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分类

大半世纪里,烟草只是一种稀奇的植物,一种异国的瘾品-国家提倡控烟,为何还有地方扶持烟草种植?

admin5分钟前1浏览0评论

大半世纪里,烟草只是一种稀奇的植物,一种异国的瘾品

1492年间,哥伦布的远航队中有两名成员看到泰诺族(Tainos)印第安人把一些卷成粗雪茄状的烟叶塞进嘴里吸,从此欧洲人才知道世界上有烟草这种东西。经过多次接触以后,又发现印第安人还有嚼烟草、嗅烟草的习惯,造成日后数百万名欧洲人竞相仿效。不过,16世纪大半时间里,烟草始终不受重视,在欧洲人眼里只是一种稀奇的植物、异国的瘾品,或由雷利爵士(Sir Walter Raleigh)从殖民地带回英国宫廷中的粗俗玩意儿。

后来水手们将吸烟草的习惯传入社会底层,以及设在许多港口旁边的酒馆和***。西班牙人在经过慎重考虑后,用一艘大帆船将烟草运到菲律宾移植,1575年以后,那儿的烟草便迅速成为赚钱的作物了。1600年左右,福建水手和商人又把菲律宾烟草带进中国,不久之后,吸烟草的热潮也在中国传开了。

西非的烟草栽培业大约始于16世纪末或17世纪初,而且是由葡萄牙人引进,他们也因为引进了玉米、豆类、甘薯、烟草,以及其他多种美洲农作物而改造了非洲农业。

1590至1610年间,精力充沛的葡萄牙人又将烟草帯到印度、爪哇、日本和***,于是烟草的使用与栽培就像一大把石头被扔进池塘后激起的涟漪那样,一波波扩散出去:从印度到锡兰、从***到中亚、从日本到朝鲜、从中国到西伯利亚、从爪哇到马来西亚和新几内亚。1620年时,烟草已是不折不扣的全球性作物了。

不过,当时烟草还没有成为普及化的消费品,因为价格依然昂贵,一直要到殖民地烟草产量扩充(这是包括瑞典这种小国在内的殖民列强共同的目标)以后才降价。那时烟草产量最大的殖民地是美国的弗吉尼亚州和马里兰州,而且还生产过剩。

17世纪20年代初期,烟草的计价方式是每磅若干先令,到了17世纪70年代晚期,则掉到每磅1便士(1先令相当于12便士)以下。同一时期外销英国的烟草平均重量,则从每年将近30吨,增加至9000多吨。运到英国的烟草大都还会再外销至其他地方,尤其是阿姆斯特丹。荷兰人和英国人也是率先大量消费烟草的欧洲人,例如1670年荷兰人的烟草平均消费量是每人1磅半,英国人则是1磅多一点儿。

阿姆斯特丹和伦敦也是17世纪推动精神***革命的两大重镇,阿姆斯特丹又比伦敦更前进、更积极,本身的转口贸易也很活络,许多大企业商还把弗吉尼亚和其他殖民地出产的烟草,与比较廉价的荷兰烟草(长在内陆省份的施肥砂质土壤里)混在一起,再把混合成品运往斯堪的纳维亚、***,以及由荷兰烟草进口商独占(这点令英国人恨之入骨)的其他市场。

「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爆发以后,参与作战的西班牙、英国及荷兰士兵又将烟草引进讲德语的中欧地区,接着再传入北欧、东欧和南欧。除了士兵以外,水手、商人、外交使节、学生、移民、佣工、难民、旅客也都是推动精神***革命的先锋队。军中充满了出身较低微的单身汉,他们日复一日过着无聊、疲惫、恐惧的生活,于是***便成为培养瘾君子的天然温床。经常移防的士兵也将新的瘾品及其使用方法带到他们前往打仗的国家,又将他们从异国学来的瘾品知识带回家乡。

