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上杭烟农蓝辉:规模种烟致富路
福建龙岩上杭县蓝溪镇岐滩村烟农蓝辉,今年58岁,初中文化,家庭人口10人。从2011年开始至2016年种烟,每年种植烤烟5亩,2017年至2019年外出打工,2020年回乡种植烤烟13亩,2021年种烟16亩,今年实施土地流转种植烟叶40亩……
蓝辉为翠碧一号大田烟苗机械培土作业
蓝辉与“黄金叶”为伴的9个春秋里,靠着夫妻勤劳双手,在烟田里创造了幸福生活,还亲眼见证了烟叶生产从传统耕种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
2005年以来,烟草部门在全国烟区大力实施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歧滩村也逐年实施烟基项目建设,特别是2017年上杭县烟草***局(分公司)挂钩帮扶该村后,逐年投资实施铺设烟田机耕道路、烟田水渠排灌项目,烟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烟田变成了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渠相连、机能耕的烟田。
2017年,上杭县局(分公司)派丘启发到该村任第一书记,他为该村积极争助种植烤烟计划,由2018年种植面积209亩增加至2022年545亩。连续3年争取全县唯一试种烤烟新品种翠碧一号,每公斤比其他品种多4元的补贴,提高了该村烟农的积极性。同时,也加快该村烟农致富的步伐。
烟叶生产期间,蓝溪烟草站烟技人员每天到该村为烟农进行技术指导,从冬翻起垄、播种育苗、大田管理、烟叶采收、烟叶烘烤、烟叶初分各个阶段开展全方位技术服务。近年来,蓝辉租赁烤房2座,除烘烤自己的烟叶外,还为其他烟农开展烟叶烘烤服务,增加了家庭收入。家里添置了培土机、覆膜机等机械,实现了轻松种烟,达到了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目的。
今年,蓝辉流转40亩土地种植烤烟翠碧一号品种,通过烟稻轮作,上半年种烟预计纯收入17万余元,下半年种水稻,合计年收入20余万元,比在外面打工轻松稳定,蓝辉对种烟很有信心。目前,蓝辉种植的大田烟苗长势喜人,进入团棵阶段。
“新的一年,我将与村民共走种烟致富路。”蓝辉说道。
蓝开荣:金叶铺就致富路
四月的福建上杭县中都镇田背村,阴雨绵绵,春的寒意被裹在清风里。有一个忙碌的身影早早地出现在烟田里,视线移近,这是一张戴着近视眼镜、掺杂着雨水、泥土和汗水的脸,他就是远近闻名的龙岩市“十佳职业烟农”、龙岩市“十佳创业青年烟农”蓝开荣。
蓝开荣今年44岁,初中文化,中等身材,黝黑皮肤,性格开朗,憨厚的脸上总是带着微笑,是一名有着20年“烟龄”的职业种烟“老手”。蓝开荣最开心的时候是到烟田“伺候”烟叶,满怀希望地看着它们茁壮成长,直到秋天泛着灿烂的金光。
图为蓝开荣夫妇为烟株抹杈
寻求“淘金梦”
20年前,和当时大多数农民一样,蓝开荣选择了背井离乡,离开了妻儿父母,南下寻求“淘金梦”。在广东,他一直很努力,白天在工厂当油漆工,当别人在休息时他还在加班加点,只希望远方的亲人日子不再那么艰难。尽管很努力,但付出成倍的劳动力却只能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
2007年,蓝开荣的第二个女儿出生了,他是一个有着强烈责任感的好男人,尽管工厂老板一再挽留,但为了妻儿父母,蓝开荣还是毫不犹豫辞去了广东的工作。
“在广东时艰难而无奈,没能实现我的致富梦。”蓝开荣说。
