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画描绘体育活动
国际奥林匹克日的宗旨是鼓励世界上所有的人,不分性别、年龄或体育技能的高低,都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上世纪30年代,英国奥格登烟草公司出品过一套“ABC运动”烟画,25枚一套,通过有趣的卡通人物描绘各项体育活动,让人在方寸之间领略运动的乐趣。
拳击是奥运会比赛项目之一,被称为“勇敢者的运动”,早在古希腊时代就有关于拳击的记载。“ABC运动”烟画的第2枚为“拳击”(图①),画面上一名身穿红色条纹上衣的拳击运动员勇猛无比,一拳击中对手,比赛场面十分激烈。
橄榄球起源于英国,是一项集速度、技术和力量为一体的球类运动,被称为勇者与强者的运动,兼备体育运动的挑战性、***性和观赏性。“七人制橄榄球”项目于2016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第31届夏季奥运会中,正式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ABC运动”烟画第6枚为“橄榄球”(图②),画面上一名体格强壮的运动员冲破对方多人围堵,抱球狂奔。
“高尔夫”是英文GOLF的音译,由绿色、氧气、阳光、友谊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构成。高尔夫球运动是一种以棒击球入穴的球类运动。早在1900年举办的巴黎奥运会上,高尔夫就已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ABC运动”烟画的第7枚为“高尔夫”(图③),画面上身穿红色上衣的选手球杆都打断了球还没有入洞,正对着另一名选手发脾气。
曲棍球运动是古老的球类运动之一,是奥运会比赛项目之一。曲棍球这一名称起源于法语,意思是牧羊人的棍杖。“ABC运动”烟画第8枚为“曲棍球”,这枚烟画上一名运动员正在挥杆击球,再现了曲棍球运动的精彩瞬间。
滑雪运动起源于北欧多雪地区,包括越野滑雪、跳台滑雪、北欧两项、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等,是冬季奥运会上重要的比赛项目。“ABC运动”烟画第19枚为“滑雪”(图④),展现了滑雪运动员在雪地上激烈角逐的场景。
①上世纪30年代,英国奥格登烟草公司出品的“ABC运动”烟画之“拳击”。
②上世纪30年代,英国奥格登烟草公司出品的“ABC运动”烟画之“橄榄球”。
③上世纪30年代,英国奥格登烟草公司出品的“ABC运动”烟画之“高尔夫”。
④上世纪30年代,英国奥格登烟草公司出品的“ABC运动”烟画之“滑雪”。
一带山田放水声
①上世纪30年代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出品的“神州风景”烟画之“村姑插禾”。
②上世纪30年代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出品的“神州风景”烟画之“时雨农人”。
③上世纪20年代英国帝国烟草公司出品的“从种植园到吸烟者”烟画之“移栽烟苗”。
春风起,农事忙。在上世纪初期,各烟草公司出品过不少与春耕生产有关的烟画。
上世纪20年代,英国威尔士烟公司出品了“物产地图”烟画,50枚一套,其中第12枚为“种稻图”。该烟画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标注了种植水稻的地图,下部描绘了农民插秧种稻的场景。只见农民们个个卷着裤腿、戴着草帽,把嫩绿的秧苗插进泥土,远远望去,田野里绿油油一片。烟画背面印有“稻产于中国印度日本及东印度群岛等处,为五谷中最要食物,全球中人食饭者约三分之一,多种于山谷近水处”的相关文字说明。
上世纪30年代,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出品过“神州风景”烟画,50枚一套,其中一枚为“村姑插禾”(图①)。烟画上,一块块水田像一面面镜子,在明媚的阳光下泛着耀眼的光芒,远处青山隐隐,衬托出宁静悠远的意境;有三位村姑裤腿高卷、手持秧苗,不辞劳苦地忙碌着,种下新一年的希望。
同样在上世纪30年代,中国兴业烟草公司出品了“农业”烟画,10枚一套,图案描绘了水稻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是中国古代水稻栽培技术的生动写照。其中第2枚为“浸种”,展现的是一位农民正在河水中对浸后的种子反复冲洗,为稻种的催芽作准备,突出了农人劳作的艰辛。
