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分类

一年四季人不闲-云南师宗:烤烟育苗早 生产正当时

admin2个月前3浏览0评论

一年四季人不闲

讲述人:四川省冕宁县金叶社区一组烟农 卢 勇

我今年55岁,种烟30多年了。

多年前,我的家庭条件不好,一家人只能勉强维持生活。肩上的担子重,想做点小生意没有本钱,想出去打工又放心不下一家老小,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地种地,苦力下了不少,收入却还是少得可怜。

看到其他人靠种烟过上了好日子,我也开始种烟。人家种3亩、5亩,我起步就种20亩,想着多种点多赚点。

就这样,我靠种烟让一家人过上了好日子。修房子、买电器、购农机,供儿女上大学,大学毕业后我还资助他们在城里买房买车。所以,种烟可以说是我开启致富门的“金钥匙”。

我勤学习肯钻研,不错过烟草公司开展的每一次技术培训。烟技员很负责任,随时上门提供技术服务。这几年,我的种植水平越来越高,被烟农们推选为我们这个片区的育苗专业户,为800多亩烟田提供烟苗。光是育苗的纯收入,每年就有5万多元。

我会操作大型农用机械,每年春耕,我开着拖拉机去帮十里八村的烟叶种植户犁地、起垄。他们信得过我,说我起垄技术好,愿意找我干。除去成本,每年在这一项上面我也能挣个3万多元。

前几年,在烟草公司的指导下,我办起了家庭农场,通过流转土地扩大了种烟规模,每年种烟90亩左右,收入也不断增长。

在冕宁县烟草***局(分公司)的指导下,我认识到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走上了“粮烟融合”的道路。

2023年,我按照烟草公司要求,采用隔行点播技术,在烟田套种了20亩大豆,这也是一块收入。烟叶采收完,我及时拔掉烟秆种秋荞麦,交售完烟叶收豆子,豆子收完收荞麦,紧接着又开始深耕晒垄,一年四季人闲不着,土地利用也实现了最大收益。

我积极响应烟草公司的倡导,让“粮烟融合”在实际生产中落地生根,因为我不仅是铁杆烟农,更是职业烟农,职业烟农就要起带头作用,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烟叶移栽、采收、编竿、烘烤等环节需要请工,我每年大约为村民支付工资13万元左右。带着村民一起致富,这也是我的一大收获。

2023年,烟、粮给我带来的收入有60多万元。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我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致富之路。

靠着种烟的收入,卢勇盖起了漂亮的新房。马萍摄

云南华坪:春收春种***

近年来,云南省华坪县通达傈僳族乡维新村在烟草部门和乡村振兴挂联单位的支持帮助下,修建了鱼鼻钗水库,架设了遍布各村组农户及田边地角的管网设施,为全村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提供的基础保障。村***支部充分利用水库、管网、乡村公路等基础设施条件,以“烟粮轮作”“烟菜轮作”等循环经济推进乡村振兴,“贡菜 烤烟”就是其中的特色产业模式之一。

初春贡菜已进入采收期 摄/云华通

2022年以来,维新村积极引进贡菜种植,拓宽产业发展路径,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引领群众走上致富之路。近日,通达乡维新村的贡菜已进入成熟采收期。

维新村二组种植户彭小燕一家人正忙着收贡菜、削贡菜、晾晒贡菜。“今年种植了两亩多贡菜,比去年多一点,今年的价格比较稳定,效益还可以。”彭小燕说。

贡菜加工 摄/云华通

贡菜种植周期短,成本低,管理简单,见效快,并且浑身是“宝”,除了茎秆加工成贡菜,农户用剔下来的贡菜叶喂养牲畜。

今年维新村种植贡菜500亩左右,目前每公斤价格在75元左右,一亩收入不低于6000元。在村干部和***员的示范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贡菜种植队伍。

贡菜采收之后正好是烤烟种植的节令。通达乡烤烟生产办公室主任兰华荣说:“目前维新村发展的烟菜的轮作农业经济模式,贡菜收完种烤烟,无缝对接,循环轮作,人不闲地不闲,两季的亩均收入大概有12000元,实施烟菜合理轮作,提高了复种指数、耕地产出率,挖掘耕地生产潜力,实现菜烟经济收入双增长。”

近日,通达乡各个烤烟育苗点抢抓时令,有序推进节前烤烟备耕工作,为烤烟种植提供有力保障。

在维新村烤烟育苗基地,育苗大棚已全数搭建,烟农们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基质装盘、种子筛盘、放盘入池等工作。

大棚育苗 摄/杨世祥

维新村的谷明忠是一名有着10余年烤烟种植经验的烟农,深知育出优质的烟苗是获得好收成的必要条件。为培育出更多优质壮苗,他将自己丰富的种植经验运用到育苗当中,对育苗点进行消毒、棚膜维护、漂盘清理,为烤烟丰产丰收打好基础。“我种植烤烟已经很多年了,作为专业育苗户,近10年由营养袋育苗转变为大棚育苗,最大的变化就是存活率从85%提高到现在的99%,极大提高了村民的收入。”谷明忠说。

