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上可以吸烟?
最近,南京地铁因喝水接罚单的事件受到热议,其实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我们的社会准则已经慢慢和新加坡,香港等地看齐,地铁里不但不允许吃东西,喝水也不成。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很多过去在公共场合认为正常的行为,今天可能都不再被允许。比如吸烟,前些年,一线城市基本都禁止了饭馆吸烟的行为,而在若干年前,不单饭店、火车、汽车可以吸烟,就是飞机上也没问题。
我是70后,没赶上坐飞机可以吸烟的时代,第一次听说这事还是在马未都的节目中,他讲述着自己年轻时去新疆的见闻。八十年代初,坐飞机是非常奢侈的出行方式。不但价格昂贵,即便你有钱,如果没有单位开介绍信,说明出行的正当理由,也不能坐飞机。
马未都是多次向领导申请后才如愿以偿,据说当时的机型多是苏联制式的小飞机,其简陋程度如同郭德纲相声中的描述,恨不得窗户都手摇的,但是每个座位上都配有烟灰缸。因为是小飞机,途中开的是七上八下。一路上不少人晕机,吐得乱七八糟,还有不少人没事,一直在抽烟,把马未都熏得够呛,整个飞机如同一根行走的大烟囱。
无独有偶。前几年,我在看王天培老师办的烟标展中,记得有一个板块是专门介绍飞机上的香烟。当时飞机上不但允许吸烟,还会给乘客免费的小包装香烟品吸,就像今天我们乘飞机有零食吃一样,不吃可以带回家。这些香烟多是当时的顶级品牌,比如“中华”、“云烟”等等。从1968年,中国民航总局就向上海卷烟厂定制了硬盒10支装与硬盒5支装的“中华”香烟,并作为旅客纪念品,赠送给旅客。这成为了中国民航在空中服务时标志性礼品。
顶级香烟加中国航空logo,是不是有点联名款的意思?
我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允许乘客在飞机上吸烟的呢?又是什么原因所导致的这项规定?这还要从1982年的一场空难说起。
1982年12月24日,一架从长沙飞广州的民航客机在广州白云机场降落时起火,导致25人遇难,34人受伤,客机完全焚毁。当时机上总共69人,除最早撤离的10人外,全部死伤,伤亡比85.5%。而这场空难的原罪,就是一根未熄灭的烟头。
事故调查结果显示,飞行中一支没有掐灭的烟头滑落到了两个座椅中间的缝隙,因为高空加压的问题,当时并没有迅速明火燃烧,而是虚火一直在座椅下方通过地板及管线传导。当飞机下降后,气压降低,虚火转成明火,舷窗最早出现大量浓烟。降落后,火势迅速蔓延,瞬间传遍整个机舱,最终酿成悲剧。
1983年,中国民航在国内航班上首次实施了禁烟规定。我国也是在世界上率先实施飞行中不能吸烟的国家之一。1989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给中国民航颁发了“最早在民航班机上推行禁烟”的奖状。
1992年,国际民航组织的153个成员达成决议:各国航空公司必须在1996年7月1日前禁止旅客在国际航班上吸烟。我国从1993年7月开始就实行了这项法规。2008年4月8日,根据航空安全需要,民航局又***规定,禁止旅客和机组人员在手提及托运行李中夹带打火机、火柴。从此,在飞机上抽烟、带打火机上飞机。
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要借此说明一下,不知您发没发现,您今天坐的每一班飞机,在洗手间或操作间附近都会有烟灰缸出现。您可别以为这是为了暗示您可以吸烟。这个烟灰缸的作用其实和灭火器一样,属于消防器材。没有它,塔台是不允许飞机起飞的。
一段烟标,记录一段历史。飞机上可以吸烟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文明吸烟,从我做起。
两男子在飞机上吸烟 三亚警方:拘留!
