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分类

“新滕县”牌烟标-“劳动牌”卷烟的由来

admin4个月前5浏览0评论

“新滕县”牌烟标

“新滕县”牌卷烟是滕县济丰长记烟厂生产的一个卷烟牌号。

中华人民***国成立后,为纪念滕县城的新生,滕县济丰长记烟厂出品了“新滕县”牌卷烟,烟标的主版图案为飘扬着红旗的塔楼式建筑,副版上用繁体汉字写有“特制新滕县香烟”“中国***事业公司山东省分公司监制”“滕县济丰长记烟厂出品”字样。

相声催生出的烟标

在很多人看来,相声和烟标可能并不相干。而“拉菲克”与“宇宙”这两个品牌的烟标,却与相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①广西富川卷烟厂于上世纪80年代出品的“拉菲克”烟标。

②富川卷烟厂于上世纪90年代出品的“拉菲克”烟标。

③昆明卷烟厂和穆棱卷烟厂于上世纪80年代联合出品的“宇宙牌”烟标。

④穆棱卷烟厂于上世纪90年代出品的“宇宙”烟标。

⑤穆棱卷烟厂于上世纪90年代出品的“宇宙牌”烟标。

“拉菲克”究竟何意?这还得从一段相声说起。

1973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播出过一段名为《友谊颂》的相声,讲的是中国工人援建坦赞铁路,并与非洲人结为朋友的故事。

这段相声的有趣之处在于,马季和唐杰忠在表演时模仿坦桑尼亚斯瓦希里语。

比如,欢迎中国铁路勘测队员到来时,非洲朋友们齐声高呼:“卡利布尼,卡利布尼!”意思是:“欢迎,欢迎!”相声演员还模仿一位非洲老工人打招呼时说的话:“拉菲克,瓦奇那,拉菲克,瓦奇那!”意思是:“朋友,中国人,朋友,中国人!”而中国铁路勘测队员回道:“谢谢,中国是‘拉菲克’,坦桑尼亚是‘拉菲克’,赞比亚也是‘拉菲克’,咱们中、坦、赞三国人民一块儿‘拉菲克’!”临别之际,中方勘测队员还送给坦赞朋友们一面锦旗,内容为“中非人民心连心,携手并肩向前进,坦赞铁路结友谊,万紫千红满园春。”

那句“拉菲克”,给中国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拉菲克”成为许多地方的流行语。

乘“拉菲克”流行之风,广西富川卷烟厂创牌生产了“拉菲克”卷烟。这款“拉菲克”(图①)卷烟的烟标,主版图案是三个叠加在一起的圆环,衬以一只高脚酒杯,借以表示当年中国、坦桑尼亚、赞比亚三方的友谊。

上世纪90年代,富川卷烟厂又推出了另一版本的“拉菲克”(图②)烟标,主版图案是一双手紧紧握在一起组成心型,借以体现“拉菲克”是朋友。

“宇宙宇宙,香烟新秀!”每当听到这句耳熟能详的台词,但凡收看过央视1984年春节晚会的观众,一定会想起马季的单口相声《宇宙牌香烟》。

马季以幽默风趣的相声艺术表现手法,借虚构的宇宙牌卷烟,讽刺一些商家以假乱真推销伪劣产品的行为。为了确保这部相声作品不会影响到相关品牌或商家,马季还请人去国家工商总局核查过。

大受欢迎的相声《宇宙牌香烟》播出后,黑龙江穆棱卷烟厂“抢注”创牌生产了“宇宙牌”卷烟。为了让“宇宙牌”卷烟的质量进一步提高,该厂与昆明卷烟厂合作生产了“宇宙牌”卷烟。昆明卷烟厂和穆棱卷烟厂于上世纪80年代联合出品的“宇宙牌”(图③)烟标就留下了当年两家烟厂合作的印记。

上世纪90年代,穆棱卷烟厂出品了“宇宙”(图④)烟标,副版于浩渺宇宙星星闪烁的图案下方印有蓝色“宇宙情怀”字样。穆棱卷烟厂还出品了红底“宇宙牌”(图⑤)烟标,副版采用烫金艺术表现手法,印有马季的半身漫画肖像。

就在这几款卷烟上市的同时,我国还有部分烟草企业形成了一股生产成套烟标的潮流,如河南淮滨、安徽蚌埠等卷烟生产厂家相继出品过多种“八仙过海”成套烟标,江苏南京卷烟厂出品过多种“金陵十二钗”成套烟标。对于这些成套烟标的问世,是否受《宇宙牌香烟》单口相声影响,那就不得而知了。

