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分类

外国人对于中国香烟是什么样的评价?-为什么老外总是喜欢找中国人要烟?

admin2个月前4浏览0评论

外国人对于中国香烟是什么样的评价?

外国人喜欢抽中国香烟吗?这是一个国内很多烟民都想问的一个问题,因为文化不同饮食不同,所以香烟在国际社会上也有不同的味道,那么外国人对于中国香烟会是一个怎样的评价呢?

外国人对于中国香烟的第一印象,就是包装精致,还有很多国产香烟过滤嘴不同于其他外国香烟,会更柔和一点。

并且外国的香烟大多是混合型,抽的最多的就是万宝路。许多留学生表示外国人抽国产香烟第一口大多数都会被呛到,但还是会表示很好抽。

国产香烟都比较香醇柔和,抽一口会觉得很顺,当然也很油,抽习惯的人都会觉得好抽,当国人抽外国人抽的万宝路,则会觉得太淡。当然了,外国人抽国产香烟会觉得辣嗓子,并且表示会有点晕晕的感觉,但是抽久了也会非常迷恋。

这就跟每一个人的习惯相关,久而久之的才会决定口味。

国内香烟基本上都为烤烟类型,所以也被成为“国烤”,外国的则更多是生烟,也就是混合烟。如果不理解这是什么感受,可以试一下***香烟和万宝路的区别。

整体来说,还是不鼓励大家抽烟的,毕竟抽烟有害健康,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常识。如果做不到戒烟,也要尽可能的少抽烟,更不要在公共场合抽烟影响他人。

为什么老外总是喜欢找中国人要烟?

我有个哥们是浪子,常年在世界各地混迹,生活在云里雾里。很多他说的地方我都没听过,不过寓意我大概懂,就是他在哪儿都混得不错,交了很多朋友。

有一次我忍不住好奇,问他通常和陌生老外打交道都聊些什么,怎么互动。但他却告诉我通常都是老外比较主动,并且开口第一句就很熟络的问他“香烟有没有。”

随便搜一下,数不胜数,可见一斑

当然,关于“问路人要烟”这种现象,我哥们也向讨烟的人问过。

不过那些和他只有5分钟交情的垃圾桶朋友管这叫“借”。

意思就是他们也经常被要烟,所以冥冥中就形成了一种,近乎达到自然循环状态的烟雾守恒系统。

听说过借钱,借车,借火,但就没有听过有借烟这一说。

因为长点心的人都明白,在处于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情况下,这个借烟的性质就像是借老婆,那都是摆明的一锤子买卖,有去无回的。