上世纪30年代,华成烟公司出品过“成语与格言”烟画,250枚一套,手绘彩色,其中一枚为“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画面描绘了一位农人正手扶犁杖驱牛耕地的情景。正如朱自清在《春》中所写的:“‘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同一时期,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出品的“神州风景”烟画中有一枚为“时雨农人”(图②),图案类似,展现的也是一位农人赶着老牛耕水田的场景。
上世纪20年代,英美烟公司出品的“清末百业”烟画中有一枚为“灌溉”,对农人踩水车灌溉农田的情景作了形象刻画,再现了龙骨水车的形状和车水过程。清代姚鼐的《山行》诗将这一情形描绘得栩栩如生:“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上世纪30年代,大达烟公司出品的“农业生产风俗”烟画,其中“灌溉”一枚也有类似的画面。
同样在上世纪20年代,英国帝国烟草公司出品过“从种植园到吸烟者”烟画,25枚一套,正面以彩色插图的形式描绘了烟叶从培育到加工成烟丝的完整过程,犹如一本简易教科书。其中,第2枚为“检查烟苗”,描绘的是两名烟农正在苗床一角仔细查看育苗播种情况,为烟叶春耕生产作准备;第4枚为“移栽烟苗”(图③),展现的则是烟农们将绿油油的烟苗移栽到烟田里的情景,大家分工协作,配合默契,认真完成每一道工序,汗水伴随着笑容,构成一幅热火朝天的劳动图。
爱牙护齿保健康
牙齿是人体重要器官之一,人们咀嚼、发音等都离不开牙齿。在上世纪初期,各烟草企业出品过不少与爱牙护齿有关的烟画。
刷牙是去除牙齿上的食物残渣、保持口腔清洁的主要手段。上世纪30年代,华成烟公司出品过“儿童教育画”烟画,24枚一套,其中一枚为“盥洗”(图①)。这枚烟画描绘了少年晨起盥洗的场景,一名身穿红上衣、蓝裤子的男孩正在洗脸,站在窗口旁的短发少女在刷牙。上世纪30年代,华东烟公司出品过“儿童”烟画,50枚一套,其中一枚为“刷牙”(图②),画面上的小男孩半蹲着,左手执杯,右手刷牙,样子十分可爱。小小的烟画提醒人们要坚持早晚刷牙,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上世纪30年代末,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出品过一套“健康与卫生”烟画,25枚一套。这套烟画的第17枚“齿宜常刷”、第18枚“早起及入睡都宜刷牙”都描绘了少年刷牙的画面。保护牙齿除了通过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方式外,定期检查牙齿也很有必要。“健康与卫生”烟画中的第15枚为“每年须请牙科医生检验二次”(图③)。这枚烟画上,一名男子坐在椅子上、嘴巴微张,身旁的医生手拿牙科工具准备检查。
牙痛是常见的口腔疾病,多与口腔细菌有关。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社会,许多人认为牙疼是由牙虫造成的,因此要“捉牙虫”。上世纪30年代,中南烟公司出品的“***百业”烟画中有一枚“捉牙虫”(图④),画面上一名身穿蓝色上衣的女子手拿工具,正在给一名身穿黄色长袍的男子“捉牙虫”。上世纪20年代,英美烟草公司出品的“清末百业”烟画40枚一套,其中一枚为“捉牙虫”(图⑤)。这枚烟画描绘了那个时代治牙病的情景。烟画上的患者身穿旗袍、斜倚在栏杆上,“女郎中”系着围裙,手握工具伸进患者口中,她身后还有一名年轻女子,准备随时上前帮忙。这些烟画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市井旧貌,记录了许多早已消失了的行当。
牙医是受人尊重的职业,他们让无数的患者告别牙痛。上世纪30年代,上海大东烟草公司出品过“***百业”烟画,40枚一套,其中有一枚“拔牙齿”(图⑥)。这枚烟画描绘了身穿白大褂的男医生和女***正在给患者拔牙的情景。1916年,英国卡雷拉斯烟草公司出品过“战时妇女工作”烟画,50枚一套,其中第10枚为“牙医”,描绘了一名女牙医在灯下全神贯注地工作,背面印有相关的英文说明。
