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分类

雪茄文化:雪茄与绅士-茄标的故事,非茄客不能体会的乐趣

admin3周前5浏览0评论

雪茄文化:雪茄与绅士

提起雪茄,很多人脑海中闪现的是一个风度翩翩的中年男子,倚在沙发上在轻烟缭绕中,悠然自得半眯着眼睛,细细品味着手中的雪茄。迈克尔·道格拉斯曾说:“在喧嚣的世界里,雪茄能让人们有机会驻足小憩。”有人说,学会品吸雪茄是绅士养成的必修课。

雪茄与绅士,就像是硬币的一体两面,总是同时出现在人们的想象中。

雪茄与绅士的历史渊源

雪茄与绅士一直有着不解之缘。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将雪茄从美洲带回欧洲后,雪茄就成为体现欧洲贵族、绅士阶层品味与风度的象征。在那时,抽雪茄被视为一种庄重的行为。绅士们不但有专门的“雪茄窖”,还有专门的“吸烟室”,在盛装晚宴结束后会留出专门的“雪茄时间”,甚至还有专门为雪茄和烟斗准备的吸烟衫(Smoking Jacket)。传记作家本索就曾经描述过一个乡间别墅的晚会:“当先生们和女士们享用完丰盛的晚餐后,互道晚安,大部分先生们都换下了他们的燕尾服,穿上专门的雪茄装,走进吸烟室……”

在雪茄的世界里,绅士们不仅享受着雪茄带来的愉悦,更在品味雪茄的过程中,展现着自己的风度和修养。考究的着装,文雅的举止,在无形中就传递出一种优雅、从容的生活态度。

雪茄所体现的绅士精神

绅士们通过雪茄展现风度和品味,雪茄也在一招一式间体现着优雅有礼的绅士精神。从选择雪茄的品牌、型号,到剪茄、点火、品吸、燃尽,抽雪茄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仪式感。它不同于普通的香烟,玩转它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和学问。不是所有抽雪茄的人都是雪茄客,会不会享受雪茄一望便知。

点雪茄时从边缘至中央均匀地点燃,点好后,先让香气在空气中弥漫一会儿,向尾部轻轻反吹两下,这样可以驱散点烟时混杂的杂质。第一口雪茄在口腔中盘旋一下后便吐出,让独特的香气在口中缓缓散开。抽雪茄不能抽得太快,有规律地每次抽一小口,烟灰不要总弹,最好在头部保留一寸左右的烟灰,这样有助于保持雪茄始终处于稳定的火候,使香气发挥到极致。雪茄抽到适可而止,好的雪茄可以自动熄灭,切勿掐灭......

这些看似繁琐的规矩、啰嗦的讲究,恰恰是抽雪茄的乐趣所在。一个成熟男人的绅士风度也往往体现在这个从容不迫的过程中。也正是在这一系列复杂的雪茄礼仪中,才可能会不知不觉地缓解了你的压力、改善了你的心情、延长了你的思考问题的时间。

今天雪茄不再只是贵族、绅士们的专属,但它所彰显的翩翩风度、有礼有节,依然体现着绅士般的仪式和哲学,让人以虔诚的态度慢慢地、专心致志地去感悟生活。

茄标的故事,非茄客不能体会的乐趣

“茄标”又称指环,环绕固定于雪茄烟支之上。茄标让每一支雪茄有了自己的名字,它是雪茄厂商展示品牌和产品信息的一种宣传工具,是茄客辨别不同雪茄品牌和品类的专属标签。

茄标是一支雪茄上唯一可以雕琢品牌个性的地方,许多茄标都极尽设计之美,因此茄标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收藏茄标是许多茄客的爱好和习惯,留下来的茄标记录着自己的抽茄历程,标绘着自己的抽茄“版图”,这是非茄客不能体会的乐趣。

茄标如此有趣,但它并不是伴随雪茄一起诞生的,而是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关于茄标的诞生,流传着3个不同版本的故事。

版本一 俄国凯瑟琳大帝的丝带

十八世纪的***由女皇凯瑟琳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据说这位女皇是一个狂热的雪茄客,每天要抽数十支雪茄,但她经常被抽到尾部的雪茄烫伤,于是她在雪茄和手指接触的地方缠绕上了一条丝带,用来防止被烫伤和手指沾染到烟灰,这个雪茄丝带就成为了第一个雪茄茄标。