众所周知,飞机上全程禁烟,因为这关乎着航班的飞行安全,但仍有个别人将全机乘客置于危险之中。近日,两名男子在飞机航行途中吸烟,被三亚市***局***机场分局依法行政拘留。
违法行为人赵某朋(左二)。警方供图
据悉,12月11日13时40分许,***机场分局机场派出所接到机组人员报警,称当日一趟由外省飞往三亚的CZ***3航班上,有一名旅客在飞机的卫生间内吸烟。接报后,机场派出所值班民警立即赶到机场停机坪。14时29分许,待该航班平稳降落后,值班民警依法将违法行为人赵某朋传唤至派出所接受调查。
经查,12月11日12时45分许,赵某朋乘坐该航班从外省飞往三亚,在飞机航行途中,赵某朋进入卫生间内吸烟,所幸被航班上的安全员及时发现。
违法行为人田某力(左二)。警方供图
无独有偶,12月16日1时50分许,***机场分局机场派出所接到机场指挥中心报警,称一趟由外省飞往三亚的HU***4航班上,有一名旅客在飞机的卫生间内吸烟。接报后,机场派出所值班民警立即出警赶到机场停机坪。待航班降落,民警立即登机依法将违法行为人田某力传唤至派出所接受调查。
经查,12月15日22时许,田某力乘坐该航班从外省飞往三亚。在飞机航行途中,田某力进入卫生间内吸烟,刚吸了几口,飘散的烟雾触发了烟雾报警器。
经询问,违法行为人赵某朋(男,31岁)、田某力(男,68岁)均如实陈述其在飞机上吸烟扰乱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违法行为。***机场分局依法对田某力处以行政拘留7日;对赵某朋处以行政拘留5日。
“绿皮车应该全列禁烟吗”网民与媒体观点大不同
编者按:在绿皮车应该全面禁烟吗这一热点话题上,我们发现,网络上网民的观点与传统媒体的观点形成了有趣的两个方向,网民大部分观点都认为,抽烟与不抽烟本身就不是一对矛盾体,不存在支持一方就必须消灭另一方的情况,双方都拥有不一样的权利,两个权利起了***,能够同时满足两样权利为什么一定要厚此薄彼只维护一个呢?而传统媒体则一边倒地认为绿皮车全面禁烟是大势所趋,而且势在必行,越快越好。我们整理出其中有代表性的几个观点,谨供参考。
网民谈:绿皮车控烟问题要解决矛盾而非***新矛盾
观点一:
绿皮车全面禁烟是错的对吸烟区改造升级是刻不容缓的
绿皮车全面禁烟显然是错误的,但对于绿皮车吸烟区的改造升级却是刻不容缓的。
笔者本人不吸烟,但完全认可烟民有吸烟的权利,吸烟是他们的自由,不过话说回来,同行的其他非烟民同样拥有保护健康的权利,两个权利起了***,作为第三方的绿皮车和运营机构需要对这件事起到调节作用,可以建立一个更加完备的吸烟区,确保吸烟者在其中吸烟不会影响到非烟民或者保持影响在很低的水平下。两个合法合理的权利碰撞,如果都单方面地要禁止另一方,统统都是流氓行径。
飞机高铁之所以全程禁烟,根本原因就是它们的运行机制和绿皮车相差悬殊,高铁和飞机运行速度极快,但同时对于烟雾和火星的影响都极为敏感,如果不全程禁烟,则会对全体乘客生命安全产生威胁,因此坚决禁烟义不容辞。可是绿皮车不同,远不及飞机高铁精密,对于烟雾和火星的承受能力较飞机高铁强太多,不存在因为香烟的问题威胁到集体乘客生命安全的说法,所以不能简单归类就得出绿皮车全列禁烟结论,在某平台看到太多用飞机高铁举例的了,实在是看着很哭笑不得……
总之,一方面,需要完善对吸烟区的升级改造,另一方面,也要提高烟民们的集体素质和意识,如果吸烟前能主动问问周围人是否介意,吸烟后注意清洁口腔卫生,也能很大程度上减少对他人的影响。话说回来,提高一个集体的素质和意识是个漫长的过程,但将吸烟区进行升级改造却会快得多,尽快完成并加大力度监督执行应该是个可行的办法。
观点二:
为什么不能用不禁的方式满足双方呢?
我从来不认为抽烟和不抽烟有什么矛盾的。但是在国内却为什么成了矛盾呢?说起来,还就是服务和管理不到位。
我不反对不抽烟的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有拒绝二手烟的权利。但同样也不能一刀切的非要剥夺烟民的权利。抽烟和不抽烟之所以现在成为了一个矛盾,是因为有个环节缺失了。不吃萝卜就得吃白菜?不吃白菜就得吃萝卜?我就不能吃个山药蛋么?
不抽烟的人的利益应该考虑,这是他们应该得到的权利。但是抽烟的人的利益就不需要考虑么?难道救一个就一定要杀另一个么?火车只有一节车厢么?吸烟区一定要设置在车厢连接处么?绿皮车那么多节车厢,就不能设置几节车厢作为吸烟车厢么?然后把吸烟车厢和非吸烟车厢的连接处做好空气净化不行么?这样二手烟还会飘到别的车厢么?