不过说的实在点,老外之所以问路人要烟,其实就是不想花自己的钱。

像欧洲澳洲加拿大那种烟税高的地方,香烟,就是一种需要持续购买的奢侈品,而且消耗又快。

抽烟抽得最厉害,自己又舍不得花钱买,有时候你在街头散给老外一支烟,可能就会引来一群老外。

就像你在时代广场买了一张老黑硬塞过来的盘,立马就有一堆老黑凑过来逼着你买一堆盘一样。

特别是对于那些活在当下的毒虫来说,一包香烟的价格就是堪比续命的存在。

像被老外要烟这种情况,基本上经常出国工作旅游,有抽烟习惯的中国人都能遇到。

如果你在点燃香烟,或是在摸出烟盒的瞬间,要是看到有一脸假笑的老外走过来,那准是要烟的。

有时候你礼貌的告诉他last one,或者真是last one的时候,一些老外会识趣的离开,但偶尔也会遇到脸皮厚的,直接管你要买烟的钱。

也有些老外专门喜欢要别人的最后一根烟,他们可能做过调查,了解过一些中国文化,他们知道在中国这叫“发财烟”,或是“幸运烟”,是烟主绝对会留给自己的好东西。

属于救命稻草一样的存在,是一种祥瑞。

准确的说,老外就是更喜欢找东方人要烟,而这里的东方人其实就是指中国人。

大部分中国人以和为贵,在乎礼节,甚至是不懂拒绝,当全世界的人都在向别人伸手要烟的时候,只有传承千年中庸文化的中国,才会主动给别人散烟。

当然,正是因为东方文化的谦逊和包容,纵容了老外的无底限,直接导致了他们越发不要脸的讨烟。况且实际上,根本就没有他们说的借烟循环系统。

从AA制这一点你就可以看出来,哪怕是一分一毫,老外特别珍视自己的财产,更别说是在那些烟税高到离谱的国家。

所以,通常当老外被老外借烟的时候,一般激烈点的回应都是Go fxxk yourself。有些性子坏的还要去阴别人。

不过既然是人,那就会有共通点,就像曾经高中抽不起烟的时候,羞耻的跑去拣烟屁股一样,有的老外憋慌了也会拣。

对于一个有烟瘾的人来说,香烟就如同女人的手提包,像是哮喘病人吸入气管的气雾剂,是你不随身携带就会浑身难受的必需品。

要知道虽然中国人多,但在国外还并不是随处可见,所以那些老外饥渴难耐的实在忍不住,就只好问一些街头没人管,或是偷跑出来的小孩子要烟。

我曾有个朋友去欧洲留学,先开始也是和其他小白一样,总是带着疑惑,并且装作礼貌的与垃圾桶边的白人分享香烟。

然而直到他了解了真实情况,便开始左一句最后一杆,右一声last one的拒绝。

起初他还专门带个空烟盒,边解释边给人看,不过后来就懒得掩饰直接拒绝了。

有时候他甚至还会跑去说教,和别人怼起来。虽然尽管我觉得他这样做有失妥当,但他倒是很坦然。

不过,当我们说到,有没有老黑来要烟的时候,朋友的脸上便失去了和煦的笑容。

也不清楚到底遇到了什么,他除了叮嘱我们满足老黑的一切要求外,其他的一切好像不怎么愿意多说。

***时期的香烟品牌

有人曾评价「***不是最好的时代,但却是最有趣的时代」,无论是动荡中的硝烟战火,还是小洋楼里的传奇故事都镌刻成一段历史的记忆,同样让人难忘的还有那些见证时代发展的卷烟品牌。今天小编带领大家穿过时间长廊,了解一下那些***时期的香烟品牌,感受一下那段岁月中的时代记忆。

01  哈德门

提起哈德门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这也是***时期家喻户晓的香烟品牌,当时由英美烟草公司生产。***出美女,尤其是旗袍美女是那个时代独特的记忆,哈德门当时紧跟时代潮流,以旗袍美女作为广告主打,衣着华贵的旗袍女子指尖夹着一支香烟,眼神迷离慵懒,红唇轻吐,烟气袅袅,优雅高贵,让人印象深刻。

「无人不抽哈德门,是人就抽哈德门」这一广告语也曾贴满大街小巷,从朱门到柴门,从舞场到书房,哈德门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民烟」。

02  大前门

大前门也是英美烟草公司于***5年推出的一款香烟品牌,曾在上海风靡一时。当时大前门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广告语:「大人物吸大前门落落大方」,可见当时大前门所针对的顾客都是高端人群。现如今大前门牌香烟依然在生产,是一个跨越百年的***香烟品牌,作为一个百年老字号,大前门可谓见证了中国卷烟品牌发展的沧桑巨变。

03  老刀牌

老刀牌香烟是19世纪末最早传入中国的舶来品之一,原产地在英国。该款烟最初名为海盗牌,但是海盗这一名词在中国人看来是侵略的代名词,于是对该品牌颇为反感,甚至进行了***活动,随后海盗牌改名为老刀牌,才逐步被国人接受。另外,它也曾是国外进贡慈禧的卷烟产品,曾在20世纪60年代的故宫展览中展出。

老刀牌香烟不仅是进贡皇家的御品,同样也深受许多文人的喜爱,鲁迅就是该品牌的热衷者。文学家夏丏尊在谈到鲁迅吸烟时曾说「海盗牌香烟、条头糕,这两件鲁迅先生每夜必备的粮」可见鲁迅对老刀牌香烟的喜爱。

04  三炮台

三炮台是英美公司生产的一款香烟,香烟广告画面将「三炮台」与「刘关张」元素创意结合在一起,因此在中国也广受欢迎,是国民时期卷烟代表品牌之一。三炮台主打爱国情怀,主要受众是当时的一些军阀,所以我们在一些军事题材的影视剧作品中经常能看到它的身影,在电视剧《亮剑》中观众经常能看到楚云飞抽三炮台的画面。

以上这些品牌中你听说过几个呢?希望通过小编的介绍大家能够对***时期香烟品牌的发展有一个更为清晰的了解~

你期待的卷烟新品什么样?

