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小店:饭香情亦浓
“大家随便吃,不够再加,后面还有很多菜。”在贵州贵阳观山湖区金融城黔字金庚烟酒店门口,店主杨大虎正在招呼前来吃午饭的顾客。
店铺门口的两张大圆桌上摆着丰盛的饭菜,坐满了吃饭的人,旁边“放心盒饭”的牌子非常显眼。
黔字金庚烟酒店的“放心盒饭”平价自助餐于2021年7月开始营业,本着一颗服务社会、方便大众的初心,想让周边的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建筑装修工人等有个歇脚休息吃饭的地方,杨大虎用心经营。到现在,小店每天吸引80多人前来就餐,深受顾客喜爱。
营业中的“放心盒饭”
放心盒饭,深受顾客好评
黔字金庚烟酒店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生意进入低迷期。困难时,烟草公司客户经理及时上门指导经营技巧,根据店面的实际条件,建议杨大虎申请“黔彩合作终端”建设。
“通过烟草公司提供的指导性意见,学到了更多专业知识。”2022年,杨大虎的店铺成功获得了黔彩终端建设资格。慢慢地,在“黔彩”品牌影响下,消费客流逐步增加。
在烟酒经营过程中,杨大虎发现商店周边消费人群主要以白领、物流从业人员、网约车司机、建筑装修工人为主,他们大部分人中午吃饭、休息时间较短。于是,杨大虎便想利用店铺现有的厨房资源开设“放心盒饭”,在保障菜品质量食品安全前提下,以建立便民饮食区,方便大众同时也促进“回头”消费。
笔者现场看到,“放心盒饭”自助餐的菜品十分丰富,有红烧肉、梅菜扣肉、青椒肉丝、鱼肉、鸡肉、西红柿炒鸡蛋、炒白菜、土豆丝、凉拌黄瓜等十多种菜品,营养搭配科学合理,饭菜香味四溢。
“一份只要15元,有10多个菜,还能随便吃,真的是量***宜又实在啊。”正在店里吃自助餐的物流人员说。
“我在工地打工30多年,吃了很多自助餐和盒饭,这家店不仅菜品丰富实惠,味道也很好。”一位建筑工人分享自己的感受。旁边另外一位工友说:“在这里吃了快一年,已经和老板是老熟人了,对他家的食材很放心。”
知责于心,顾客吃得放心
为了让前来就餐的顾客吃得放心、舒心,杨大虎每天在菜品上花不少功夫。他提前拟定一周的菜品清单,每天清早购买新鲜食材,确保提供的菜品不重样,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大家都在这个城市生活,工作很辛苦,看他们吃得好,我就高兴。”杨大虎说。不能给他们提供其他帮助,就想尽自己所能力,准点为他们提供可口的饭菜。
“15块钱一份吃到撑的自助餐,到底能不能赚钱?”杨大虎坦言,“薄利多销,目前门店的顾客比较稳定,每天进店人数能达到80人次以上,日均营业额1500元左右。”杨大虎相信,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开店三年多,杨大虎也有自己的一些心得和体会,他认为,要把一家店经营好,诚信规范是前提,口碑是关键,只有得到消费者认可,回头客才会越来越多。其次要有一份“坚持”的心,不是因为希望而去坚持,而是坚持才会有希望。
饮水思源,积极回报社会
在经营过程中,杨大虎的店铺除了提供“放心盒饭”自助餐,他自己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向山区学校捐款捐物,给山区孩子送温暖献爱心。今年,该店通过贵州萤火虫慈善基金会向贵州榕江县的一所小学捐赠了学生用床单被套。
“饮水思源,喝水不忘挖井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在我们有余力的时候,去帮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杨大虎坚定信心,他表示将会继续本着一颗服务社会、方便大众的初心,把“放心盒饭”自助餐坚持做下去,服务更多人。
“90后”小伙返乡创业 助力乡村振兴之路
在湖北省济南市天桥区县,有一位“90后”返乡创业青年,他依托自家商店,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当地优质农产品,助农增收致富,成为当地有名的致富帮扶小能手。