追随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Gustavus Adolphus)投入「三十年战争」的***,曾把吸烟的习惯带到斯堪的纳维亚内陆(沿海地区的人早已从英国与荷兰水手那儿学会吸烟)。参加过墨西哥战争(1846~1848年)的士兵,在美国带动了抽雪茄的风潮,打过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的军人则在英国掀起了吸烟热,从土耳其战场学会抽印度大麻的希腊士兵,在解甲归乡之后,亦于20世纪20年代将此风气传遍希腊,越南战争期间开始吸食海洛因的美国逃兵,则在1972年将海洛因带进阿姆斯特丹。

不论吸烟风气是由***还是其他媒介促成,烟草于17世纪征服欧亚两洲这件事,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现象。第一,烟草消费者横跨所有社会阶层,大家不分贵贱、不论正邪,一律都能享受烟草来的快感,至于是用牙齿嚼、嘴巴吸还是鼻子嗅,则因阶级、性别、地方习俗而异。第二,政府与教会当局起先都强烈(有时态度十分粗暴)地反对国人使用烟草,后来这种限制也一一被克服。英王詹姆斯一世(James)就曾痛斥烟草是「地狱草」,不准老百姓使用。

比较极权的王朝还会行使残酷的刑罚,例如***的吸烟者会遭到鞭笞与放逐,嗅烟草的人会被割鼻子;艾哈迈德一世(Ahmed)统治时期的土耳其是把烟斗杆插进吸烟者的鼻子,穆拉德四世(MuradⅣ)则下令将他们凌虐至死;在弥撒期间吸烟的神职人员(有位神父曾在闻过烟草之后将圣餐吐了出来),有被革除教籍的危险。

吸烟者除了遭到罚款、鞭刑、截肢、处死与***等威胁之外,每天还会被不沾烟草的人羞辱,不厌其烦地指责烟草让他们口腔发臭、牙齿发黄、衣服变脏、流出黄黄的鼻涕、吐出浓浓的黄痰,还说吸烟可能引起火灾,对四周都是木造房屋的环境造成致命危险。虽然如此,还是没有任何事能阻挡吸烟风潮,由于烟草具有强烈的提神作用,极受大众欢迎,最后终于战胜所有法律障碍与排斥情绪。历史学家克尔南(G Kiernan)说,吸烟是当年人类最能普遍接受的新娱乐。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18世纪期间欧洲烟草消耗量(以每人吸多少磅来计算)并没有增长,不过这数字并不包括欧洲本土地下工厂***的产品,以及未经申报的美国进口货(两者相加可能占总消耗量的1/3),因此容易形成误导。另外,18世纪鼻烟大为流行,也可以解释烟草消费何以呈现停滞现象,因为每磅烟草所能***的鼻烟数量要比口吸烟来得多,换句话说,18世纪欧洲人消耗的尼古丁并没有减少,而是使用效率(或是违法使用的情况)增加了。

19世纪期间,吸烟再度风行于欧洲,首开风气的人则是一群浪漫主义者、狂放艺术家、军人,以及纨绔子弟。到了19世纪50年代,虽然鼻烟依然盛行于瑞典和冰岛,但是烟斗和雪茄的消耗量也迅速成长。20世纪上半叶,香烟更是击败所有竞争者,变成欧洲、美国、土耳其、中国及其他地区共同使用的产品,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国际语言或默契。

大家普遍吸烟(尤其是抽香烟)的结果,使得烟草消费量大增。以欧洲大陆烟草使用量最大的法国为例,1819年每人平均消费的烟草制品不到350克,鼻烟的市场占有率则为58%,到了1925年,法国人平均消耗1350克以上的烟草制品,鼻烟只占7%的市场,嚼食用的烟草则占2%1909年,一位美国医生在参观过巴黎近郊小镇伊西雷慕里(Issy les Moulineaux)一座一尘不染的烟草工厂后,有感而发地说,法国人并没有染上美国人那种酷爱嚼食烟草的坏习惯。

其实他不必为国人担忧,因为再过一代,吐烟草汁用的痰盂就变成了古董,美国人也纷纷向香烟投降了。这场胜利来之不易,因为反烟者大有人在,其中之一即是怀特夫人(Mrs·john Stuart White),她是「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的见证人,曾在参议院的海难调查听证会中不满地表示:「我们从船上逃生以前,竟然有两个船员掏出香烟点上了火。这种时候还抽烟哪!」