男人要去厕所,女人要去厕所,为什么男人和女人没有因为厕所而发生矛盾呢?不就是因为有男厕所和女厕所啊。如果厕所不分男女,男女上厕所不一样也会变成矛盾么?难道你会说是男人错了或者女人错了?所以对于绿皮车来说也一样。问题不在于抽烟的和不抽烟的矛盾。而在于为什么非要把这两个群体放在一个车厢里。
飞机不能坐,坐高铁,高铁不能坐,好吧,坐大巴,大巴不能坐,好吧还有个绿皮车。现在要是绿皮车都不能坐了。烟民们怎么出行?人人都有私家车?绿皮车又不是一个小时就到。很多绿皮车都是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的。如果能坚持这么久不抽烟,早都几辈子把烟戒了,不是么?还是那句话救一个不一定非要杀另一个。尤其对于绿皮车来说,完全可以做分隔车厢。毕竟坐绿皮车的都是普通百姓,而这个群体烟民是最多的。完全有条件单独拿出几节车厢做吸烟车厢,而且这个吸烟车厢都不需要做什么这个设施那个设备。直接分离开来就足够了。然后再把吸烟车厢和非吸烟车厢进行隔离。这样无论是抽烟的还是不抽烟的,双方的需求都满足了。所以为什么非要去争?禁还是不禁?明明可以用不禁的方式满足双方啊?
我是烟民,我也从来不会说要践踏不抽烟的人不吸二手烟的权利。但是反过来,不抽烟的人就一定要灭杀抽烟的人的权利?
有人受不了二手烟,也有人还受不了火车上的化学香水和方便面味儿呢。那么火车,乃至所有公共交通工具,要不要也禁一下化学香水和方便面?
观点三:
不抽烟怎么去除寂寞旅途?
随着一年一度的春运即将到来,大众视野中最普通廉价且非常“有地位”的交通工具——绿皮火车又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绿皮车应该不应该全列禁烟各有各的说法,我也想起了自己在坐绿皮火车时的情景。
从邢台到石家庄,绿皮车路费不贵,只有十几元,但是车厢中的环境真的是不敢恭维。
在靠窗的位置可以“两眼只观窗外事”,但是坐到走廊的时候,你会看到“丰富多彩的一幕”,有拿着泡面打热水的,有脱鞋抠脚的,还有去抽烟的。从坐车到下车,乘务的工作人员都会提醒到:车厢内不准抽烟,但是可以到两车间连接处抽烟,烟民也会实时的配合应承。
有的朋友会说,抽烟也是人的一种权利,漫漫坐车长路,不抽烟怎么去除寂寞?喜欢安静的可以看书,读报纸,但喜欢看书读报的人,大概都不会喜欢坐这种绿皮车,你说是不?那要排除路途寂寞你觉得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观点四:
给绿皮车全列禁烟一点时间
近日,一则王先生向法院递交诉状,要求取缔绿皮列车吸烟区,并由于他在乘车期间一直呼吸二手烟提出请求赔偿要求的消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针对是否在绿皮车厢全面禁烟这一问题,网友们有不同的观点,部分人认为应当全面禁止,也有部分人认为,应当设置专门的吸烟车厢。
支持全面禁烟不无道理,首先吸二手烟的健康危害更甚于直接吸烟,其次,烟味会让大部分人感觉难受,引发不适,甚至会产生头晕、恶心等症状,再者列车全面禁烟对于吸烟者本身也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所以这种观点是有说服力的。
但是全面禁烟实施禁烟绝非想象中那么简单,并不是***规定就能了事的。中国烟民的基数很大,其中绿皮车是大部分烟民长途出行时的首选,而有时在车上的时间长达三四天,如果真的实行全面禁烟,整个旅途不吸烟对于烟民来说是十分难熬的,有些人会因此脾气更加暴躁,不仅不利于列车秩序的管理,还很可能产生纠纷,而且即使有禁烟规定***,执行起来也是相当困难的,当一个车厢里的烟民占了重要一部分时,会存在旅客无视规定坚持吸烟的行为,而列车又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地方,列车管理人员数量有限,很难进行有效管理。
因此,相较于直接禁止,给予烟民一个缓冲期,通过设置专门的吸烟车厢更易被接受,这样能够兼顾吸烟者与其他乘客的双方利益,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媒体谈:绿皮车全面禁烟势在必行
新华社:“绿皮车”不应为吸烟者开“绿色通道”
