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新零售路上的“小马”
马寅志正在给顾客结账。米永来摄
如今的消费市场,年轻人成为消费大军。他们不仅具备较强的消费能力,而且不再满足单纯功能性的产品消费,更加注重产品、服务、精神等综合性体验。传统经营模式如何与时代接轨?关于这个问题,1998年出生于安徽省淮南市寿县的小伙子马寅志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作为从农村走出去的一名大学生,马寅志大学毕业以后,没有在大城市找工作,而是背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回到了家乡,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一台电脑,一辆轻便的自行车,承载着追寻美好生活的梦。自主创业,选对行业,选定市场是决胜的关键。马寅志的父亲以前经营过便利店,马寅志从小耳濡目染,对快消品的经营模式比较熟悉。所以选定目标市场,成了他创业之初的重要工作。半年内,他跑遍了寿县各个乡镇,选址、市场调查都是他一个人完成。一份份详细的市场调查分析,不仅取得了父母和亲朋好友的肯定,还争取到了创业启动资金。接下来,一座浸透着马寅志心血的生活超市在寿县申桥街道诞生了。
“主街人流量那么大,这么大一个超市怎么开在了菜市街巷子里?”有人不解地问。
“想把生意干好,我认为选址是一个重要方面,但是经营商品的定位更为重要。我的经营理念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马寅志说,他在选择地址时了解到,这里还是保持着传统的逢集模式,两天逢一次集,人们只有在逢集时能买到新鲜的蔬菜水果,街道上其他商店也没有经营蔬菜水果。现在的村村通工程让人们出行更便捷,固有的赶集消费理念也在淡化,谁都想每天吃上新鲜的菜。所以,马寅志的店里每天保证都有最新鲜的蔬菜水果,提升了超市的人气。主街虽然逢集时人比较多,但固定消费者大多住在超市后面的村庄,而且主街房租比较贵,他省出的房租可以让商品更有竞争力。
马寅志不但对市场的把控很细致,对于卷烟销售也非常有想法。他在店铺经营信息管理系统中建立了固定消费者档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分析当地卷烟消费变化,从而合理制定每周的卷烟订购计划;根据不同节假日进行卷烟特色陈列,营造与众不同的营销氛围……
在这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像马寅志这样的新生代零售客户已闪亮登场,他们新的经营理念必将引领传统零售业发生质的改变。
生意经里唱响致富“新曲调”
“喜奔竞、善商贾”是萧山人的鲜明特征。在萧山广袤的乡村大地上,自古人民勤劳,书写了一段段创业佳话。而新时代里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也在浙江杭州萧山区烟草***局的农网终端中展现出新的风貌。
文化融合,青年乡贤的致富新灵感
陈建栋是萧山区衙前镇杨汛村的一名90后乡贤。十多年前,他从老家来到萧山创业。作为新萧山人的他,在创业道路的选择上另辟蹊径,在农村开办了一家卷烟零售店,闯出了一番新天地。
“我跟我太太当时来到杨汛村后,发现这里的乡村文化很特别,经商环境也好,所以我们就决定在这里定居创业,开一家卷烟店。现在十多年了,卷烟店越开越大,我们的孩子也在这里出生长大,对未来的生活,我们很有信心!”谈起往事,陈建栋笑着说道。
发挥农村地区文化特色,挖掘农网终端的内在价值,这是浙江烟草打造的农网“金名片”,也与陈建栋的创业理念不谋而合。作为村级文化传播员,陈建栋一直想用更新潮的方式宣传杨汛村的渔耕文化,打造乡村文化品牌,跟乡亲们一起走上致富路。近年来,他在萧山烟草客户经理的指导下,利用“香溢汇”直播平台开展助农活动。从螺蛳节到赛龙舟,精彩的特色民俗活动和农村特产直播,不仅让当地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更让杨汛村的渔耕文化“兴起来”。