一群福音派和进步派的改革人士更是积极地联合起来谴责「那小小的白烟嘴」正在腐化青年、毒害全民,并且不遗余力地想以立法方式阻止吸烟风气泛滥。不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军中普遍抽烟、各地迅速都市化、性别角色逐渐改变等现象,再加上高明的广告语(例如「来一支好运牌香烟,好运赛神仙」),都为香烟这一场胜仗铺好了路。

1930年美国官方出版的《烟草业年度调查》 Tobacco Industry Annual Review)报道美国该年的烟叶产量创下有史以来的最高点,并将之归功于香烟广告大增,以及女性大量吸烟,最后还下了这个结论:「因此,今日的烟草业不仅可以寄希望于新生代男性加入吸烟者行列,而且也将女性纳入其中,同时还在继续努力吸收那些即使不把吸烟当作禁忌,至少也认为吸烟值得议论的妇女。」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男性与女性每秒钟共购买了1.5万支香烟,全世界香烟年产量也攀升至380余万吨,烟草更是遍植于世界各大洲的经济作物(只有南极洲除外,不过前往南极探险的人倒是照样抽烟)。那时全球烟草总产量有1/3来自北美洲,2/5来自亚洲,1/6来自欧洲,其余1/10则来自南美洲与非洲(后来非洲产量也迅速扩充)。美国烟草制品的产量与输出量都占世界第一位,全球各大洲也都看得到美国产香烟,连南非土著布须曼族(Bushmen)都晓得用手指模仿吞云吐雾状向人乞讨美国烟。

虽然20世纪60年代与70年代美国与其他西方国家的香烟消耗量没有成长,发展中国家的香烟消费却持续扩大。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估计全世界的吸烟人口已达11亿(占15岁以上人口的1/3),每年抽掉的香烟则为5.5万亿支,这数字代表全世界每个人——不分男女老幼、吸烟者与非吸烟者每星期要消耗一整包香烟。

【本文节选自《上瘾五百年:烟、酒、咖啡和鸦片的历史》,作者戴维·考特莱特,译者薛绚,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国家提倡控烟,为何还有地方扶持烟草种植?

在中国,种植烟草不违法,而且卷烟和销售全部由国家来掌控,不会乱套。在整个烟草工业的各个环节中,国家能借此收税,农民因此而收益,烟民也获得了满足,国家提倡控烟,但全面戒烟也不现实!

烟草不是毒品!

通过烟草在全世界的传播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十五世纪90年代,哥伦布的船队从印第安人那发现了烟草这玩意儿带回欧洲,十六世纪后烟草开始在英国盛行,十七世纪后被福建水手带入中国,那时烟草基本就算是全球性作物了。

在这个期间里,统治者最开始是很敌视烟草的,贵族也把其当做一种低劣的外来癖好极度不屑,直到权贵们发现烟草的利润大得超乎想象,可以这么说,近代史的欧洲殖***家基本都是以烟酒等瘾品收入作为主要财政来源和建国根本的。这是财政上的需要。

比起酒类或者毒品,香烟的危害就要小很多同时不会影响劳作。香烟的重要性通过对比也显现出来,同样是瘾品,和酒类的***性效用不同,香烟反而有镇定性效用,比如酒会使人冲动兴奋、反应变慢、难以保持平衡、五感变差等,导致的结果是***战斗力直线下降。香烟却能让人镇定冷静,对战时焦虑症有很好的效果。

国家烟草***局新闻发言人张修连表示,通过加快转变烟叶生产方式、稳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烟叶收购管理、科学组织抗灾救灾、服务支持脱贫攻坚,在烟叶种植收购数量减少的情况下,2016年全国实现烟农总收入660亿元(含生产投入补贴)。

烟叶种植户收入提高!