结下“金叶情”
蓝开荣回到家乡后和人合股做点小生意,由于缺乏经验,很快就亏损了。2005年,蓝开荣经过再三思考,决定把精力投身到家乡这片肥沃的土地,有着400多年烟叶种植历史的老烟区。他的父辈也种植过烟叶,蓝开荣发现,村里只要是有种烟的农户都赚了不少钱,盖起了新房。蓝开荣开始把眼光投向了种烟。
“烟草种植不存在销售风险,烟叶由烟草公司全等级收购,如遇天灾,烟草公司有扶持补助政策,保险公司也能理赔。”蓝开荣说道。
2005年,蓝开荣种植烟叶5亩,由于勤学肯干,不断钻研科学种烟知识,各项生产技术落实到位,实现种烟纯收入2万余元;2007年种烟15亩,实现纯收入6万余元;2008年至2018年每年种烟20-30亩,纯收入6-8万元……
“种烟是我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要想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必须走多元化发展道路。”蓝开荣说,别看他长期戴着眼镜,像一个书生,但是驾驭“大铁牛”等农机熟练灵活,自购的起垄机、培土机除满足自己烟叶生产以外,还为别的烟农开展机耕作业,农闲时跑跑运输。2018年、2019年蓝开荣还在庐丰三丰烟叶烘烤工场当烤师,为当地烟农开展专业化烟叶烘烤服务,增加了家庭收入。
短短几年时间,蓝开荣烤烟种植规模越来越大,收入逐年增加。2008年,新建占地100平方楼房以及密集式烤房一座,2009年以来,陆续购买了培土机、起垄机、盖膜机、农夫802、覆土机、水肥管理机、普通喷雾器、拖拉机、农用三轮车等。凭着自己的勤劳和努力,家里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跨乡“大流转”
“2019年以前,在家乡庐丰种烟,每年种植面积20~30亩,夫妇俩一年辛苦下来,扣除成本后收入8万元左右(含夫妇俩人的工资)。这些钱用于培养2个女儿上学、购买农机、日常生活开支后,略有节余。”蓝开荣说道。
2019年冬,蓝开荣计划多种烟,但是烟田没有着落,原因是庐丰乡烟农种烟积极性高、户数多,稍有种烟经验、体力强的都自己种,导致出现租田难、烟田分散等问题。
“经了解,邻乡中都镇田背村烟田土地有集中流转、烤房基础设施设备条件比较完善,全部使用生物质燃料炉、烤房群附近配有管理房、高标准附属设施等。”蓝开荣兴奋地说。
经过综合考虑,蓝开荣产生了到中都镇田背村发展烟叶种植的想法。这个想法得到了上杭县烟草***局(分公司)的大力支持,专门提出了“连片流转、规模种植、机械作业、专业服务、效益分红”的股份制经营管理思路,中都镇政府、烟草站、田背村两委因势利导,积极帮助蓝开荣在田背村租赁耕地100亩,并且协调解决相关困难和问题,为蓝开荣规模种烟助了一臂之力。
“我采取股份合作,赢亏共担模式,我们夫妇与当地用工专业队长张盛连共同合作,我占股75%,张盛连占股25%,双方明确职责分工。我们夫妇搭档日常工作,负责机械作业、技术指导、安排工人作业等。张盛连负责日常请工、安排用工调度等。”蓝开荣坦言。
“2020年,我流转土地100亩种烟,通过实行股份制经营管理,100%完成了合同交售任务,担烟均价达1599元,亩产值(含各项补贴与灾情理赔)5115.3元,售烟收入43.65万元、各项补贴6.56万元、洪灾理赔0.94万元,扣除总成本34.46万元,纯收入14.69万元,按股份分成,用工队长张盛连占25%,获得2.67万元利润分红,我们夫妇占75%,获得11.02万元利润分红,另加夫妇俩的日常工资7万元,实现种烟纯收入18万余元。”蓝开荣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20年,蓝开荣被福建省烟草公司龙岩市公司评为全市“十佳职业烟农”“十佳创业青年烟农”。尝到种烟甜头的蓝开荣夫妇顺势而为,今年流转种烟土地132亩。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驰骋在那广袤的烟田里,挥洒汗水,收获希望,成就致富梦。