雪茄商们效仿她并进行了改进,提前把丝带缠绕在雪茄上,还在丝带上增加了雪茄信息,茄标便由此诞生。

版本二 19世纪欧洲绅士的白手套

另一种说法则是和十九世纪的欧洲绅士有关。那时的欧洲绅士过着精致的上流社会生活,穿定制西服、戴白手套。

在品吸雪茄时,茄灰容易把白手套弄脏,为了确保干净,绅士们便在雪茄上缠绕一个布条或者类似指环一样的东西。布条的效果并不理想,指环最早采用的是皮革制作,后来慢慢演变成了现在的茄标。

版本三 “冒充”古巴雪茄的德国非古雪茄

最后一种说法最受认可。19世纪初,古巴雪茄在欧洲很受欢迎,但当时古巴雪茄并没有具体的防伪方式。当时德国已经开始生产一种最早的非古雪茄,为了拓宽销量,德国的雪茄商们便“冒充”古巴的名号销售他们自己生产的雪茄。

为了阻止这种做法,从欧洲移民至古巴的雪茄商古斯塔夫·博克(Gustave Bock)开始在他售卖的雪茄上配一枚印有他签名的纸环。到了十九世纪中,所有古巴雪茄商都开始效仿,茄标便由此流行开来。

雪茄茄标,是一件有故事的艺术品,代表着不同国度、不同地区、不同品牌的雪茄文化和人文特色。

茄标的故事

茄标又称指环,环绕固定于雪茄烟支之上。茄标让每一支雪茄有了自己的名字,它是雪茄厂商展示品牌和产品信息的一种宣传工具,是茄客辨别不同雪茄品牌和品类的专属标签。

茄标是一支雪茄上唯一可以雕琢品牌个性的地方,因此许多茄标都极尽设计之美,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收藏茄标也是许多茄客的爱好和习惯,留下来的茄标记录着自己的抽茄历程,标绘着自己的抽茄“版图”,这是非茄客不能体会的乐趣。

茄标如此有趣,但它并不是伴随雪茄一起诞生的,而是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关于茄标的诞生,流传着3个不同版本的故事。

故事一

俄国凯瑟琳大帝的丝带

十八世纪的***由女皇凯瑟琳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据说这位女皇是一个狂热的雪茄客,每天要抽数十支雪茄,但她经常被抽到尾部的雪茄烫伤,于是她在雪茄和手指接触的地方缠绕上了一条丝带,用来防止被烫伤和手指沾染到烟灰。

这个雪茄丝带就成为了第一个雪茄茄标,之后雪茄商们效仿她并进行了改进,提前把丝带缠绕在雪茄上,还在丝带上增加了雪茄信息,茄标便由此诞生。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无从可考,凯瑟琳大帝真的这样做过吗?有更了解的茄友可以在评论区讨论哦~

故事二

19世纪欧洲绅士的白手套

另一说则和十九世纪的欧洲绅士有关。那时的欧洲绅士过着精致的上流社会生活,穿定制西服、戴白手套。

在品吸雪茄时,茄灰容易把白手套弄脏,为了确保干净,绅士们便在雪茄上缠绕一个布条或者类似指环一样的东西。布条的效果并不理想,最早采用的是皮革做成的指环,后来由此慢慢演变成了现在的茄标。

故事三

“冒充”古巴雪茄的德国非古雪茄

最后一种说法最受认可。19世纪初,古巴雪茄在欧洲很受欢迎,但当时古巴雪茄并没有具体的防伪方式,而当时德国已经开始生产一种最早的非古雪茄,为了拓宽销量,德国的雪茄商们便“冒充”古巴的名号销售他们自己生产的雪茄。

为了阻止这种做法,从欧洲移民至古巴的雪茄商古斯塔夫·博克(Gustave Bock)开始在他所有的雪茄上配上一枚印有他签名的纸环。到了十九世纪中,所有古巴雪茄商都开始效仿,茄标便由此流行开来。

雪茄茄标,是一件有故事的艺术品,代表着不同国度、不同地区、不同品牌的雪茄文化和人文特色。你收藏茄标吗?最喜欢哪个品牌的茄标呢?