河南是国烟叶大省,据河南日报的一篇报道显示,以河南省郏县为例,2016全县种植烟叶6.1万亩,种烟乡镇12个,种烟村252个,种烟农户1100户,户均种烟面积50.5亩。

据统计,2016年该县累计收购烟叶18万担,收购均价每公斤25.37元,烟农收益2.28亿元,实现烟叶税收5023万元。较高的比较收益带动了更多的群众加入到烟叶生产中来,从目前初步统计情况来看,种烟农户多于去年。

8月控烟播报:守护成长、吸烟室的尴尬及烟蒂污染

政府多次强调,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培养好少年儿童是一项战略任务,事关长远。

8月份,旨在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烟(含电子烟)侵害的规定,依法保障和维护未成年人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的“守护成长”专项行动继续进行,此次专项行动自6月18日启动,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国33个省级局,25个已开出向未成年人售烟罚单。在这场行动中,涌现出的一些典型案例和出现的一些普遍问题,都为下一步烟草行业如何对电子烟进行监管和如何处理向未成年人售烟(含电子烟)问题提供了借鉴。

8月份,全国首例室内控烟公益诉讼案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由于认为河北省三河市某商场违规设立室内吸烟室,侵害了社会公众特别是母婴的身体健康,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与河南省新乡市环保志愿者协会作为原告,将涉事商场管理者某外资(三河)商场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河某管理公司)在内的3家公司告上法庭。 河北保定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该案作出一审判决,对被告三河某管理公司存在的侵权事实作出认定,判令该公司向社会公众道歉,并赔偿生态环境修复费用、服务功能损失费用共计140万元。

本案的重点是对“室内吸烟室”的空气环境对周边的影响提出了严重质疑。因为在本案中,根据现场检测数据和有关专家的综合研判,得出了“在室内环境中,无论是否加装排风扇、空调还是其他装置,都无法避免非吸烟者吸入二手烟”、“设置吸烟室或吸烟楼层并不能使非吸烟者免受二手烟的暴露危害”等基本结论。这个结论很有可能作为类似诉讼的参考依据,也为其它类似的公益诉讼提供了一份依据和参考。因此,大部分媒体都认为,在这一案例的启示之下,在加上本来就非常严格的控烟氛围,公共吸吸室尤其是全国各地的公共吸烟室,将面临全面消失的局面。

这一诉讼也使本就有点尴尬的文明吸烟环境建设面临的环境更加窘迫,但8月份法国针对烟蒂问题的一项解决计划似乎又给了文明吸烟环境建设些许启示——

法国政府宣布,烟草***商必须为烟蒂造成的环境污染买单,而不是由纳税人承担。法国生态部长说:每年大约有230亿个烟蒂被不当处理,这会造成水污染,同时危害海洋生物。其中每个烟蒂可以污染500升水,它们可能需要数年时间分解,并经常在这之前就被鱼类吞食。她表示,针对烟蒂的清洁行动每年大约需要花费一亿欧元。基于此,政府将根据“污染者付费”原则成立一个组织,为收集烟蒂、分发烟灰缸和开展交流活动贡献8000万欧元。同时坚称,这些成本不会通过提高包装价格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从这一角度来说,文明吸烟环境建设解决的并非只是烟民的问题,而是社会问题。因为无论如何控烟,吸烟群体总是客观存在的,由此产生的空气污染与环境污染就客观存在,我们必须要有直面这些问题的勇气与智慧。文明吸烟环境建设一方面可以解决吸烟群体与非吸烟群体的矛盾,一方面也便于解决因此而产生的环境问题。所以,文明吸烟环境建设不应该遮遮掩掩欲说还休,对的事情还是应该大大方方的去推进。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追求感官的享受和***是人类的天性。而从人类进入农耕社会到慢慢形成固定的城邦和商品经济,人们也不再仅仅满足于温饱裹腹,开始追求复杂的感官需求和精神需求,在瘾品层面就是咖啡与茶,烟和酒。人类也在数千年间一直依赖它们,一方面是生理上的,另一方面也是在社交、文化层面的需求,就像中国的酒桌文化和西方的咖啡文化。