虎年,***奋斗
编者按:随着烟火在夜空中滑落,过去一年的收获、成长,春节假日的欢闹、喧嚣都已成为过去。踏着春天的脚步,人们迈上新的征程,用不懈奋斗去织就新一年的好光景。
新春奋斗忙,追梦好时光。虎年伊始,我们一同去生产一线、田间地头、零售店铺,去见证大家的***奋斗,去倾听他们的美好愿景。
2月1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钟山县大桥村村民陶秋德在果园里直播销售沃柑。
我们村是贺州市烟草***局(公司)的对口帮扶村,在烟草公司的引导、帮助下,我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种植砂糖橘和沃柑15亩,打造出了自己的绿色生态果园,去年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新的一年我将利用自身优势,进一步推广优质农产品,让大家吃上放心、甘甜的沃柑。同时,我要积极为村果蔬基地特色农产品打开电商销售渠道做贡献,助力乡亲们共同富裕。
陶秋德/口述 毛岗整理/摄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烟草***局(公司)科研技术员江连强近日在科研试验基地观察试验烟苗长势及病害发生情况。
2021年,我带领凉山烟草植保技术团队,围绕病虫害精准测报,建立了分级标准,主导了田间调查实操培训,开发了田间在线调查系统,完善了智能监测预警平台……过去的收获激励我继续前行。今年,我将按照凉山州局(公司)“一地四化五标杆”发展思路,围绕“植保工作数字化”要求,助力烟叶生产现代化落地实施,进一步解决烟农“急难愁盼”的植保难题,保障凉山烟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江连强/口述 周国璐/整理 周朋/摄
2月9日,浙江省东阳市吴宁华至副食店店主吕巧娅(左)和东阳市烟草***局(分公司)客户经理张笑笑一起学习卷烟品牌营销知识。
我是吴宁华至副食店店主吕巧娅。去年8月,我和丈夫对店面进行了改造升级,自己精心设计布局,把我们的商店打造出了以灰色为主色调的现代摩登感。
今年,我要撸起袖子加油干!近期,我学起了短视频拍摄,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我的抖音粉丝已经有4000多个,短视频给我带来了更多的生意。在烟草公司客户经理的指导下,我经常看经营方面的书,试着学习终端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寻找短板、查漏补缺。2022年我的目标是——做东阳最有人气的烟酒店!
吕巧娅/口述 张笑笑/整理 徐朝阳/摄
2月11日,福建省上杭县岐滩村烟农蓝辉在烟田里劳作,耕耘新一年的希望。
我今年58岁,从2011年开始种烟,去年种烟16亩,收入6.5万元。在我与烟叶为伴的9个年头里,我家盖起了新房,添置了新家电、家具,过上了幸福生活。今年,我种了40亩烟叶,上半年种烟预计收入17万元左右,下半年轮作种水稻还会有一部分收入。目前,我的烟苗长势喜人,已进入团棵阶段。新的一年,我的种烟致富路会越走越宽!