图为陈建栋介绍杨汛村的渔耕文化建设成果
在未来,陈建栋也将继续发挥青年力量,与浙江烟草农网建设一起,为杨汛村的致富发展寻找新机遇。
生态融合,退休支书的跨界创业路
青年才俊,志在千里。老骥伏枥,却也不输颜色。萧山所前镇三泉王村的丰云乐小店里,就有这样一位“老骥”。
孙云祥在退休前是三泉王村的村支书。退休后,闲不住的他,总还想再为乡亲们做点什么。于是,乡村创业致富的想法油然而生。
萧山烟草的客户经理小马得知孙云祥的情况后,热心地为这位退休创业的农网客户定制了针对性的指导方案。从卷烟订货到商品陈列,从店铺改造到销售技巧,小马都手把手地教过来,还贴心地为一心创业的孙云祥讲解了新零售和浙江农网终端数字化转型的工作。
“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学的还是很快的,尤其是现在,我们农村小店也要用电脑做生意,客户经理教会了我用香溢通、用钉钉,都很方便,现在生意也越来越好了。”在小马的指导下,孙云祥不仅看到了互联网时代卷烟经营的新途径,也有了农村创业的新想法。
图为孙云祥(左)跟客户经理学习香溢通系统
2023年,孙云祥充分利用三泉王村的旅游资源,开办起了民宿,提供吃、住、游、购的乡村旅游***服务。他还在民宿经营中聘用当地村民,帮助解决了村民就业问题。
看着卷烟和民宿生意越做越好,孙云祥也对自己将来的创业路充满信心。他从不觉得退休就意味要走下坡路,作为萧山烟草广大农网客户中的一员,他将积极发挥余热,争做乡村振兴路上的致富带头人。
团队融合,新晋主播的经营朋友圈
带领乡亲们致富的方式有很多,萧山区进化镇清伟食品店的沈金燕也有自己的生意经。
多才多艺的沈金燕不仅是一名短视频博主,也是当地卷烟零售客户中有名的“香溢坊”诚信互助小组长。靠着自己能说会道的特长,在日常经营中,她不断发挥积极作用,从数字化平台的使用,到烟草法律政策的宣贯,她都能生动地为大家作讲解。不仅如此,沈金燕还积极带领小组成员们参与烟草行业举办的各类比赛,取得了诸多奖项。
“要不是金燕邀请我,我都没想过原来卖香烟还能参加这么多活动和比赛!本来我们都很犹豫,但是她的热情和责任心真的感染了大家,所以久而久之,我们也把参加活动当成了经营生活的一种调剂。最后能获奖也是多亏了金燕这个小组长!”香溢坊小组里的零售客户黄兰芳如是说。
图为沈金燕(右)和小组成员参加香溢汇直播大赛
对沈金燕自己来说,经营卷烟早已经不止是一门单纯的生意,而更像是一个跟伙伴们共同成长和展现的过程。她也期待着,在烟草行业为农网客户搭建的舞台上,发现新的自己。
乡村小店蜕变为农网终端代表,创业新手成长为营销能手,从磕磕绊绊的经验营销到数字赋能的精准营销,从单一经营的卷烟生意到内容丰富的终端建设……新时代萧山广大农网零售客户们的创业之路不仅是他们个人的成长之路,也是萧山烟草不断增强农网终端辐射力、提升农网终端软实力、激发农村市场新活力的农网建设之路。在未来,萧山烟草的零售客户们也将继续在这片农网大地上,不断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乡村振兴画卷,谱写出共同富裕的新篇章。
马岱永:羽球联动客我情
“小马哥,走啊,一起散步去?”“不行啊,还要看店,这个点正是忙的时候呢!”一次平常的谈话,却折射出零售店店主的无奈。
顾客口中的小马哥,名叫马岱永,在浙江省岱山县经营着一家小马哥便利店。在他看来,健康生活必须要坚持锻炼身体,茶余饭后,散散步、聊聊天,不失为一种锻炼身体、放松身心的好选择,但正因如此,来店里购物的人也络绎不绝;同时,作为服务行业,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让消费者吃闭门羹。
有没有一种方式,既可以锻炼身体,又不会影响日常看店呢?