社会学家认为,所有的消费瘾品都是人类在社会生活当中应对焦虑和压力的一种解决方式,网络游戏变成短视频只是我们缓解焦虑和压力的方式在变,在传统香烟和电子烟之间,选择电子烟也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一种考量,因为科技在进步,技术向善、科技向善是我们应倡导的价值观。至于如何利用科技,则是另一个维度的考虑。所以我们需要的是标准化,规范化和有效的控制,比如保护未成年人接触烟草与酒精,比如未来电子烟领域可能会有的资质认证、限制口味、限制烟油含量或浓度以及征税等措施。

记忆中的旱烟锅

资料图片

旱烟锅,也叫旱烟袋,是抽吸旱烟时用到的一种烟具。记忆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我们陕西三原县的农村,上了年纪的人几乎人手一杆。抽烟时,他们或蹲在墙角,或坐在炕头,或立于路旁,将烟锅伸向烟袋,在包里搓压一阵取出,烟锅里就盛满烟末,再摁一摁,压一压,然后用旧式汽油打火机(当时也有火柴,只是普通人家买不起或觉得太浪费而不用)点燃,接着便吧嗒吧嗒抽起来。有的人忙完事情,会迫不及待地装上一锅烟,猛吸几口,然后闭着双眼慢慢吐出几个烟圈,那样子很是可爱!

“南里上来个铜猴猴,兵兵巴巴磕头头。”这个富有地方特色的谜语说的就是旱烟锅。黄铜质地的烟锅、木质的烟杆、玉质或玛瑙的烟嘴、绣着花草的丝质烟布袋,再加上烟袋杆上的烟钩、火镰等,这些就组成了一套比较齐全的烟具。

旱烟锅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假如在路上遇见一个陌生人,绣花烟包搭在胸前,斜挂在肩头的烟锅杆子上是绿得耀眼的玉石嘴子,不用打听,此人肯定来自殷实之家。旱烟锅也是人们交流沟通的工具,假如乡邻间闹了点小矛盾,无需多长时间,只要彼此能蹲在一起抽锅旱烟,矛盾就能化解了。

用旱烟锅是有一定讲究的。比如,在没有得到主人许可的前提下,他人的旱烟锅是不能随便用的。我们当地曾流行着一个说法----人口中有宝,多年吸用的旱烟锅能聚一家之财,假如他人一用,就会使好运消散无影,所以忌讳生人使用。再比如,抽烟借火时,锅头对准锅头后,两人要把头朝相反方向一歪,然后一呼一吸,且必须是长者的烟锅在上,幼者的烟锅在下,以表示对长者的尊重。此外,千万不可出手握住对方烟锅,因为那样有卡住人的脖子的意思,是一种没有礼貌的表现。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般人们出门都带着自己的旱烟锅。如果想和生人搭讪,凑上前去,烟锅一伸,说一句“老哥,借个火”,只要对方爽快回应,便可以开始对话了。你来我往互敬互让,如抽完一锅再装上对方的一锅烟丝,那就表明彼此是意气相投了,于是,一聊就能聊大半天。

当时,抽旱烟所需要的烟叶原料是这样来的:每到春天,人们在自己家房前屋后忙活起来,先是整地施肥,然后开始育苗,再移栽、施肥、浇水、锄草,到了秋天就把成熟的烟叶一片一片摘下来,用绳子系好,挂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晒干,加工成烟丝后,装在一个容器里,可供一年之用。

时代在发展,但有些记忆是抹不去的。如今,旱烟锅已经成为古董爱好者的收藏品,在市场上并不多见了,但那时农村的人们聚在一起一边抽旱烟一边闲话家常的情形,还存留在我的脑海中。

电子烟围攻中小学生 大学生卖电子烟日赚上千

热闹非凡的上海蒸汽文化周 图源:IT时报

导读:

1、电子烟正在入侵校园,甚至围攻中小学生。

2、家长辨别不了藏在铅笔盒中的是不是电子烟,大学生做微商在学校里卖电子烟月赚上千。

3、5月26日,国家卫健委和世卫组织驻华代表处共同发布《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首度定调电子烟会危害健康。