“劳动牌”卷烟的由来

在上海老一辈烟民中,“劳动牌”卷烟是刻骨铭心的时代烙印。所以在烟草博物馆烟标展区,时常会看到一些老烟民对展出的“劳动牌”烟标很感兴趣,还会说上一段与“劳动牌”卷烟有关的陈年往事。

其实,年长一些的人都知道,“劳动牌”卷烟这个老牌子前身系“老刀牌”卷烟。这段演变历史可追溯至一百多年以前,最初的“老刀牌”(PIRATE)卷烟应属于舶来品。1902年,英美两国烟草联合在上海成立了英美烟公司,并在上海兴建厂房,***卷烟。其中“海盗牌”卷烟便是他们打入中国卷烟市场的一个品牌。“海盗牌”最初的烟盒广告画面是一个彪悍威猛持刀而立的海盗形象,他站在装备着火炮的甲板上,俨然一副掠夺者的面孔。而上方的字母“PIRATE”,翻译成中文是“海盗”或“强盗”的意思。由于国情和文化背景不同,一些欧美国家通常把海盗当作英雄般对待,但在中国却恰恰相反,中国人一直把海盗与***相提并论。在中国人看来,海盗就是侵略的代名词。所以,许多中国人看到这个广告形象后颇为反感。很快,英美烟公司意识到了这个不满的社会情绪,于是马上采取措施对烟标和广告画作了大幅修改:将上面一行英文改成中文“老刀牌”,船上的火炮改成铁箱,帽子上的海盗标记和嘴上的胡子都一一作了修饰和“整容”,原海盗手中的大刀也改成了古代的老刀。同时在“老刀牌”中文的下面又增加了一行拉丁文,翻成中文就是“杰出的作品”。经过这么一番改头换面后,烟标上原本一个杀气腾腾的海盗,变成了一个规规矩矩做生意的商人。修改后的“老刀牌”烟标还喻意这位手持古代老刀的商人乘船来到中国是推销世界上最好的卷烟“老刀牌”的。经过一番精心修改和市场推广后,修改后的“老刀牌”烟标总算被中国人所接受。从此,“老刀牌”卷烟品牌在华经销至建国初长达数十年之久。虽经历了从全英文、半中半英文到全中文的烟标演变,但画面一直未作较大改动。

“海盗牌”改为“老刀牌”后的宣传广告画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夺回被外商占了半个世纪的烟草市场主控权,在华的英美烟公司也由国营上海烟草公司接管。1952年,中国烟草业开始对旧烟标实行整顿改版,以清除烟标上的洋文和糟粕。因祖国新生,劳动人民当家作主,而且“老刀”与“劳动”用上海方言读音近似,消费者易于接受,故“老刀牌”从此改版为“劳动牌”。虽卷烟品质没发生变化,但因烟标名称更改而彻底改变了它的品牌文化内涵,凸显了新时代、新气象、新内涵。为此,国营上海烟草公司通过媒体在原“老刀牌”香烟广告版特刊登启示:本商标即将改“劳动牌”,敬请大家留意。首版“劳动牌”卷烟烟标以粉红细竖条作底色,具有明显的时代色彩,烟标图案设计正版主题为工农联盟图,画面左侧是一位农民手执镰刀在收割,右侧是一位工人在操作车床,背景是广袤的田野和新型的工厂;副版正中环绕“劳动创造世界”六字,上方是火车在高架桥上奔驰,下方是大型收割机在收割,一派丰收和欣欣向荣的景象。

首版“劳动牌”香烟宣传广告画

1958年,“劳动牌”改版为深桔红色,商标设计仅是一个素描图案,因铁锤、镰刀代表的是工农。正版一工一农并肩高举铁锤和镰刀,挺立在麦穗和齿轮组成的图案上,正上方“劳动牌”三字闪着光芒,表明工农在中国的历史地位;副版图案麦穗和齿轮各半圆形组合而成,圈内前方为一台起重机高高吊起一台电机,喻意中国工农团结,工人阶级有力量。

1958年改版后的“劳动牌”烟标

从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虽然“劳动牌”烟标上先后标注“中国烟草工业公司出品”“上海卷烟厂出品”和“上海烟草公司出品”的字样,但其图案基本不变。它伴随中国老百姓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它和上海的“牡丹”“大前门”等老品牌一样,在国民心中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印象。

从烟标看百科——“欢迎”牌香烟

1996年,沈阳卷烟厂为了寻求改革和发展,使卷烟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经国家局同意,与一位旅美韩国人通过认真协商,决定共同合作生产一种新的品牌卷烟,实现中外的第一次合作项目。