他叫王佳宝,天桥区一名普通烟草零售户,也是佳宝商店的店主。大学毕业后,怀揣着梦想,王佳宝开始了在“北上广”大城市里的闯荡。得益于优秀的成绩和敢打硬拼、不怕吃苦的精神,王佳宝很快就找到了一份体面的工作,有着月薪过万的稳定收入。虽然拥有一份别人羡慕的工作,但内心总是放不下家乡的父母。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只要敢于拼搏,在哪里都是机会多多。”王佳宝心想,“家乡农村广阔天地更是大有作为,脚踏实地、扎根农村,也一定能实现人生梦想。”
2016年,在父亲的鼓励和引导下,王佳宝毅然辞职,回到家乡小马村创业。借助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政策,在家人的帮助下,王佳宝很快在村头开了一家小商店——佳宝商店。
开店容易经营难,回乡后的王佳宝,从学校里的学生、大城市社会里的学生,变成了乡村里的学生。
王佳宝身上有一股年轻人的拼劲、干劲,他知道要想成功开店,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借鉴成功店铺的经验。一方面,他有空就跟着烟草公司客户经理取经,学习如何分析盈利,经常翻看客户经理给他的行业报纸杂志,来学习“经营窍门”,同时找客户经理打听生意比较好的店铺,实地观察别人的店面如何布局、商品如何陈列;另一方面,他学会主动开口,从与老顾客、来往司机顾客交流开始,从他们的建议、吐槽中寻找自己小店的改进点。
“我是佳宝商店的店主,欢迎大家参观我的小店,今天给各位同仁分享我的经营感受......”王佳宝在诚信互助小组分享会上自豪地给其他农村客户分享自己的经营心得。现在,当顾客再走进王佳宝的小店,店面窗明几净、商品琳琅满目、店主热情洋溢......他的小店已经变成周边“最靓的仔”。
王佳宝的小店位于济南市黄河北的物流集散中心附近,是这一片人流量最大、生意最好的零售小店,消费者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快递员、外卖员、物流司机、搬运工......都是这里的常客。看到这一情况,王佳宝就利用位置优势,义务为附近村民提供特色产品销售区,如果哪位村民没有时间来摆摊,只需把商品放置在店里的“爱心助农柜台”,标上价格即可。
等到特色农产品采摘、上市的季节,王佳宝还主动帮助村里人开展线上直播带货。村里的张大姐家里种植了一片梨树,2022年,因为疫情原因,原本谈好的订单全部取消,这可给张大姐愁坏了。王佳宝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积极直播带货、联系买家,不到一周时间就帮张大姐找到了销路,还与当地的连锁超市谈好了合作,不光解决了张大姐的问题,还带动整个村子梨子的销售。
“通过互联网平台,把家乡的优质农产品销售出去,助力乡亲们增收,这就是最有意义的工作,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王佳宝说。
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王佳宝对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着内在的敏感性,在询问烟草客户经理后,他主动申请使用店铺管理系统,“在我们使用的店铺管理系统里,不仅可以进行收银,查看数字门店销售情况,商品销售情况、库存管理、店铺的经营情况也都能清楚地看见。”王佳宝介绍说,“我这小店也能使用数字人民币,当听到我推荐的时候,不少游客感到惊喜,说没想到乡村小店也能使用数字人民币。不仅为消费者提供多一种选择,更直接带动了农产品的销售。”
虽然生意已经很不错了,但王佳宝没有满足,总是在思考着如何能做地更好。他与天桥烟草前来指导帮扶的***员商量,决定在店里开设“便民驿站”。他在门店显眼处设置了专属柜台,上面摆放了消毒液、纸巾、雨伞、充电设备、爱心药箱、热水壶等,以备过往行人、户外工作者、进城农民的不时之需。他把小店办成了服务点,收寄小快递、存放小物品,同时还开发了“增值服务”,提供团购服务;还积极地参与到卫生创城、雷锋助人等活动中......王佳宝积极地传递着正能量,也让自己的店铺成为大家心中“人气店铺”。
“把人生梦想和担当实干结合起来,将青春根植在家乡的广袤田野上,用奋斗绘就青春最亮丽的底色。”王佳宝说。“希望有更多年轻人能在乡村找到发展的舞台,为乡村振兴贡献出更多青春力量。”在这场乡村与返乡创业青年的“双向奔赴”中,天桥烟草也积极担起社会责任,为返乡创业者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平台,支持帮助农网客户转型经营,引导农网客户引进新技术、分享大数据、推广高科技,帮助共同走上致富之路。