蓝辉/口述 郭子雄整理/摄
2月9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烟草***局(公司)驻利川市高峰村第一书记涂金显(右二)召集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成员对本村今年的乡村振兴发展规划进行研讨。
今年,我们要继续努力,带领村庄大踏步向前——突出烟叶专业村的定位,紧扣烟叶高质量发展主题,推动烟叶主业与多元产业融合发展,探索推广适合本村的“烟叶 儿菜”“烟叶 油菜”的两季作物循环发展模式,稳步增加村民经济收入;采取股份制运作方式,打造一家“金叶阳光”品牌直营店,方便村民购物,壮大村集体经济;开办抖音直播带货人才培训班,销售本村农副产品,助力村民更好地增收致富。
涂金显/口述 吴琼辉/整理 郑海洲/摄
2月11日,安徽省萧县烟草***局(营销部)新入职大学生李焕(右)指导零售客户运用现代终端研究分析销售数据。
我是一名刚踏入烟草行业的大学生,入职伊始,被分到基层一线岗位工作。基层是一个大舞台,锻炼人、培养人、造就人。刚踏入基层,一切都是陌生的,但我迅速调整心态,主动学习各项业务,坚信只要拼搏就能出彩。在工作中,我努力做到沉下来、学进去、长本领,不断提升业务水平,用心、用力、用情服务好辖区零售客户。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新的一年,我会抓住基层宝贵的学习机会,不断自我提升,为烟草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李焕/口述 欧长峰整理/摄
近日,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烟草***局***管理员汪艳芬通过直播向零售户开展普法宣传。
我在***岗位上工作9年了,对我而言,认认真真完成本职工作是不变的工作信条。学以增智,学以立德,学以致用,一个人的本领不是天生的,只能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日常工作生活中,我常常浏览行业要闻,努力通过学习充实丰盈自我。新的一年,我会继续立足岗位,发光发热,为烟草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汪艳芬/口述 谢妤/整理 罗嘉明/摄
虎跃新程勇前行
张莉
虎,百兽之王,是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是力量、勇敢、无畏的象征。人们常用生龙活虎、虎虎生威、如虎添翼等词来形容虎,喻义其活力永续、一往无前。虎年,我们也该像虎一样,焕发精气神、勇毅向前行。
像虎一样,自信豪迈,活力满满。
生龙活虎、龙腾虎跃、气吞万里如虎,说的是虎的生机、活力和气魄。“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人在长期奋斗中构筑起了自己的精神谱系,我们当从中源源不断地汲取力量,在新的奋斗征程上,始终保持奋斗者的姿态,始终保持活力满满的状态,精神抖擞、主动求变,积蓄力量、奋力向前。
像虎一样,果敢无畏,勇毅前行。
龙引千江水、虎越万重山,虎虎生威,虎狼之师,说的是虎勇敢、无畏,敢于迎难而上。前行路上无坦途。今年是***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中国烟草总公司成立40周年、烟草***法施行30周年。站在新的奋斗坐标上,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我们当像虎一样,以革命的精神、磅礴的气势,不怕山高路远,不怕荆棘伤身,敢于开拓创新、勇当攻坚先锋,把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推向前进。
气吞万里如虎,恰是吾辈奋发。壬寅虎年,让我们积极响应***总书记的号召,“以虎虎生威的雄风、生龙活虎的干劲、气吞万里如虎的精神”,昂扬向前,共赴未来!
福建龙岩“十佳创业青年烟农”周生林:创业青年圆梦烟田
周生林,41岁,福建省上杭县梅永村烟农,中等个子,头发又粗又黑;圆脸庞上,宽宽的浓眉下边,闪动着一对灵动的眼睛。他是远近闻名的种烟能手,2020年,周生林被龙岩市烟草***局(公司)评为“十佳创业青年烟农”。