据央视报道,我国高铁、飞机、地铁、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大多已经实行了禁烟。然而普速列车,也被大家称为“绿皮车”,至今还存在着“吸烟区”。前不久,一名乘客深受车厢“二手烟”困扰,将铁路部门告上法院,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审理了这起案件。
在列车上吸烟引发官司,已不是第一次了。2017年6月,大学生小李因在列车上遭遇二手烟,反映后无法制止,将负责承运该车次的哈尔滨铁路部门告上法庭。最终,法院判决哈尔滨铁路部门取消该次列车的吸烟区标识及烟具。
时下,诸如高铁、飞机、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已实行全面禁烟,不但张贴有明显的禁烟标志,其广播也会反复提醒禁止吸烟。此前也发生过个别乘客因在车厢厕所吸烟触发紧急停车警报,被依法处置的情况。被公众俗称为“绿皮车”的普速列车同样是公共交通工具,却成为一个例外,甚至专门在两节车厢的连接处设立“吸烟区”,这在倡导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的大背景下,显得有些突兀。
从普速列车的设计和管理上来看,烟雾可能不会触发警报,不存在有人吸烟导致列车刹车或停车的后果,但我们之所以主张公共交通工具上禁烟,不仅仅是为了消防安全,更是为了避免二手烟危害公众健康——在车厢等封闭环境中,烟雾不容易消散,带来的危害更大。既然都是公共交通工具,在禁烟的问题上就该一视同仁。
我国从2011年起实施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就明确,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消防法也规定,容易引发火灾的区域禁止吸烟。此外,北京、天津、青岛等地也都实施了严格的控烟条例,明确公共交通工具上禁止吸烟。可见,在包括“绿皮车”在内的所有公共交通工具上全面禁烟,有法律法规依据。
不仅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严格控烟的队伍,而且有法院相关判决的导引,有关部门应当充分兼顾不同群体的现实诉求,有计划、分阶段地推进、过渡,尽早执行落实关于控烟的规定。“绿皮车”为吸烟开辟的“绿色通道”,该关闭了。
半月谈:绿皮车不需要禁烟?控烟不能厚此薄彼
普快列车需不需要禁烟,成为近期热议的话题。近年来,铁路上因为吸烟引发的争议屡见不鲜,一些地方铁路管理部门甚至因控烟不力被告上法庭。当各地密集***公共场合控烟条例,高铁、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禁烟成为共识,普快列车照此办理不应有所迟疑和犹豫。
印象中,以绿皮车为代表的普快列车车厢里总是五味杂陈,其中的烟味更是挥之不去。的确,很长一段时间里,普快列车为百姓提供了最具性价比的长途出行方式。那时候,春运期间,一张普普通通的红色车票可以让归心似箭的游子们甘愿起大早、排长队,即便回家的车厢中超员严重,甚至连车厢连接处都没有立足之地。旅途环境尚且如此,烟味这种小事自然没有人去计较。
但是现在,时代变了。翱翔天宇的客机航线密如蛛网、窗明几净的高铁列车驰奔原野、走村串乡的城镇公交便民惠民……交通工具的乘坐环境大为改善,文明出行日益成为迫切的民生需求,那些因人们忍让而存在多时的习惯,也该到了终结的时候。
普快列车禁烟控烟,不应成为一件难事。高铁、飞机的禁烟力度之大、惩罚措施之严,不必多说。即便在长途客车上,禁烟标志随处可见,也很少有乘客主动吸烟。在公交车上,吸烟更是难以想象,吸烟者脸皮再厚也难抵周围人怒目而视。与这些公共交通工具相比,普快列车并没有特别理由,可以成为禁烟控烟的治外之地。
普快列车禁烟控烟,是对公众健康的基本尊重。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实行禁烟控烟,不是优待非吸烟人士,更不是歧视烟民。因为二手烟的危害,并不会根据主动吸烟或被动吸烟而变化,吸烟者同样会受到二手烟的戕害。一口烟,看上去毫不起眼,但就是在吞云吐雾之间埋下了疾患的病根。
普快列车禁烟控烟引发热议,背后是人们对更好生活品质的追求。当我们拥有更充裕的出行选择、更科学的健康追求时,那些不合时宜的言行举止就显得格外扎眼。不能因为这些言行举止曾长期存在,就想当然认为合理、合情、合规。
就让满身烟味的普快列车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吧!