“涛娃儿”驿站
“来涛娃儿驿站晒太阳咯!”冬至暖阳,几个精神抖擞的大爷相约聊天喝茶。
“涛娃儿”驿站位于四川省仁寿县满井镇客运站附近的角落,是金塘家园购物驿站的老板宋江涛搭建的免费休息区,起初是为来店里购物的车站旅客提供方便,同时也为环卫工人、外卖骑手等提供茶水、充电等免费服务,后来渐渐成了街坊邻居“拉家常”的小憩场所。
“涛娃儿”驿站休息区。付琬淋摄
因为“坐客”大多是年纪较大的老人,年纪较小的“80后”宋江涛被长辈们亲切地称呼“涛娃儿”,原本没有名字的角落也有了“涛娃儿”驿站的“代号”。
1986年出生的宋江涛年纪不大,却开了11年店,说起“生意经”来,他总是滔滔不绝。
宋江涛从小就对开店有特别“情结”,父亲宋***靠一家副食店养活全家,小店就是万能“百宝箱”,可以实现所有愿望,是童年的温暖回忆。
2008年,22岁的宋江涛独自到成都“闯一闯”,想要在大城市开店。他去帮别人做服装批发,早出晚归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干了4年也没有凑足大城市开店的本钱。26岁的宋江涛看着父母年纪大了,便毅然返乡开店。
父亲的副食店只有几平米,位置偏僻、设施老旧、商品不多,照顾生意的都是街坊领居和熟人朋友,勉强能维持生计。
宋江涛经营的金塘家园购物驿站。付琬淋摄
当时的满井镇相对落后,没有综合型的购物中心,因为离仁寿城区很近,镇上的大多数人都会到县城采购。于是宋江涛决定在满井镇开一家综合性购物超市。
宋江涛费了一番功夫劝服父亲,考虑到租金、位置、人流等因素,他借钱在客运车站附近开一家300平米的购物驿站。
由于父子俩都没有经营大型超市的经验,开店之初,因为进货不“接地气”、陈列分区不美观、交易支付不便捷、库存分类不精准等问题,常常出现无人问津、商品积压、库存混乱、账目不清的困难。
仁寿烟草客户经理刘彬重点关注新开业、没经验的宋江涛,分析了周围客户群体特点,建议设置仁寿特色产品专区,方便客运站旅客选购需求,上架仁寿芝麻糕、曹家梨膏、汪洋干巴牛肉及当地绿色农副产品,让游子重温“家乡味”、让游客带走“特色味”。
此外,仁寿烟草还为宋江涛免费安装了智慧收银机,超市实现了“全商品扫码、全方式支付、全店铺管理”,店里上千个品类的商品管理起来更加精益智能,为他解决了销量统计、库存盘点等数据分析难题。尝到数字便利“甜头”后,宋江涛又自行采购了智能交互屏、安装了智能感应摄像头、开通了店铺会员二维码,实现了智能形象展示、客流数据采集、会员引流等功能。
宋江涛介绍智能交互屏功能。付琬淋摄
宋江涛的店铺越来越数字化、智能化、规范化,他的超市成为了满井镇首家特色农网数字门店,也是仁寿县目前唯一的农网示范终端。
圆了“开店”梦想的宋江涛,并未忘记儿时小店带给他的温暖,他给“涛娃儿”驿站升级改造,换新桌椅,安装上电动雨棚,煮上养生茶,静候每一个来往的客人。
江苏如东烟草:乡村小店的数智“变身记”
“老伙计,再见了。”江苏省如东县丰利镇迎宾北路的一家“金丝利零售”便利店内,老板徐进(化名)郑重地把磨得发黑发亮的算盘放进盒子里,叹了口气。随后,低头在“金丝利·通”终端机上点了点,看到当天的营业额,嘴角又露出了笑容。
穷则变
上世纪90年代,徐进曾在村里当了十年的“大队会计”,是远近闻名的“铁算盘”。后来,因为要照顾生病的父亲,便辞去了工作,在自家平房内开了一家惠民商店。
徐进熟练地操作“金丝利·通”终端机为消费者结账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大家早已用上了计算器,二维码遍布各大小店铺,有些时髦的老板还换上了智能收银机。可是,徐进对这些电子产品总抱着一种不放心的态度,如东烟草的客户经理葛小莉教了他用计算机,但是他每次总会用算盘再重新算一次,生怕把数字搞错。
“徐老板,还在拨算盘吗,旁边的计算器都落灰了。”2021年6月,葛小莉按照走访计划来到店里,就看到徐进坐在柜台后,左手翻一大沓厚厚的账本,右手手指在算盘上面轻巧地拨动,发出打击乐般噼里啪啦的声响。
“计算器我用不惯,还没我拨算盘快咧。就是最近几年商品种类多了,每天盘点对账的时间越来越长。”徐进抬起头,揉了揉发涩的眼睛,笑着说。
“你可以申请一台‘金丝利·通’智能终端,到时候对账就方便多了。”说着,葛小莉将宣传手册递了过去。