维新村各烤烟育苗点由于海拔差异,采用了梯级种植的方法,通过因地制宜来确定育苗烤烟的品种和时间,确保全乡不同区域的烟苗在恰当的时令移栽。

维新村烟科员文继忠说:“我们维新村烟农种植的积极性非常高,现在种植面积在1550亩左右,种植大棚18个,育苗盘数15500盘左右。从3月2日开始育苗,到6号结束,预计在5月初移栽,在8月中旬烘烤,产值在600万元左右。”

近年来,维新村除了发展“贡菜 烤烟”轮作经济外,还发展了“烤烟 番茄”,“烤烟 豌豆”,“火腿加工坊 农户”及魔芋、中草药种植等农业循环经济,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辐射大农业、开展多元化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云南师宗:烤烟育苗早 生产正当时

冬“闲”人不闲,百事农为先。连日来,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抢抓生产节令,积极开展烤烟育苗前期工作,为2024年育苗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走进师宗县葵山镇温泉村育苗点,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一辆辆满载基质的拖拉机来回穿梭,育苗棚内,随处看到育苗工人忙碌的身影,工人们有的正在进行苗床基地的除草、有的正在对飘盘进行清洗消毒、有的正在进行育苗基质装盘……整个环节有条不紊,一条小型流水线映入眼帘,大家忙得不可开交,也不忘相互打趣,场面十分热闹。

为抓好2024年烤烟育苗工作,师宗县烟草***局(分公司)实行“专业化育苗、商品化供苗、漂浮育苗”,坚持“专业管理、定量供应、以苗养苗、多方受益”的原则,严格执行育苗技术标准,实现育苗技术专业化、质量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品种区域化。

清理育苗场地。

“我们计划育苗分为三个梯度,第一个梯度2月16日结束,第二个梯度2月26日结束,第三个梯度3月6、日结束,可供大田面积两万亩。” 师宗互利烟农专业合作社育苗大队大队长吴家吉介绍道。

苗好一半收。为提升烟苗质量,师宗县烟草***局(分公司)紧紧围绕2024年烟叶生产目标任务,科学选择育苗主体,根据计划面积、种植品种、育苗数量、供苗价格、移栽节令、移栽计划等,合理安排梯度育苗。并根据劳动力价格、作业成本、土地租金等因素合理确定育苗价格,签订育苗、供苗协议,让烟农得实惠,不断增强烟农的获得感、幸福感。

“为了提高烤烟品种的纯化,我们在育苗阶段坚决杜绝零星育苗,由葵山互利烟农合作社统一采用集中连片的方式进行商品化育苗。2024年葵山预计栽烤烟两万亩左右,总共计划有五片育苗。”葵山烟叶站烘烤主管王石祥介绍道。

下一步,师宗县将持续加强育苗工作,坚持早宣传、早部署、早落实,抢抓时令,有条不紊地做好烤烟育苗播种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有序推进烤烟育苗播种工作,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烤烟生产工作目标任务,助推烟叶增效、烟农增收、生态增值、乡村振兴。

冬闲不闲忙培训 经验分享促提升

“2023年我种了100亩烟叶,烟叶种植效益又有新增加。能有这样的好收成,多亏了烟站上的及时帮助和用心指导。如果总结经验,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烟田轮作好处多,轮作的烟田烟叶病害少,烟叶质量好,也易烘烤;二是适当增施腐熟大豆、豆饼等有机肥,这样既养地,也养烟,烟叶油分足,也耐烤。”1月18日下午3点多,在山东潍坊安丘市烟草***局(分公司)辉渠烟站培训室里,辉渠镇杏山子村烟农谢洪运向其他烟农分享道。

“我认为烟叶种植效益好,既要咱们烟农及时落实烟站指导的各项技术措施,还要做好各方面的管理,管理很重要,考虑不到就损失,提前考虑纯效益。”辉渠镇祖官村烟农李培第分享道,“还有一点,关键是咱们烟农要上心。只要烟叶栽到烟田里,我每天都会到烟田里转一转,看看自己的烟田,也看看别人的烟田,人家的经验好要及时学,自己烟田的问题要及早发现。问题发现越早越好解决,也越节省费用。”

冬闲不闲忙培训,经验分享促提升,这是山东安丘市烟草***局(分公司)做好冬季培训和经验总结促服务烟农质效提升的一个缩影。

图为烟站烟技员(右)正与烟农总结经验、谋划来年生产

进行经验总结,从中找短板、扬长板、补弱项、挖潜力,是安丘市局(分公司)着力稳固烟叶基础、促进烟叶生产水平提升、推动烟叶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做法。2023年10月份以来,安丘市局(分公司)组织开展了“冬闲不闲忙培训、经验分享促提升”活动。

活动中,安丘市局(分公司)主动向烟农学习,即将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融为一体,立足烟叶减工降本、提质增效,围绕烟农在烟田轮作、精准施肥、烟叶移栽、大田管理、采收烘烤、用工管理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主动向烟农学习,虚心向烟农请教,在深挖细作上下功夫。对挖掘到的先进经验,他们采取组织召开座谈会、开展小班培训等方式,邀请先进烟农进行经验交流和分享,发挥身边典型的示范引领和影响带动作用,促进了烟叶生产水平的稳步提升。