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1日,便是六一国际儿童节。世界卫生组织以此警醒,希望下一代免受烟草危害。

尽管已不算儿童,但大一新生王晶(化名)却不知道,自己算不算一名“烟民”。

蒸汽过肺时,心跳开始加速,身体发热,如醉酒般晕乎乎。即使白色烟雾从口鼻呼出,恍惚感依在。2020年高考后不久,王晶入手一支电子烟,尝试装作一名“老烟枪”。

此前王晶从未碰过香烟,第一次吞云吐雾只因好奇。海报里衣着时尚的***手持一支电子烟,曾让她觉得这是一件很酷的产品。“浓浓的水果味,很甜但很呛!”

这似乎也是电子烟对他们生活变化的一种映射。

2019年,电子烟走在风口浪尖,似乎每家电子烟品牌都想复刻美国初创企业JUUL成立仅3年便获得380亿美元估值、人均年终奖130万美元的神话。他们觊觎百亿规模的国内市场。

前调是甜蜜的,“比香烟更健康”“ 潮流玩物”等口号,分别打动老烟民和年轻人。但隐忧已在。

5月26日,国家卫健委和世卫组织驻华代表处共同发布《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其中首度定调电子烟会危害健康,并且指出,“加味”是吸引青少年尝试电子烟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9年起,监管层面连续***禁止网上售卖、禁止向未成年人售卖两条禁令。而不久前更传出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将参照卷烟有关规定执行。参考国家烟草***制度,这意味着电子烟从生产、***、运输、销售、进出口均将被国家统一管理。

然而,从《IT时报》记者的调查来看,不少未成年人并没有意识到,看起来花花绿绿的电子潮品,竟然和普通香烟一样,会对正在成长中的身体有害,而电子烟的售卖者,也有意无意地含糊了这一点。

狂奔的行业即将被按下减速键,只是激进扩张时留下的问题开始显现。跃跃欲试的青少年,如“瘾”随形的老玩家,在吞云吐雾间他们感受到的后调是苦涩。

01

围攻中小学

老师家长看不出的“烟”

电子烟的隐秘触角正在触及初高中学校,甚至小学。

北京站东街上排布着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北京市汇文第一小学和一所幼儿园,马路对面的大楼一层,则刚刚开设了一家悦刻电子烟。

北京职业学校对面售卖电子烟,图源:采访对象

根据2019年发布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规定,禁止中小学周边100米内售烟。距离如此近,电子烟店铺工作人员能否避免未成年人接触到电子烟呢?

尽管各个品牌都有不得向未成年人售卖电子烟的规定,但王晶向《IT时报》记者回忆,第一次买电子烟时悦刻的工作人员没要求她出示身份证。

一名浙江某寄宿学校的老师也表示,曾在学校看到过学生抽电子烟。“当时我还不知道这是烟!”

她还有更多担忧。抽完电子烟,学生身上没有烟味,很难被老师发现。而电子烟装置更小,更容易藏匿。她没收过藏在铅笔盒中的电子烟。

另一方面,学生的家长对于此类新事物也不敏感。王晶的父母虽然看到过她偷偷抽电子烟,但被王晶以电子产品为由糊弄过去。

还有一组数据。

据新华社2019年报道,我国15岁及以上人群使用电子烟的人数约1000万,使用电子烟的人群主要以年轻人为主,15至24岁年龄组的使用率最高。

而据《报告》显示,使用电子烟的儿童和青少年长大后吸烟的几率至少增长一倍。2019年美国对青少年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使用电子烟的青少年中,估计有72.2%的高中生和59.2%的初中生使用了调味电子烟,其中水果、薄荷醇或薄荷、糖果味最常见。