“看上去是挺方便的,操作还不复杂。”看完后,徐进当即提出申请。
变则通
没过多久,如东烟草便将“金丝利·通”终端机送货上门、安装到位,并主动对接银行为徐进办理了聚合支付业务。
徐进分析店铺的销售情况
为了帮助徐进快速掌握“金丝利·通”的操作方法,葛小莉开启了为期3天的驻店培训,手把手指导徐进对商品扫码、聚合支付、库存盘点、会员管理等模块的使用,帮助他尽快熟悉系统、熟知流程、熟练操作。
“葛经理,这个智能终端实在是太省心了。以前靠算盘算账、用手工记账,账目核对费时费力,现在一点即通、全面掌握。”学会后,徐进美滋滋地说道。
一个月后……“滴、滴、滴”徐进熟练地操作着扫码枪,笑着给来来往往的顾客结账。“老徐,什么时候用上这么高端的收银机了?你的算盘呢?”一位老顾客调侃道。
“城里的店铺都用上了这个,方便的很,我也赶赶新潮,与时俱进。”徐进笑着回应。
在葛小莉的指导下,徐进在经营之余,还定期到“金丝利零售学院”充充电,学习零售店铺现代化经营、数字化管理等知识。最近,他学会了利用“金丝利·通”的订货、销售、库存管理功能,精准分析店铺每天的销售情况,合理调整经营方向,及时满足顾客需求,将惠民商店打造成了全商品扫码、全渠道支付、全店铺管理的现代零售终端。
“作为农村零售店主,我要跟上数字化转型浪潮,把经营模式从‘汗水型’变为‘智慧型’,不断提升店铺管理水平。”徐进这样说道。
通则久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化。只有紧跟发展步伐,转变经营思路,实体小店才有未来。”2023年3月,徐进通过“金丝利·家”平台看到“金丝利零售”加盟店的视频资料,若有所思。
“我的店面陈旧,而且堆积的物料占用了经营空间,空间利用不足,如果能借助加入金丝利加盟店的东风,改变一下经营环境,岂不一举两得?”徐进认为。
当天晚上,徐进就向葛小莉详细询问加盟条件。
“徐老板,你的小店地理位置不错,旁边就是村民休闲广场,加盟之后,生意肯定更加红火。”葛小莉非常支持徐进的决定。
很快,徐进的申请通过了。如东烟草派工作人员到店里协助测量、绘图、制定装修方案,和徐进商量货柜定制、商品摆放等细节。
一个多月后,惠民商店实现了改头换面,印有“金丝利零售”标识的LED灯牌代替了破旧的木质招牌,合理的商品分区、整齐的货架、统一的标价签让眼前一亮。
“徐老板,你这店可真是大变样了啊,又干净又美观,跟大城市的一样。”来到店里的顾客夸道。改造后的小店让村民享受到了和城里一样的购物体验,不仅商品销售额翻了一番,再次来店的消费者也越来越多了。
硬件设施升级后,如何提升软实力?徐进有自己的想法。他专门腾出一间房,将其改造成“便民驿站”,增设快递寄收服务,免去了村民去镇上才能取快递的麻烦,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还提供送货上门服务。
“下一步,我打算尝试直播带货,柿子、蘘荷、条斑紫菜等特产可是我们村的宝贝。”徐进又有了新的主意。
如今,小小的惠民商店成功转型升级,店铺经营不再需要复杂的表格账本,以数智赋能,店铺发展按下了“快进键”。
从算盘到智能终端机,从手工台账到数字化管理,从传统经营到多元化赋能……近年来,江苏烟草商业系统主动融入国家经济发展,把农网终端建设作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载体,一批批农网终端实现蝶变,一张张笑脸洋溢着幸福,越来越多的“徐进”正阔步走在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上。
崔盼盼:心怀远方 一路向上
崔盼盼在店中。张瑜摄
“老板,来包烟。”
“好嘞,还是老样子?给,您慢走,欢迎下次再来。”
走进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铁佛街上的盼盼烟酒店,笔者便被这礼貌的问候、热情的微笑、真诚的服务所吸引。更引人注目的是墙上挂着的“诚信经营示范店”牌匾以及与卷烟品牌相互映衬的手工艺品,让人觉得这家小店非同寻常。
“90后”“大学生”“创业者”“美女老板”“零售客户内训师”,盼盼烟酒店店主崔盼盼身上的多重“标签”使得这家小店与众不同。自从开店以来,崔盼盼一直坚持“尊重客户、坚守原则、诚信经营”的理念,让小店变得越来越独特。
从“零”开始,华丽转身创业成