前不久,笔者陪同一位烟草领导走访调研基层市场和零售客户。在与零售客户、消费者的见面走访调研中,发现了一组这样的数据,那就是在回答“你最期待的烟草新品是什么?”的时候,许多零售客户和消费者、烟民的观点还是大致一致的、合拍的,许多观点和看法接近趋同。

1、品类

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的受访者都认为,细支烟目前是热销趋势,而且日渐成为“烟宠”。稍微年轻一代的烟民,已经是到了“无细、不欢、不抽、不买”的地步了。据数据分析,86.9%的人称自己目前吸细支烟已经成为习惯了,不想改变。一个是据说的健康为前提,一个是生活习惯,一个是潮流和趋向。普通烟支,也有一个固定的消费群体,圈子也日渐稳固,但是还是逐渐呈现缩小趋势。

2、价位

价位问题,对于年轻一代来说,20元到30元左右的烟最受欢迎。对于中老年烟民来说,15元到20元左右的烟最受欢迎。15元到20元这一区间,就是最流行的价位之选。疫情常态防控模式下,大家的生活质量和消费保障能力还是有一定的触底反弹,居家消费,还是比较保守并且小乐观的。在这样的区间模式下,如何确保稳供、满足消费市场需求,和烟草“稍紧平衡”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受访者中一多半的人认为,价位可选的时候,就选这些价位的。没得选了,就什么都行了——只要有烟抽,就是好现象。

3、包装

在这一点上,大家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趋向还是基本趋同的。那就是,不希望包装、外观换的太过频繁,最好有文化底蕴和消费明示的导向作用,即一看就懂、一看就想要。那种动辄以特定消费群体的香烟包装,年轻一代尚可接受,中老年烟民这里却是大忌。受访者中,超过69.6%的中老年烟民说,喜欢一个旧包装,新包装不大喜欢。而年轻一代中,接近90%的烟民希望有时代感,跟得上潮流,但还是希望万变不离其宗,基本的色调、背景不要变来变去的。

4、香型

在香型选择上,大家的想法看法是有些不同的。大多数的人,认为,烤烟、低焦油最好,这才是香烟的本味。也有接近20%过一些的人认为,中式卷烟就是我的最爱。外烟、洋烟,不喜欢,还是国产的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还是让我们欣喜的。综合起来,大约有92%以上的受访者认为,中国人就要吸中国烟,这口味、包装和香型习惯了。而习惯了的,就不会轻易改变。只有个别的烟民说,偶尔喜欢尝一下不同口味的香型的香烟,换换口味,尝试下,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5、同款

在调查走访中,大家普遍认同的就是,中式卷烟越来越好了,外烟的市场空间越来越窄了。有人还正儿八经地调侃,****、百事可乐,我最喜欢中国味道的。同款的香烟中,因为价位和外观、包装和香型等等,大家比较认可的都是有文化底蕴、有明显地域特色、有鲜明的中国味道的中国同款,大家一致认为,中国味道最好、最优。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式卷烟市场和中国经济发展同步了、匹配了,也在逐渐成为主流和潮流趋势。外国的同款,我们不稀罕。中国同款,才是我们的最爱。

6、不可接受

当问到“你最不想见到的烟草产品时”,有69%的受访者认为,有时代气息、有文化底蕴、含有中国元素的烟草制品最喜欢,反之,那些自我标榜、自我夸大、自我膨胀的产品,最让人讨厌。花里胡哨、一塌糊涂、不伦不类、不明其里的产品,最让人失望。烟民和零售客户最希望,一眼就能辨识出这样的烟草制品,知道是谁家、什么产品,不能接受的就是只有潮流、缺少文化的烟草制品。

调查仅是局限于一隅,没有综合集成的大数据。但从中,我们还是能够发现,中国庞大的烟草市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辨识度越来越清晰,大家希望的、看待的、一致的意见就是希望中国烟草越来越好,希望中国元素原来越亮堂,希望中国烟草的味道越来越宽广。

我们也还可以发现,中国烟民的自信度和满意度,在中国卷烟中式卷烟的身上体现出来的越来越好。也预祝中国烟草在这样新一轮的市场潮流中把握先机,等待更新更大的破发优势。

在烟盒上印恐怖图片真的有助于戒烟吗?