该产品的商标定为“欢迎”牌,属于系列产品。烟标的设计和印刷由外方负责,烟厂负责加工生产成卷烟,并要保证质量。“欢迎”牌烟标的正图为外方的摄影照相图片,取材于美国的塞班岛景观。

塞班岛位于太平洋夏威夷州的北马里亚纳群岛东南部,地处热带,一年四季气候宜人,风景美丽,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观光地。该岛占地面积185平方公里,人口约为5万多人。最高峰塔波乔山(Tagpochau)海拔466米,是塞班岛的地标之一。主要农产品包括椰子干、芋头、木薯、薯蓣、面包果和香蕉。此外,塞班岛还设有商船坞和国际机场。

“欢迎”牌烟标作为旅游观光标,原共设计了8种,后来确定采用其中的5种,但实际上只生产了3种。烟标图案全部取材于塞班岛的美丽风光和风土人情。由于欧洲人吸烟习惯是比较喜欢混合型,而“古瓷”牌卷烟在欧洲一度是人们欢迎的产品,所以“欢迎”牌烟标是中国制烟工业上第一个直接使用外国人设计的盒皮,包装中国配方的烟标,其生产工艺、条码等基本采用了红“古瓷”的风格。

沈阳卷烟厂只生产了几十大箱“欢迎”烟,且全部运至塞班岛销售。此后未再生产该牌卷烟。

烟标上传播读书的“种子”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尽管世界读书日在我国还没有广为人知,不过在我国烟草企业出品的烟标上,偶尔会闪现出人们读书看报的身影。

01

“耕读牌”烟标

上世纪40年代,中国复华烟厂出品的“耕读牌”烟标(图1),副版是在旭日东升,禾苗蹭蹭地茁壮成长的背景衬托下,田间地头放着一把锄头和一本打开的书。

主版突出表现了一位老农在春耕间隙,坐在农田旁边的大石头上刻苦读书的画面,而仍然架着犁铧的老黄牛则边休憩,边静静地守候在老农的旁边。观其意境或许是褒扬这位农民边劳动,边学习科学种田的实干精神。

02

“工读牌”烟标

许昌博大烟厂出品于同期的“工读牌”烟标(图2),主版描绘的则是一名工人坐在草地上正在利用刻苦读书的侧面形象。从冒着炊烟的房舍,以及他大腿和手臂之间夹着的那把铁镐来看,他是利用工余读书学习以此尽可能多滴增加必要的业务知识。

03

“进步牌”烟标

上世纪50年代,地方国营亳县新华烟厂出品的“进步牌”烟标(图3),主版是坐在地上的一男一女,各持打开封面有鲜红红五星的书籍,此刻他们畅游书海,沐浴着书香,心有灵犀地侧过头相互观望着对方,似乎在谈论交流着读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亦或是心得体会。副版则印有这枚烟标的主题“学习进步 建设祖国”。

04

“进步牌”烟标(红底版)

该厂还于同期出品有红底“进步牌”烟标,这枚副版印有“学习再学习,进步再进步,建设新中国,繁荣强又富”宣传主题字样的烟标,主版是一男一女围坐在一起,各持打开的书籍一角,聚精会神地捧读着封面印有“学习”字样的杂志特写。

他们阅读的这本“学习”杂志,就是创刊于1949年的《学习》杂志,该刊的办刊宗旨是立国建国从头学起;改天换地从头学起;个人生活从头学起;移风易俗从头学起;中华民族从头学起;****从头学起。

1958年6月,为了加强全***的理论学习,毛泽东主席将***部主办的《学习》杂志更名为《红旗》,并由***中央主办,还亲自题写了刊名,面向全***发行,并选调干部,成立了红旗杂志社,从而使《红旗》成为革命的、批判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杂志,象征着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一面旗帜,用以指导全***理论学习和宣传的刊物。

1988年7月1日《红旗》改名为《求是》,***同志为之亲笔题写了刊名。烟标上的这本《学习》杂志是50年代前中期的。

05

“梧桐牌”烟标

地方国营桐乡雪茄烟厂出品于同期的“梧桐牌”烟标(图5),在运行中的工厂厂房以及宿舍远景画面的衬托下,凸显出一名男工坐在梧桐树下的长条凳子上,一边休养生息,一边吸烟,一边专心致志地看报形象。

从这几枚目前仅见的读书看报主题烟标来看,我们的身边历来不乏读书看报,进一步为自己补充知识能量的人群,虽然没有引起来去匆匆的人群关注,然而烟草企业的有心人却捕捉到他们的身影,并把他们的形象永留烟标之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