中华铁道网:为何社会大众揪着绿皮车抽烟不放?
前几日关于普速列车禁烟的禁烟投票和车内抽烟现状的实拍轮翻上了微博热搜,绿皮车应该全列禁烟吗?一时间全社会都在揪着这个问题不放,看似是在拷问铁路部门,实则是人们对出行的美好环境的追求。
有人调侃,这是在跟成百上千的烟民作对,事实上这种“作对”是积蓄在遭受二手烟困扰的人集体发声,甚至有乘客将铁路部门告上法庭,要求取缔吸烟区。列车吸烟区真的“存在即合理”?有专家指出,吸烟区从有载客列车起就存在,车厢连接处有抽风系统,但并不能完全抽完,仍有烟雾会扩散至客厢。截至今年5月31日,全国有100列普速列车实施全列禁烟,不及普速列车总数的百分之一。
全网评论几乎是一边倒:支持禁烟。大家各抒己见,发表观点,一系列的质疑原因一是铁路部门致力于提高服务质量,却在列车禁烟上“长短脚”,高铁的禁烟标准为何不用在普速列车上?为什么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细化列车禁烟,分清责权?现实是由于没有法律法规,乘务员不好管也不敢管,乘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二是因为人们对健康权的觉醒,封闭空间里为什么作为旅客的自己要承受二手烟的伤害,出门旅行,不是来做“净化器”的。这也反映出人们对出行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要求越高,相关部门才会重视,做的更好。只有全社会参与进来,才能维护更多人的利益诉求。
各种评论里也有一种悲悯的声音,说车厢里抽烟是劳苦大众在车上的排遣,禁烟太残忍了,剥夺了旅途中苦闷的人为数不多的快乐。但在笔者看来,揪着绿皮车吸烟问题不放,不是大家闲着无聊,也不是忽视底层劳苦大众,正是为了人人健康而呼吁,健康才是一切快乐的根本,没有健康,人生的旅途都显得无力,抽多少烟也换不来人生接下去的行程所体会到的快乐。
列车禁烟,势在必行。
公共场所禁烟 网红教授岂能例外
网红退休教授讲座时吸烟被投诉,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有一些网友却为其抱屈,认为接受不了网红退休教授讲座时吸烟习惯可以不去听讲座,去听讲座就不该选择投诉,甚至有网友觉得网红退休教授边讲课边吸烟是一种特殊的魅力。一些网友有这种看法、想法,真是让人醉了,不管从什么角度讲,为网红教授讲座时吸烟被投诉叫屈都毫无道理可言。
众所周知,吸烟有害健康,吸二手烟的危害更大。网红退休教授讲座时吸烟,危害自己健康,他人管不着,但危害到***吸二手烟的观众健康,当然有权说“不”,这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正当选择。观众是去听讲座的,不是去吸二手烟的,要不要去听讲座是观众的自由。
从法律角度说,网红退休教授讲座时吸烟被投诉,以及后续可能遭到行政部门处罚,一点也不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共场所禁烟,网红退休教授也不例外,并不能享有特权,可以豁免。《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八条明确规定:“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警语和标志。”既然法律规定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那么每一个人都应当遵守,这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纵然深受广大网友喜爱的网红退休教授的烟瘾很大,也应控制一下,不应在室内公共场所违规吸烟。
实际上,一些网友认为网红退休教授年龄大了,控制不了烟瘾,这样的说法也站不住脚,只不过是为网红退休教授讲座时吸烟的不当行为找推卸责任的借口而已。道理非常简单,网红退休教授出差时乘坐飞机、高铁,需要长达一两个小时的时间,甚至更长时间,没在飞机、高铁上吸烟,成功控制住了烟瘾。这意味着这位网红退休教授有能力控制烟瘾,关键是看他愿不愿意暂时控制烟瘾,他完全可以在讲座的休息时间去室外吸烟点吸烟,不必非得在讲座时边讲课边吸烟。另外,“网红”“名家”吸烟,会给青少年带来不良的示范作用,一部分青少年误认为吸烟很有派头,也跟着学抽烟,进而误入歧途。
总之,正如深圳卫健委所言,“哲学讲得好是一回事,在公共场所违法吸烟又是另一回事。”“烟瘾再大,也请您忍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