日前,有网友建议国家烟草***局***相关制度,要求在烟盒包装上印制大而清晰的警示图片,以“降低人民群众尝试吸烟的***”,国家烟草***局表示将继续加强卷烟包装警示研究,进一步做好烟草控制工作。相关答复一度登上热搜榜,获数百万人关注。

其实呼吁在烟包上印制类似国外烟盒上那种“烂心”“烂肺”的的恶心图片,并不是一个新话题。

早在2009年,中国卫生部就呼吁,在烟盒包装上印上折寿、自残、致癌、畸形胎儿等健康警示图形;

2011年,中国疾控中心也建议香烟包装盒上印制警示图片;

2019年的****期间,****代表、“中国肺移植第一人”陈静瑜提出在烟盒上印恐怖图片。

最近又有网友建议在烟盒包装上印制大而清晰的警示图片,国家烟草***局有关部门也进行了回应。

其实,在中国加入国际《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之后,烟草部门也采取了一些控烟措施,比如不允许烟草广告出现,控制影视作品中的吸烟镜头,不允许烟草冠名等。中国的卷烟包装也经过数次调整:比如增加警语内容、扩大警语区面积、加大警语字体、增强颜色对比度。

但是,烟草部门做出的这些改变和努力,似乎并没有得到公众的表扬和认可。

控烟团体认为,中国卷烟包装的吸烟警示只是在文字上做文章,远不及国外那引起恶心图片更有***力。

无论是在国外买过卷烟或者在网上看过国外烟盒包装的,相信都会有一种直观感受:相对国内普遍精美的烟盒包装,国外那些烟盒看着“太恶心”了。烂牙、黑肺等图片,看得人会有一些本能的不适。出境旅游原本想买盒烟送同事朋友的,看到这些烟盒,通常也会犹豫再三,担心有点“拿不出手”。事实上,这种包装的视觉***所造成的犹豫,并非只是让烟民“恶心”那么简单,在东方人的理解中,这更多的是对抽烟人的一种不礼貌,甚至是不尊重。

中国自古以来是“礼仪之邦”,表达情感比较含蓄,不要西方国家那么直白。比如西方人喜欢一个人,就把“亲爱的”、“我爱你”天天挂在嘴边上,面对别人夸自己漂亮会大言不惭地扬着脸喜滋滋地说“谢谢”。而中国人则更注重礼节与情面,喜欢一个人会暗自喜欢慎重表白,别人夸自己时也会不好意思地谦虚说“哪里哪里”或是“您过奖了”。若也“跟国际接轨”动辄把“亲爱的”挂嘴边儿上,便会有轻浮之嫌。所以面对吸烟这件事儿,提示了您“吸烟有害健康”,让您慎重选择也就是了,何必非要去拿图怼到人脸上去恶心死人家呢?

更需要我们思考的是,就算中国烟草行业真的在烟盒上印上这种恶心图片,就真的能帮助人们戒烟吗?我们不妨来听听真实的网友之声。

网友热议——

网友猿猴在人间:在烟盒上加印警示图片也不会有很好的效果,那些愿意吸烟的烟民可是不会管你在烟盒上加印了什么图片,他们愿意抽烟的时候,还是要抽烟的,因此,这种方法的效果并不会很好。

网友给不起就别承诺:据称,泰国的香烟盒上就加印有非常恐怖的图片,但是,泰国的烟民仍然不少啊!况且,仍然有一些青少年进入到了烟民的队伍当中。由此可见,在烟盒上加印警示图片的方法并不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网友兔子的青春:蛇,看上去非常恐怖,但是,仍然有许多人都喜欢吃蛇肉。从这一点就可以说明:对于爱抽烟的人来说,无论你在烟盒上加印什么样的恐怖图片,都很难阻止他们抽烟。

网友歇斯底里:在烟盒上加印警示图片的意义不是很大。我是一个老烟民,已经抽了几十年香烟了,无论你在烟盒上加印什么样的警示图片,都是难以阻止我继续抽烟的。

网友黑龙江的女子:不能说在烟盒上加印警示图片没有一点效果,但效果并不是很大。许多国家都在烟盒上加印有警示图片,但是,这些国家仍然有大量的烟民存在。单从这一点就足以说明,在烟盒上加印警示图片并不是好办法。

网友哈喇子:我是一个老烟民,我的看法是:这种在烟盒上加印警示图片的方法并不行,对于我来说,该抽烟时还是要抽的。不过,我认为有一招特管用,那就是大幅度提高香烟的价格,当我感觉已经抽不起香烟的时候,我就会立马戒掉香烟。

在烟盒上印恶心图片,为什么大部分网友不买账,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种方式太不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审美。或许对于一些西方国家来说,人们喜欢那些直白的图片劝告,但对于向来喜欢含蓄、内敛的中国人来讲,那样的图片,不是警告,更类似于图片攻击,是对吸烟人的极不尊重。

中国的卷烟包装蕴含了独特的东方文化

一个空烟盒,在很多人看来就是一个废旧的包装纸,但把这个烟盒拆开,就成了一张小小的烟标,在很多人眼里,一张张小小的烟标中,包含着不同时期的文化、经济等诸多内容。往往包装纸上的一个字,就可以让爱好者们研究一天。