思来想去,羽毛球比较适合,对场地要求低,门口的一大片空地就可以满足;适合各个年龄阶段人们的体力和心理特点,爱人、孩子都会一点,家里人可以一起锻炼。饭前,可以打得激烈一点,多跑动、多扣杀;饭后,可以打得温和一点,你来我往,不亦乐乎。就这样,小马哥一家人的体育锻炼从羽毛球开始了。
“小马哥,买两包烟!”消费者李平安下班后顺路过来买烟,看到了正在打羽毛球的小马哥夫妇。等待付款的时候,他兴致勃勃地说:“小马哥,咱俩来一局吧!”如此,李平安成了小马哥的羽毛球对手。没想到的是,李平安是一位羽毛球高手,几个回合下来,小马哥体力不支,对方却是斗志昂扬。这个时候,邻居加入进来,替补小马哥,轮番对李平安发起攻势。就这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邻里都加入进来,上场当选手、下场当观众,加油声、称赞声不绝于耳。
现在,人们工作节奏快,以往下班回家,沙发上一坐,看看电视、刷刷手机打发时间。自从小马哥练起了羽毛球,更多的人下班后便会赶过来挥几拍,回家早睡早起,生活方式变得更加健康了,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充实。
在马岱永看来,打羽毛球不仅能锻炼身体、放松心情,还能扩展社交圈子。他和好多顾客因为打羽毛球成了朋友,累了休息时就聊聊家常,其乐融融。
青春路上,奋勇拓荒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但总有一些珍贵的时刻,值得我们铭记。
2021年,是云南中烟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集团实现全面转型升级、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之年,也是红烟易地技术改造项目的收官之年。“二次创业”新征程即将起航,向着高质量发展目标进军,正在召唤每一个青年员工以全新的精气神投身其中去奋斗、去拼搏、去担当!
在2021年红河卷烟厂第四届二次职工(会员)****上,张涛书记勉励广大职工:“在二次创业的画卷里,勇当心系工厂的‘拓荒牛’,成为有故事的红烟人,切实担当‘红烟兴’的责任,再现‘红河强’的辉煌。”征程又起,万象更新,红烟青年勇当“拓荒牛”正当其时!
“拓荒牛”精神,贵在一个“韧”字。毛泽东17岁时曾写下一首七绝,“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师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为了实现心中理想,必定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与扎根岗位深耕细作的定力。95后的我们是伴随着短视频、新媒体、快节奏长大的一代,有着远大的目标,活跃的思想,不缺想法,不缺知识,不缺时间,但却缺少沉静笃志,戒骄戒躁的坚韧之气。
须知,百围之木,始于勾萌,万里之途,起于跬步,不沉到基层岗位扎扎实实地打基础,下一番苦功夫勤学本领,便只能是浮云一朵,棉花一垛,难当重任。曾获得超越杯“技术能手”称号的刘羽婷虽是女生,干起修理可颇有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从吃透电气原理到深入设备亲自操作,一条条维修改造议案、OPL金点子的提出,一次次优异竞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她扎根电气修理岗位,勉力钻研,提升自我的韧性与定力。好茶还需慢火烹。每一次成长的背后,都是我们曾经咬牙吃过的苦,走过的路,蹚过的河。
“拓荒牛”精神,贵在一个“拓”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当今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拥抱新生,敢于创造,是新时代振奋人心的最强音。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引领下,如何让自己成长为创新型人才是每一个青年人的自我之问,也是时代之问。也许,我们的工作无法像实验室里的科学家那样发现一个定理,从而一举推动世界对某个领域的认知,也无法像抖音的旅行家一样,踏遍世界角落,领略异域神奇,但“拓荒”从不局限于某一行业或领域,每一片土地都等待着辛勤的劳动者去开拓耕耘,立足岗位,解放思维,平凡而渺小的我们也可以拓出灿灿的金色未来。
“小刘,发现没有,最近一到傍晚二线烤机的水分曲线就开始波动!”“小刘,快看,这两天夜班结束前水分曲线突然就‘掉’了!”……偌大的复烤车间,总能看到张琦师傅匆匆忙碌的脚步。他从不满足于仅仅把烟叶“烤”出来,而总是思考着如何才能让烤后水分更加均匀,设备运行更加流畅,生产现场更加整洁……面对开了二十多年的烤机,他总能在工作中发现许多“新鲜”的问题,并据此身体力行展开攻关。和张琦师傅一起工作、聊天,一起并肩走在隆隆的复烤车间里,总是能被他那股对工作、对生活的热情和朝气所打动。“拓荒”之“拓”,不在千里之外的诗与远方,而就在我们每天耕耘的脚下。山海无边,难以抵达,但脚下的土地,值得扎根,值得向下、向更深处拓荒!