①上世纪30年代,华成烟公司出品的“儿童教育画”烟画之“盥洗”。
②上世纪30年代,华东烟公司出品的“儿童”烟画之“刷牙”。
③上世纪30年代末,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出品的“健康与卫生”烟画之“每年须请牙科医生检验二次”。
④上世纪30年代,中南烟公司出品的“***百业”烟画之“捉牙虫”。
⑤上世纪20年代,英美烟草公司出品的“清末百业”烟画之“捉牙虫”。
⑥上世纪30年代,上海大东烟草公司出品的“***百业”烟画之“拔牙齿”。
耕耘更知韶光贵
①上世纪20年代,英美烟公司出品的“动物拼图游戏”烟画之“水牛”。
②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南烟公司出品的“十二生肖”烟画之“牛角挂书”。
③上世纪四十年代,英美烟公司出品的“俗语”烟画之“田家自有乐”。
④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杜克烟草公司出品的“车的世界”烟画之“墨西哥牛车”。
耕耘更知韶光贵,不用扬鞭自奋蹄。在各烟草企业出品的烟画中,有许多以牛为题材。
上世纪20年代,英美烟公司出品的“动物拼图游戏”烟画36枚一套,每三枚凑成一只完整的动物,其中第28、29、30枚组成“水牛”(图①)。烟画上的水牛体格粗壮,头上长着弯弯的牛角,烟画背面背有编号和动物拼图游戏说明。
上世纪30年代,中南烟公司出品过“十二生肖”烟画,12枚一套,其中第2枚为“牛角挂书”(图②)。这枚烟画上,一名身穿红色衣服的牧童骑在牛背上抓紧时间读书,牛角上挂着一摞书,草木茂盛、小桥流水的景色与好学的牧童构成一幅极富诗意的画面。此外,福新烟公司、民华烟公司、大达烟公司等烟草企业都出品过“十二生肖”烟画,其中都有牛的图案。
上世纪40年代,中国三兴烟草公司出品过“看图识字”烟画,***20枚,无编号,每枚烟画的画面都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面是形象生动的图案,下面印有相关文字说明。其中一枚为“牛”,描绘了一头黄牛悠然自得地站在草地上,图案细致生动、栩栩如生。
英美烟公司于上世纪40年代出品过“俗语”烟画,50枚一套。其中第19枚为“田家自有乐”(图③),画面右边是几位农民聚在一起吃饭聊天,画面左边是一头老牛侧卧在地上休息,正如宋代诗人孔平仲在《禾熟》诗中所写的——“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牛”字最早见于甲骨文中。古时,人们猎牛多为食其肉,或是以牛为祭祀仪式上的祭品,《礼记》中就有“天子以牺牛”以及“中央土,食稷与牛”的记载。后来,人们“服牛乘马”,牛成了古人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相传老子出函谷关时,骑的便是一头青牛。上世纪20年代,老巴夺父子烟公司出品过“神话”烟画,50枚一套,其中第9枚为“老子”。这枚烟画上的老子面容安详可亲,面须、发丝随风飘舞,青牛引颈向前,生动地描绘了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的情景。上世纪30年代,中国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出品了“封神榜人物”烟画,128枚一套,其中第62枚为“老子”,也以类似的画面描绘了骑着青牛的老子形象。
19世纪80年代,美国杜克烟草公司出品过一套50枚的“车的世界”烟画,其中一枚为“墨西哥牛车”(图④),画面是两头头上长着尖锐牛角、体型健硕的牛拉着牛车,等待着装货出发。在当时,人们从森林深处砍伐的树木,由这样的牛车运到远方。
牛在古埃及有着很高的地位。上世纪20年代,英国安德斯烟公司出品过“古埃及”烟画,25枚一套。其中第2枚烟画描绘了古埃及人在牛身上进行标记的情景;第8枚烟画再现了在尼罗河畔放牧的古埃及人突遇河水上涨,驱赶牛上船避险的场景。
步履不停车马慢
春运即将到来,不断延伸的铁路轨道、飞机航线、高速公路,满载着人们对故乡和亲人的牵挂。翻看上世纪初各个烟草企业出品的烟画,也可以了解当时的交通运输工具和风俗习惯。
在机械化还没有普及的年代,木制独轮手推车是陆路运输的重要工具之一。独轮手推车无论在平原还是山间小道皆可畅行无阻,因此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①上海大东烟公司出品的“***百业”烟画之“推小车”。