雪茄文化与态度的升华

当居有华舍,出门有豪车再不能评定一个男人的身家时,雪茄开始在极少数成功男士的圈子里传播。似乎这样就拥有贵族化的生活,抽雪茄的男人通过抽烟的场地和抽烟的过程体现优雅、华贵、恬静、高洁的生活,以鹤立鸡群的方式区别于众人,说到底评判标准还是由富人掌握。

对于这群男人来说,雪茄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态度。品尝雪茄醇厚的味道并不容易,它完全就是一种奢侈的享受,一支上等雪茄要几百元,一套奢华的雪茄器具要几千元,还有保湿盒、与之相配的美酒、相得益彰的空间……

抽雪茄的时候不欢迎女人在场,那是一个纯男性的空间。对于自诩绅士的男人来说,雪茄就是他们心湖里最神秘的梦,而这个梦从来不向异性打开。

雪茄无疑是昂贵的,它包括精神和物质的富有,没有足够的闲情和闲钱,男人不敢轻易碰它。醇厚味道还是次要,最重要的是吸的过程。一个标准老练的雪茄主人是这样驾驭它、享受它的:先把雪茄放在保湿盒中调到 70%的湿度,然后用雪茄钳将尾部的包烟改剪一个小圆孔,再抽出一根榉木薄片点燃,吸时不要从嘴里直接吸到肺里,应慢慢地吸一口到口腔(称为puff———抽空烟),像品酒一样,在嗅到烟草燃烧和熏烤所发出的特有香气时,让烟气在口中盘旋,然后再慢慢吐出。

被烟气包围着,不要频频弹烟灰,留有一寸长的烟灰能保持雪茄的温度(真正好雪茄的烟灰能起码在一寸至一寸半左右:不要将雪茄变成一团火球。

保持雪茄稳定火候,才能尽情发挥其芳香。一次抽不完的雪茄,可以留到下次再抽。品尝雪茄是一种感官的探奇,一段发现的旅程,在远望山有色,近听水无声的地方,和三五知己任意挥洒时光,畅饮生活之香液,喝酒聊天抽雪茄当属新奢侈主义。因为雪茄的保存是高水准的,需要专业存养,24 小时的恒温恒湿,只有高档***店才配置保护雪茄完美状态的设备。

讲究一点的家里备有装几十支的恒湿盒,而带到郊外去享用的恒湿盒最几支,所以识叹之人家里不会藏很多雪茄,通常是五六根,抽完再买人对味觉的记忆是很长的,经过多年,一闻到类似的雪茄味还会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也许他们身上雪茄烟草的味道,就是一种代表他们身份的符号。

现在雪茄的形象是被电影推动的

雪茄是很多人的梦想,这不是我们对雪茄有梦想,雪茄并不昂贵,贵的是雪茄的体验、贵的是雪茄的生活方式、贵的是雪茄的心境。对很多人来说雪茄是梦想生活的重要构成,可以安逸、可以静谧、可以沉稳、可以自我。

火光,烟雾,幻想,梦境,鼓舞,消遣,欣赏,这些就是雪茄给我们的舞台,这些也是雪茄与我们最深的情结。欣赏极品雪茄犹如品尝佳酿一样,是鉴赏艺术的一种,当然还需要一段悠闲时光,只有细细品味,才能享受到那种由味觉和嗅觉带来的醉人享受。不过雪茄似乎也有人格,很多人看到雪茄就会联想到西装笔挺的绅士、已经摆脱刀口舔血的黑帮大佬,盛权在握的政客……雪茄这种梦境是被电影推动的。

对雪茄文化传播效果最为突出的就是电影,电影造梦,是我们一切梦想却无法达到的彼岸,是一切我们所推崇的生活。电影里总是出现很多抽雪茄的镜头,或潇洒快意、或惆怅忧郁。欣赏极品雪茄犹如品尝佳酿一样,也是鉴赏艺术的一种。

20世纪前半段,美国雪茄销售不佳。雪茄销售方灵机一动,和电影制片达成了一种互惠的营销方式,全美国几万家雪茄店,可以给电影公司做电影广告,提高票房,同时很多雪茄销售捆版了电影票,那时候在电影院里面看电影是可以抽烟的。交换条件就是电影里那些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富豪巨头,都开始抽起了雪茄,让雪茄的形象***了富有、自信、权力、风度、强悍等等关键词。就这样,雪茄成为了大众的梦想,电影是大众的文化,通过电影雪茄影响的不是权贵,而是对权贵有想象的普通大众。之后由于电影明星的带动,雪茄越来越多出现在时尚杂志上,就这样雪茄的本质已经改变,不再是一种烟火,而是一种生活、一种梦想,是每一个人可以拥有的梦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