崔盼盼是辽宁工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专业的本科生,毕业后,她的室友大多去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发展,而她由于家庭原因,选择了回老家创业。“当时我从父亲那借了点钱,又从银行贷了10万元,在2015年开了这家小店,走上了创业之路。”崔盼盼说。
刚开始,亲戚朋友不支持,觉得大学生应该出去找个体面的工作,开店这种事都是找不到工作的人或者老年人退休之后才干的。另外,随着经营上的不顺,渐渐地,家人也开始对崔盼盼的决定提出质疑。
在种种阻力面前,崔盼盼没有放弃,而是意识到要改变现状就必须改变经营思路。于是,她主动参加各种零售客户培训,向客户经理、市管员征求意见建议、寻求技术指导,还到县里、市里的星级终端参观,汲取别人的优秀经验。
在崔盼盼的不断努力下,小店变了模样,卷烟陈列井然有序;价格标签一一对应;终端环境干净整洁。伴着经营模式的改变,崔盼盼的经营状况逐渐改善,顾客也越来越多,店面由原来的20多平方米扩展到50多平方米,营业额由原来的日均几百元增加到几千元,逢年过节营业额还会突增到3万元。
现在开店不仅成了崔盼盼的“主业”,还成了一家老小的经济来源。“现在我实现了经济***,既能挣钱又能带好孩子,我觉得开店这份‘工作’挺好。”崔盼盼说。
以“诚”为策,特色经营手段多
铁佛街上卖烟的店铺也不少,有比她家装修豪华的,有比她家地理位置优越的,而崔盼盼的小店生意却更为红火。说起经营之道,她略显羞涩:“或许因为我是女性,比较爱干净,店面环境整洁,我一直坚持每天亲自理货,将每一件商品分门别类摆放整齐,这样自己看了很舒服,顾客取东西也方便。”崔盼盼没有年轻人的浮躁,对开店很认真,也很细致。
刚开始,崔盼盼对卷烟不了解,后来在客户经理的指导下以及参加烟草公司组织的培训,学到了不少知识,并对各种品牌进行研究、分析、探索。另外,她还积极参加烟草公司举办的“开口营销大赛”。
崔盼盼一有空就做折纸和手工艺品装扮终端,别出心裁地进行店面展示,将卷烟陈列与名胜古迹相搭配,提取典型风景元素,让“文化”与“卷烟”相得益彰。如做成天安门折纸点缀“中华”,组装黄鹤楼拼图扮靓“黄鹤楼”,用废弃光盘和纸板做彩绘荷花装扮“荷花”。这些与品牌相对应的手工艺品,充分展示陈列之美,扮靓了店面,也得到了顾客的赞许。
用“心”聚力,奋进向上干劲足
精干、和善、努力,这是大多数顾客对崔盼盼的评价。看着眼前这张热情洋溢的年轻脸庞,笔者突然明白,正是她的满腔热忱和细致严谨,才让她一路向上。
“其实,帮我渡过最艰难时期的是烟草公司!前几年,在客户经理的帮助下,我们组建了‘诚信互助小组’,我有了向其他优秀店主学习经营的机会,让我少走了不少弯路。后来,烟草公司又给我提供了平台,让我成为‘职业化零售客户’,我的店还被评为现代终端。”崔盼盼感激地说。
崔盼盼介绍,刚开始参加“职业化零售客户”大赛时,她也没想过会成为“冠军”,只想着能尽量做好自己就行。她每天上东方烟草网、安徽烟草公众号了解相应的知识,下载所需材料,向客户经理学习卷烟营销技巧,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PPT制作,并且坚持练习上台演讲。“那段时间我洗衣、拖地、睡前都在练习演讲,就希望能将所学知识展示给同行,想站在更高的平台上,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的闪光点。”崔盼盼回忆道。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她成为“职业化零售客户”,还被淮北市局(公司)聘为零售客户内训师,向零售客户同行分享经验、讲解课程。
从“零”开始到成为行业“标杆”,再到成为“零售客户内训师”,崔盼盼的成长诠释了什么叫“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夕阳迟暮,一抹和煦的阳光照在崔盼盼那张淳朴的脸上,也照进了她那颗绵绵乡情的心上。她说:“生而平凡,各自有光,我会和千千万万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一样,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偶尔也不忘仰望星空。回首过往来时路,揽尽风雨苦亦甜,展望未来新天地,无畏无惧走向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