从近代烟标的平面组成元素来看,它在人与工业之间建立起情感的链接,超越了历史,包含了民族文化、伦理道德的诸多方面。 烟标不仅是一种包装的实体,其文字、图 形、标志等组成元素反映出烟标设计者的抽象性创造思维。

比如***烟标就是一部浓缩的近现代历史画卷。无论是记录帝国主义侵略和垄断中国烟草业史实的“老刀”、“品海”、 “哈德门”等舶来品烟标,还是产生于民族工业发展初期的 “爱国”、“金鼠”、“美丽”等国货烟标,或是以“国货救 国”宣扬积极抗争的“***”、“双斧”、“金豹”,,都可以看到烟标设计客观地记录了历史的发展变迁,成为一种新的历史文化符号。

***烟标设计取材丰富,反映社会风情。大到军国要闻,小到街谈巷议,都是烟标设计的取材对象。在***烟标中,既有《三国演义》、《聊斋志异》、《封神榜》等中国古典名著,也有《啼笑因缘》等时鲜小说,反映了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和人文追求。有的烟草公司还宣称集全烟画者可以兑换丰厚奖励,以致集烟画者趋之若鹜。

***烟标在设计风格上还能反映出当时的时事政治和民俗文化,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内涵。吉祥文化是中国典型的传统文化,***烟标当中,有很多寓意“吉祥”的品牌名称。“民安”、“万福”表现了 “福”文化;“金鹿”、“百禄”、表现了“禄” 文化;““佛手”、“万寿山”等品牌表现了“寿” 文化;“双喜”、“红喜”等品牌表现了“喜”文化。凡此种种,数不胜数。

从二十年***始,烟标在图式的建构上多带有浓郁的民俗色彩。烟标在题材的选择上注重传统文化的传达与渗透,更多地采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传统戏曲和寿星胖娃为表现载体。在视觉主体符号的运用上,则将通俗易懂、具有吉祥寓意的图符运用于标面的主体形象设计,表达吉祥、祥瑞、祝福之意。

中国以前的烟盒

烟标虽小,但它的外观、图案、卷烟包装工艺等都蕴藏着丰富的内容,它所传递的时代变迁与地域风貌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具有标志性、时代性和不可替代性。

国外烟盒上的图片

从中国卷烟包装的发展历史来看,中国传统的烟包风格是吉祥的,和美的,基本代表着中国人传统的审美习惯。如果用烂心烂肺烂牙的那些丑图来代表这种柔和之美,被恶心的就不止是抽烟的人那么简单。

编后:

审美还是审“丑”

不管是产品还是文化,都是要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的,不审美,而审丑,肯定是没有迎合和取悦消费者,但也绝不符合我们的审美文化。跟所谓的“大多数国家”接轨,也绝不能是通过丑化自己,恶心自己而去迎合人家。况且到目前为止,也并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任何一个国家的吸烟率跟印制这些图片有明确的关系。

印制恐怖图片的美国,其吸烟率近几年虽然在降低,但电子烟吸烟率和大麻的使用率却大幅上升;澳大利业是全球香烟价格最贵的国家,也是***香烟泛滥的国家。

面对“烟盒上要印警示语”引发的这一轮新的***风暴,许多媒体发表评论认为,在这一方面“我国最好早日与大多数国家接轨”,我们在此要强调两点,一是根据控烟报告,国际上有118个国家(司法管辖区)确定烟草包装须采用图片警示。我国卷烟包装经过历年数次调整,增加了警语内容、扩大了警语区面积、加大了警语字体、增强了颜色对比度,警示效果明显提高。烟盒上大多使用“吸烟有害健康、请勿在禁烟场所吸烟;尽早戒烟有益健康、戒烟可减少对健康的危害”等文字来对购买者进行提示。目前,我国境内卷烟包装完全符合《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规定要求,且能够达到告知消费者烟草危害健康的警示效果;二是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国情和文化,面对令人恐怖和恶心的烟盒包装,国外或许会认为这是一种告诫和警示,而中国人则会觉得这是一种恐吓,并且涉嫌对吸烟者的不尊重。国外先进的东西我们要接轨,而且要尽快接轨;但在国外情况与我们的情感和文化认知不融洽的地方,我们是不是应该慎重一下,是不是要好好动脑子想一想,我们是否有必要一定要放弃我们的情感与文化,强行跟国外接轨?是不是我们放弃了,就真的有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