的,是传统零售和数字化经营碰撞的难题。

是故步自封还是涅槃重生?

最终,老卢选择紧紧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下定决心让精心经营的小店迎来全新的蜕变。在龙港市烟草***局(分公司)客户经理的悉心指导下,老卢从零开始,一步步提升了小店的硬件形象。如今,他的店柜台放置标准统一,商品摆放整齐有序,店内环境焕然一新;安装上了双屏机,跟随客户经理学习运用数字化工具和平台查流水、盘库存、算毛利、线上订货等一系列技能,还学会了结合电子经营指导书和运用“终端画像”了解消费者需求,以及时转变经营策略;规范经营,明码标价,不断提升顾客消费体验。他凭借着一身“数字化经营”的本领,让日子过得越发有滋有味:“感谢烟草公司给我配备了这么专业好用的设备!现在,我用手指点点屏幕,就能开展经营活动了,对我们这些手脚不方便的人来说,真是福音啊!”

这间坐落在城乡交界处的卷烟零售店,在老卢的经营下,变得整洁却不失温馨,淳朴中又充斥着“数字化”带来的便捷、智能和高效。从经营“小白”到周边顾客都交口称赞的“生意通”,每一步向上的台阶上都留下了老卢奋斗的脚印。他口中的“犟”,是脑中有目标,心中有要求,脚下有行动,是默默耕耘、服务消费者的诚心和坚持。

图为老卢向客户经理请教操作流程

携“弱”并进 传递希望

苦尽甘来的老卢回顾过去的艰辛没有抱怨和愤懑,却倍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他还想方设法地带动身边的残疾人朋友自立更生。在这件事上,他也把“犟”的精神进行到底。老卢现身说法,让一名残疾人朋友老周转变观念,迈出了自主创业的第一步。

老卢热心地和客户经理一起担任起老周贴心的“指导老师”:亲自上门帮老周整理烟条、摆放柜台、粘贴价格表;发挥“传帮带”作用,协助同行解决经营中的一些难题……“最开始的时候,我的电话与他几乎保持24小时畅通,老周很信任我,常常向我请教经营难题!”

这就是老卢的“数字化”蜕变故事,靠着“犟”的坚持和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勇气,他在“数字化”的大潮下逐浪前行,更如源源不断散发光和热的火种,照耀了一方天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