与此同时,安丘市局(分公司)还注重内强素质,一方面,他们从烟叶职能科室、烟站、技术员三个层面入手,围绕管理指导、检查考核、技术落实等事项,组织烟叶全体员工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制定针对措施,切实把问题和改进措施往实上找、往深里抓,提高了问题整改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另一方面,他们深入总结在老烟农稳定、新烟农发展、标准化落实、关键环节专项考核等方面的成功经验,组织一线人员进行碰撞交流,在凝聚共识中统一步调,在经验提炼中系统集成,巩固提升了烟叶生产技术落实水平。

另外,安丘市局(分公司)在扎实做好烟田冬耕、育苗播种准备等当前工作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建、创新、管理与业务深度融合,他们立足小改革、小发明、小创造,用心总结一年来烟叶生产在岗位创新、科技项目、精益课题、QC课题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及时查摆在实效性、前瞻性、示范性方面存在的短板,切实化压力为动力,变差距为潜力,有效调动了全员做好创新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烟叶生产水平提高和烟农服务质效提升提供创新支撑。

图为烟站协调作业机械正帮助烟农深翻土地

“冬闲不闲忙培训,经验分享促提升,是我们提高烟叶生产水平和烟农植烟效益的有效举措,更是我们践行新时代***的群众路线的实际行动。唯有把这些烟农关心的小事做实做好,才能更好地满足广大烟农的深层次服务需求,进一步提高广大烟农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安丘市局(分公司)烟叶分管负责人马强信心坚定地说。

烟地冬不闲 财富“薯”不尽

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马路乡尖山村委会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民们抢抓农时播种小春土豆的忙碌身影,整地起垄、打塘、播种、施肥、覆土、盖膜、封沟……村民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动作敏捷、有条不紊,忙得不亦乐乎,谈笑间尽是对丰收的期盼和对增收的喜悦,一幅冬季人勤田不闲的喜人画卷呈现眼前。

土豆种植施肥 丁恒伟 摄

“我家今年种了15亩小春土豆,好好管理的话,预计亩产可达4000斤,每亩的收入在5000元左右,今年光是种植土豆收入就能有七万五,非常可观呀!卖完烤烟还能在家门口接着挣钱,照顾老人和孩子也方便。”上河边村民小组烤烟种植户舒德宽在劳作间隙高兴地说。

今年,舒德宽请了30多个打工返乡的亲戚朋友帮忙,抢抓好天气快速完成播种,又给返乡闲在家的亲戚朋友增添了劳动收入。

土豆既是当地农民群众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经济作物。近年来,会泽县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依托科技支撑,实施良种繁育,推广应用高产综合集成技术,规模种植小春土豆。

马路乡以***建为引领,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民创收增效为重要抓手,依托沿江地带、低热河谷“天然温室”的地理优势和气候优势,瞄准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引导群众走区域化、规模化、科学化的发展路子,大力推广“烤烟 小春土豆”轮作生产方式,切实推动乡村振兴、产业振兴蓬勃发展。

科学区域化布局、坚持良种化繁育、合理规模化种植、严格标准化生产、绿色生态化发展,提高烟地冬春使用效率,丰富烟地土壤适宜菌群,合理施用有机肥、农家腐熟肥增肥减害,大力推广绿色生物防控推进农田农地可持续发展。

由于小春土豆生长周期短,仅4个月左右就可以采收,不影响大春作物的播种,且市场需求旺,种植效益高,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青睐,种植小春土豆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我家流转土地12亩,实施小春种植土豆、大春栽烟的轮作模式。小春土豆既不影响烤烟移栽,又对土地进行有效轮作。早春土豆种植除去租地、人工等费用每年净收入均在7万元左右,大春移栽烤烟除去租地、人工等费用每年净收入在13万元左右。而且还带动了周边亲戚朋友的一起创收。”烤烟种植户舒德宽说道。

土豆规范化种植 丁恒伟 摄

“‘烟薯轮作’让烤烟收获后,烟地不会空闲,不但多了一份收入,还为下一季烤烟生产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土豆种植过程中,烟站技术主任和烤烟科技员深入村组田间地头,就早春土豆-大春烤烟轮作的规范化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对种植户进行一对一指导,帮助种植户排忧解难,助力提高小春土豆-大春烤烟的品质和产量。马路乡牛栏江沿岸已经成为小春土豆-大春烤烟轮作高产示范样板村。”上河边村民小组组长邓必美介绍道。

在牛栏江沿岸的弯弯寨、水口、尖山等村,村民大力种植烟后小春土豆2000余亩,已全部播种结束。按照往年的市场价格,该批土豆至少可为农户增加收入1000余万元。

如今,马路乡尖山村、弯弯寨一带的第一批土豆上市比周边区域早了近30天,市场供不应求。当地村民还与昭通批发商形成订单生产模式,批发商下了订单直接将车子开到地边,出土装袋的土豆直接上秤装车,节省了农***输到市场售卖的时间和成本。小小的土豆正成为当地群众“薯”不尽的劳动财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