多位采访对象向《IT时报》记者表示,第一次尝试电子烟时觉得就像在吸有水果香味的空气。甚至大多数人因为好奇各类烟弹的口感而去“集邮”。

他们很少注意到,电子烟里含有尼古丁,这是令人上瘾的元凶。

这也是为什么今年1月2日美国食药监发布的电子烟新政策,要求禁止使用大多数水果、薄荷风味的电子烟弹来遏制青少年使用。

02

入侵高校

大学生做微商日赚过千

高考后接触电子烟的王晶踏入大学校园发现,自己的同伴更多了。

随便在学校走一圈,就能看到10多位女生在吞云吐雾。偶尔刷朋友圈时,她总能发现学姐、学长放出电子烟的广告。

图源:采访对象

当小众成为大众,她觉得抽电子烟不再是特立独行的符号。

与王晶有相同感受的,还有上海大三学生马奇(化名)。两年前他第一次拿起电子烟。那时悦刻线下店刚刚露头,不起眼的城市角落开出一家几十平方米的小店铺。吸引马奇驻足的是门口照片酷炫的海报和室内陈设。

“想尝鲜”、“觉得很帅”驱动他成为朋友圈中抽电子烟第一人,也愿意与好友们分享电子烟。没多久,好友人手一支电子烟。

短短两年间,马奇发现,周边开出越来越多悦刻的店铺,柚子、魔笛等其他品牌也纷纷现身。学校及周边酒吧、商业街,抽电子烟的人比比皆是。

电子烟渗入大学是各品牌方有意为之。“要开电子烟店铺,你得去年轻人比较多的地方,比如大学城、电影院、网红街附近。”一位悦刻的招商人员直言。

西素的工作人员则给出一个更激进的方案:“如果你是大学生,不需要开店,可以从我们这里进货,直接在学校卖!”

这不是天方夜谭。王位(化名)是浙江某职业学校大一学生,做“电子烟微商”已有大半年时间,不定时在朋友圈分享电子烟产品图片和报价,“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可以卖出20多单,能赚上千元。”

大学生做微商卖电子烟 月赚上千

王位知道这门生意背后的风险,清楚电子烟不能线上销售的政策风险,也尽可能避免让学生会知道。但利益至上,他还是铤而走险。

“我的老顾客很多。”王位说。

03

官方证实

电子烟有害健康

烟龄十多年,每当精神不集中时,洪江(化名)总想抽一根。只是身为一名播音员,录音间里不能抽烟是铁律,他不得不等到录制完节目再解瘾。

2018年9月,一支电子烟为洪江打开解瘾新大门。没有呛人的异味,也不怕影响同事,他随时可以边办公边抽烟。

多位采访对象表示,如果公共场所没有贴出不能抽电子烟的标志,他们默认可以抽。甚至有人在地铁站里享受烟雾缭绕的快感,但地铁工作人员视而不见。

当吸烟区和禁烟区的物理隔阂被打破,来回奔走的时间转化为更高的摄入频次。

上海蒸汽节电子烟摄影展图片,吞云吐雾被拍摄成潮流风 图源:IT时报

“电子烟没有焦油等致癌物质,能缓解烟瘾,还可以戒烟,你说它会有什么风险?”遇到“保守***”的劝告,洪江总先发制人。

官方答案在3年后正式给出。《报告》指出有充分证据表明电子烟是不安全的,会对健康产生危害。使用电子烟还会增加罹患心脏病和肺病的风险。

然而,原先健康概念先入为主,没事抽几口成为一种习惯。节制早被洪江抛于脑后。

如果说健康的幻想被击碎,更切身的痛在于瘾。“尼古丁是一种高度成瘾药物。”报告显示。

曾有一次,洪江的烟杆因进水而无法使用,加之家里没有真烟,起床后他的身体有种莫名焦躁。他不得不下楼买一包烟。

事后回想,洪江表示,如果传统烟抽多了,他会有胸口发痛的提醒。但电子烟的副作用往往只是喉咙发干,他很难注意到自己已经摄入过量。

原先洪江一天要抽1包烟,但改吸电子烟后,一天之内他能抽完一个烟弹。而一个烟弹的尼古丁含量相当于2-3包烟。

谁能想到,本想通过电子烟打开一扇逃避烟草大门的洪江,最终陷入由电子烟尼古丁铸造的迷宫。

即使电子烟烟龄不过一年的陈荟(化名)也能感受到若有似无的瘾。“就像现代人对手机的依赖,如果出门不带电子烟会没有安全感。”