2006年,周生林夫妻和大多数人一样努力寻求“淘金梦”,到广东汕头针织厂打工,经常加班加点,收入只能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后来改行开了小食店,虽然生意不错,但是照顾不到在老家的父母和两个幼小孩子,出于对家庭强烈的责任感,夫妻俩决定离开广东回家创业。
结缘烟草
周生林心想,只要吃苦耐劳,勤奋实干,在家乡创业发展,一定能赚到钱。于是,从来没有干过苦活重活的他上山采割松脂,连续几年,天天早出晚归,每年收入5万多元。村里种烟大户黎强,曾经也是采割松脂,深知采脂酸甜苦辣而转行种烟,黎强积极动员周生林改行试种烤烟。
2014年冬天,周生林毅然决定种植烤烟。“没有一点文化的老人家都能种好烤烟,自己年轻有文化,只要肯学习、多总结,按照烟技员的指导,一定能成功。”周生林回忆说。
当他有计划种烟意向后,村里左邻右舍鼓励他,烟草站支持帮扶他,由于没有合适的田块,多方帮他出谋划策,建议他将一片刚荒废二三年、交通不便的土地进行复垦。周生林夫妻热情满满披荆斩棘,开辟荒地种烟14亩。
为了尽快掌握一套烟叶生产技术,他买来烤烟种植技术书籍,向烟草站要来烤烟生产种植技术小册子,如饥似渴认真钻研。同时,虚心向烟草站技术人员请教科学种烟知识。在烟技员精心指导下,他坚持科学种烟,烟株长势良好,没有发生病虫害。2015年在较少使用机械作业的情况下,周生林种烟14亩,纯收入4.2万余元。
机械助力
尝到种烟甜头的周生林一发不可收,2015年冬,他早早流转土地20亩,体验过手工培土、覆土艰辛和低效率,为了实现减工降本提质增效,他投资购买拖拉机、起垄机、培土机,除为自己烟田服务以外,还帮助其他烟农起垄、覆土,每年为周边烟农起垄、覆土服务50余亩。经他测算,手工一人一天覆土最多0.5亩,而使用覆土机作业每天可覆土5亩。2015年至2020年,他每年种植烤烟20至30亩,效益逐年增加。
为了增加家庭收入,2018年,周生林***做了蓝溪镇林业站的护林员,但他还是以种烟为主,一有空闲都在烟田劳作。护林员工作最忙时间莫过于冬天,这个季节正是森林防火待定期,每天上午9点到下午5点都必须在林业站上班,而此时也正是烤烟移栽前的准备阶段。为做到两不误,他利用早晚加班,披星戴月完成烟田机耕任务。
“我每天早上5点起床,天蒙蒙亮就到烟田机耕作业,直至8点多,妻子每天送早餐到田里。林业站傍晚5点下班后直接到田,机耕作业到7点多回家。早晚5个小时都在田间起垄或覆土,1小时至少作业1亩,连续10多天都这样,每年约起垄、覆土50亩就靠早晚加班完成的。”周生林说道。
职业烤师
2015年是周生林开始种植烤烟的第一年,烟叶给别人烘烤。2016年,他租赁一座烤房,烘烤期间都住在烤房旁边,凳子当床,电机噪声是他的“催眠曲”。烟技员蓝发昇特地为他开“小灶”,经常蹲点指导。岗背洋有16座连片烤房群,有很多烟叶烘烤师傅,周生林肯学好问,细心留意,认真仔细观察烟叶烘烤变化,做好烘烤过程记录,烟叶烘烤技术很快得到提升。
2016年周生林种植面积增至26亩,他租赁两座烤房,烟叶烘烤质量显著提高。
2017年,周生林报名参加了烟草公司举办的全市烟叶烘烤师培训。烟叶烘烤期间,担任梅永村岗背洋片区16座烤房烟叶烘烤专业队助理烘烤师。2018年至今,周生林一直担任岗背洋片区烘烤专业队的专职烘烤师。
“小伙子,你很认真,很积极,烟叶烘烤过程记录很详细。”龙岩市局(公司)烟叶生产部烘烤专家童旭华下乡检查指导时对周生林赞赏有加。
2021年,蓝溪烟草站站长黄月英看到周生林烤出的烟叶质量较好,多次约他到其他村指导烘烤,甚至跨乡镇传经送宝。
近年来,周生林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烟能手,他毫不保留把自己的种烟经验传授给周边烟农,深得群众拥护和信赖。2016年至2021年被选举为蓝溪镇人大代表。他积极带领群众科技种烟勤劳致富,依法履职,2021年被蓝溪镇人大主席团评为优秀人大代表。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我要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带领村民多种烟、种好烟,为烟农提质增效和乡村振兴多作贡献。”周生林说。
勤劳致富