上世纪30年代,上海大东烟公司出品过“***百业”烟画,40枚一套,其中一枚为“推小车”(图①)。画面上,一个男子正埋头用力推着手推车,车上坐着几位乘客。看到这幅画面,我们似乎能听到一阵阵“叽嘎叽嘎”的声响由近及远。
②英国奥格登烟公司出品的“中国场景”烟画之“中国车”。
上世纪初,英国奥格登烟公司出品过“中国场景”烟画,为黑白摄影版,记录了百年前中国真实的影像,其中一枚为“中国车”(图②)。画面上,一个年轻男子推着小推车,两个男子坐于车上,神态轻松而自然。
③上世纪30年代出品的“***百业”烟画之“小车夫”。
上世纪30年代,有企业曾出品过一套20枚的“***百业”烟画,其中一枚名为“小车夫”(图③)的烟画上,也有相似的画面。
黄包车是一种用人力拖拉的双轮客运工具,有两个橡胶车轮,车身前有两根长柄,柄端有横木相连,因结构简单、容易***、成本较低,与当时的轿子和马车相比舒适又经济,成为很多人出行的选择。
④中南烟公司出品的“***百业”烟画之“黄包车”。
上世纪30年代,中南烟公司出品了“***百业”烟画,***20枚,其中一枚为“黄包车”(图④)。画面上,一名年轻力壮的车夫戴着黄毡帽,一边吆喝着,一边奋力奔跑。旧时黄包车夫为了生活,只能拼命工作。小小的烟画,再现了当时黄包车夫最真实的生活。
汽车是常见的交通工具,它在给人们带来交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交通安全等一些问题。
⑤中国华成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交通安全须知”烟画。
上世纪30年代,中国华成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出品了“交通安全须知”烟画,30枚一套,其正面为交通规则示意图宣传画,背面为交通安全须知的详细内容。例如,第27枚为“注意超越”(图⑤)。画面上,两辆小汽车在公路上疾驰,后车将欲超车。背面印有相关文字说明:“凡车辆牲畜欲超过前行车辆或牲畜时,必须先确定超越时的安全,才可实行超过,在弯道、坡路、狭道、交叉路、桥梁等处,按照交通章程,都是不准许超越的。”
⑥中国江浙烟公司出品的“交通工具”烟画之“小汽车”。
上世纪30年代,中国江浙烟公司出品过“交通工具”烟画,12枚一套,其中一枚为“小汽车”(图⑥)。画面上,一个男子身着西装,驾驶着橘黄色的汽车穿梭在乡间小路上。上世纪20年代,***烟公司出品的“交通工具”烟画,其中一枚亦有相似的画面。
⑦上世纪30年代出品的“上海生活”烟画之“卖花女郎”。
上世纪30年代,有一套10枚的无厂名的“上海生活”烟画,其中第3枚为“卖花女郎”(图⑦)。画面上描绘了一名卖花女郎在公共汽车上兜售鲜花,车厢里坐满了看报纸的人。
火车是现在人们最主要的出行方式之一,高速铁路时代的来临,真正缩短了人们在旅行路途中的时间。
⑧英国帝国烟草公司出品的“奇妙的铁路旅行”烟画之“平绥铁路”。
上世纪30年代,英国帝国烟草公司出品了“奇妙的铁路旅行”烟画,50枚一套。其中第17枚为“平绥铁路”(图⑧)。画面上描绘了一列火车缓缓地穿梭在群山峻岭之中,旁边可见雄伟的长城,背面印有相关文字说明。
⑨中国瑞伦烟公司出品的“交通”烟画之“火车”。
上世纪30年代,中国瑞伦烟公司出品过“交通”烟画,40枚一套,正面为各种交通工具,其中第40枚为“火车”(图⑨),描绘了一辆火车冒着滚滚浓烟驶过,场景十分壮观。
⑩英美烟公司出品的“童趣”烟画。
上世纪20年代,英美烟公司出品过一套“童趣”烟画,手绘彩色,背面印有品牌广告。其中一枚烟画的正面描绘了两个孩童开火车的场面(图⑩)。
除了陆上交通工具外,水上交通工具也是人们青睐的出行方式。
⑪英美烟公司出品的“谚语”烟画之“人在时中行船遇顺风”。
上世纪20年代,英美烟公司出品过“谚语”烟画,50枚一套,其中第4号为“人在时中行船遇顺风”(图⑪)。正面描绘了旅人乘船回乡的情形。甲板上挤满了返乡人,风帆迎风飘扬,让人有一种“轻舟已过万重山”之感。
⑫韦尔斯烟公司出品的“成语”烟画之“渡人渡上岸”。
同时期,韦尔斯烟公司出品过“成语”烟画,50枚一套,其中第1枚为“渡人渡上岸”(图⑫)。一条小船在宽宽的河面上行驶,船舱里挤满了人,船夫在用力地摇着橹,船儿慢慢地向岸边驶去。上世纪30年代 ,华成烟公司也出品过“成语”烟画,250枚一套,其中一枚为“同舟同济”,上面也有相似的画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