偶尔陈荟也会思考,没有香烟烟瘾的她是否要戒电子烟。但回想起几十年烟龄的父亲戒烟时浑身冒汗,需要不断进食的剧烈反应,陈荟觉得自己还在可控范围内。

“我可以戒掉,但我为什么要戒呢?”她转念一想。她很自信。

04

不易发现的警示

电子烟包装上字体最小那行

万枫(化名)又一次决定戒掉电子烟。

6年烟龄,万枫原本瘾并不大,一天最多只抽5根。3年前,他一度认为自己不会上瘾,买支电子烟只为把玩。而今他2天内就能抽完一颗烟弹。甜美风味伪装下,瘾已种下。

有些强迫症的他一定要等找到电子烟才肯去上班,不惜打卡迟到。“不吸上几口,上班会提不起精神。”他说。

戒烟需要仪式感。万枫的办公桌上贴着一***则徐的画像,时刻提醒他要“消”烟,但效果甚微。烟瘾难耐时,他还是会偷偷买一包真烟解馋。随后循环往复。

这也是洪江的共同经历。洪江加入了一个戒烟***群,本想有一群网友共同监督戒烟,却发现群里充斥着售卖电子烟的广告。

不久前,万枫将三支电子烟上交给了同事。整理抽屉时,他发现一盒未拆封的悦刻烟弹。包装上醒目地展示“未成年人守护计划”几个字。

让他诧异的是,盒子中,字体最小的不是烟弹***商的生产地址及货号批次信息,而是一句“本产品含有尼古丁,尼古丁是一种令人上瘾的化学物质”的提示。这是让他“戒不断理还乱”的根源。

最小的一行字体提示尼古丁 图源:采访对象

记者查询多家电子烟品牌官网后发现,悦刻、小野官网未显示尼古丁成瘾相关提醒。尽管小野提示电子烟属于尼古丁产品,但更多提示在于未成年人禁止使用、非吸烟者请勿尝试层面。

同样,如果查看多家电子烟产品宣传海报,如不细看,你很难发现有关吸烟有害健康的提示。

图源:采访对象

要知道,所有香烟都会在烟盒醒目处搭上一行吸烟有害健康。为什么同样的提示会在电子烟包装上显得讳莫如深?

在某个烟瘾难耐的晚上,万枫拨打了12320戒烟热线。他等待着电话被接通的那一刻……

记者手记:

电子烟,请停下狂奔的脚步

如今中小学校园周边依旧有商铺违规向中小学生贩卖电子烟,有甚者,50人的小学班级中,20多人抽电子烟。这些电子烟藏在“电子魔术道具”这样的包装下,家长、老师都难以辨别。

图源:央视财经

当电子烟开始在青少年人群中盛行,甚至不少人将它理解为一种潮品、电子产品时,我们需要警惕的是,谁是新烟民?

有一组数据显示,中国有超过3亿烟民,每年因吸烟死亡人数超过100万,其中15岁及以上吸烟率为26.6%,男性吸烟率高达50.5%。

有多少人用电子烟吸入第一口尼古丁?又有多少人试图挣脱鬼魅的烟瘾?

新事物诞生时,监管被无视,风险预警缺位,牟利的逐利者造就了一场场资本的盛宴,但这样的风口终究虚妄。

JUUL或是前车之鉴。3年间,将电子烟当作潮品卖,宣传上“报喜不报忧”,引发青少年接触烟草的争议,强监管下估值从巅峰期380亿美元下调至100亿美元。超过2/3估值成空。

反观国内,3月22日,受电子烟将按卷烟相关规定监管消息***,悦刻当天大跌近50%。5月26日卫健委定调电子烟后,电子烟代工巨头思摩尔收跌17.1%。

我们不禁寻思,当一个行业以国民健康作为试验田时,请停下激进飞奔的速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