2017年至今,周生林身兼数职,先后被蓝溪烟草站聘为梅永村岗背洋片区烟叶烘烤专业队助理烘烤师、专职烘烤师、机耕手;任蓝溪镇林业站护林员、镇人大代表。2020年又被蓝溪烟草站聘为烟叶收购初检员,在烟叶收购期间,他认真做好进烟口初检工作,也为烤坏烟的农户分析烤坏烟的原因,为提高烟叶烘烤质量建言献策。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周生林在种烟这个职业上收获满满。他靠种烟盖起了新房、添置了家电,购置了摩托车、拖拉机、起垄机、培土机、覆膜机、生物质燃料机、工具车等,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我要感谢站长黄林洲、黄月英和烟技员蓝发昇多年来的关心和技术指导,感谢当初引导我种烟的黎强叔叔。”周生林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人的一生要走对一条路,想想当初返乡选择是对的,而选择规模种植烤烟就更正确了,黄金叶圆了我的致富梦。”周生林高兴地说。
福建上杭:“粮烟双优”助振兴
近年来,福建省上杭县烟草***局(分公司)围绕烟叶高质量发展主题,胸怀“国之大者”,努力通过“粮烟双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目前,上杭县已形成“烟叶 水稻 蔬菜”的科学轮作模式,守牢了“米袋子”,充盈了“钱袋子”,稳固了“金叶子”。
金秋时节,走进福建省上杭县乡间田野,金黄的稻穗随风摇曳,人与机械“共舞”,奏响动人的丰收旋律。喜看良田千重浪,最是好景秋收时。在阳光照射下,稻田满目金黄,勾勒出一幅美丽田园画卷。
图为农民驾驶收割机收割烟后稻。郭子雄摄
“‘烟稻轮作’是上杭农民一项重要经济来源。为提高农民种植效益,近年来,我们一方面联合***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高标准基本烟田土地整理,建成了‘小变大、短变长、弯改直’的高产稳产农田。实现了‘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机能耕’。另一方面着力打造‘金叶先锋样板田’,积极开展‘我在乡间有亩田’志愿服务活动。2023年,全县烟叶线43名***员建设样板田1360亩,努力打造减工降本增效示范田。”上杭县局(分公司)副经理说道。
图为正在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理机械作业。郭子摄
图为上杭县局(分公司)***员到“***员责任田”为烟株打顶抹扠。郭子雄摄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2023年,上杭县局(分公司)把“粮烟生产双优基地”建设作为努力发展方向,发挥烟叶产业链、供应链优势,整合相关部门扶持政策和项目资金,发挥相关部门市场拓展优势。积极与省、市***门开展项目合作,在上杭县庐丰畲族乡三丰烟区开展优质烟后稻“福香占”品种示范种植1000亩。由上杭县三丰烟农合作社与上杭县都瑞康米业有限公司签订收购协议,干稻谷收购价格每百斤195元,对比其他晚稻品种,每百斤增加45元,助力了农民增收。
2023年1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组织专家到庐丰畲族乡开展烟后稻“福香占”千亩示范片测产验收。专家们对上杭“福香占”栽培技术给予肯定。在验收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谢华安对上杭“福香占”种植生产十分满意,认为该品种病虫害少、结实力高、产质优异,今后可大面积推广种植,助力农业增效和乡村振兴。
“2023年我家种了115亩‘福香占’烟后稻。该品种病虫害少、结实率高,平均干谷亩产1242斤,每百斤收购价格195元,亩产值2422元,纯收入12万余元。上半年种烟82亩,纯收入17万余元。全年烟稻纯收入29万余元。”上杭县三丰烟农合作社理事长、种烟种粮大户陈福玉一脸喜悦。随着上杭县“粮烟双优”基地产业的打造,她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我们围绕烟叶和烟后优质稻两大主导产业,实施‘双订单、双合同’产业发展模式,实行‘生产 加工 品牌 绿色化服务 利益联结’全产业链发展,努力推进‘五个全程一体化”,即产业政策一体化,土壞保育一体化,绿色防控一体化,机械作业一体化,种植主体培训一体化,带动农民富裕和乡村振兴”。上杭县局(分公司)负责人说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