“拓荒牛”精神,贵在一个“责”字。新华社著名记者李峰曾以“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来阐述如何写好新闻报道,事实上,这是一条适用于所有领域或行业的“黄金法则”。杜甫诗云:“咫尺应须论万里”。具备宏观意识,树立大局站位,才能避免一叶障目,固步自封;才能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拓荒牛”精神内涵中的“心系工厂”,体现的正是每一个红烟人对工厂未来发展的责任担当,是大家与小我,企业与个人携手共进,互相成就的大局站位。作为青年员工,一方面要对行业大势有深刻的理解,进而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工作目标;另一方面要学会评估自己的工作在全局发展中的分量,从而意识到自身岗位的价值所在,更好地将自我价值与企业愿景结合,与企业共同成长。
初入职场两年的我,从烤机操作学徒工到办公室“菜鸟”文秘,岗位变换,自我角色定位也随之改变。如果说在生产操作岗位是同班组成员一起攥紧“拳头”,合力出击,保证好当班生产运行的畅达,那么办公室的岗位则是“十个指头弹钢琴”,各显身手,各尽其职。“指头”虽没有“拳头”劲大,但却能够弹出漂亮的音符。办公室职能虽无法创造直接的经济价值,却承担着衔接、沟通各部门业务的职责,是整个公司的信息“中转站”与“交通枢纽”,小到词语、用字的切磋琢磨,大到公司章程、体系的制定与梳理,可以说,斗室之内,大有门道,方寸之间,视通万里。当然,“指头”用好了,也能紧紧攥在一起,挥出的拳头也同样有力,立足岗位,精研业务,多从公司发展的宏观视角思考问题,明确服务角色定位,做优做细服务保障,在自我成长与企业发展中找到最佳发力平衡点。
“拓荒牛”精神,贵在一个“爱”字。有人说,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热爱,是愈挫愈勇的动力,是抵挡漫长岁月的良药。能够把工作当成自己一生的事业来对待的人,他们的人生是令人敬佩的。就像在“两会”精神学习研讨会上,烤材库管理员廖文兰师傅说道:“如果你只把工作当成任务,那么干活的时候就会想工资,想绩效,想辛不辛苦,值不值得;如果你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一份事业,就可以心无旁骛地投入进去,不会计较付出多少,只想尽心尽力地做好。”这番发言,赢得了在场所有人发自内心的掌声。因为热爱,所以甘愿付出,能够无怨无悔地“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
我们不会忘记,为了祖国能“挺直腰杆”,“两弹一星”科研人员背井离乡,十年如一日隐姓埋名,不问世事;为了让农村女孩走出大山,张桂梅校长把自己治病的钱捐给学校,献给孩子。“无私奉献”的精神力量,来源于我们对事业的忠诚与热爱。热爱的力量处处闪耀,落在地上便化为无私奉献的担当。
“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著名作家路遥的这句话,总是让人内心泛起阵阵涟漪。2021红烟立起了“拓荒牛”的精神桅杆,成为每一个青年员工奋斗路上的航标。我们当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开拓创新的闯劲、心系工厂的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奋力跑,一茬接着一茬干,在新征程上不负期待,不负春光。
“红大刀”牌香烟
“红大刀”牌香烟是营口卷烟厂在1971年设计生产的,烟标以红色为主,衬以土黄色,显得明快热烈。烟标主图为大刀图,一把大刀横立标面,在红色标名和红飘带中熠熠生辉,寓意中华民族在血与火中抗争的民族精神。烟标辅图的红框内为麦新词曲、集体改词的《大刀进行曲》,寓意爱国主义的***之火传承不息。一把大刀、一首抗日歌曲,主副标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幅壮阔的抗日杀敌的战斗画面。
1936年夏,蒋介石在国民***一次会议上称:中国的牺牲还未到最后关头。此言一出引起全国一片哗然,上海旋即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结束后,许多革命音乐家不约而同地汇集到冼星海家中,一起商讨应对之策。冼星海提议,我们要拿起音乐的武器,与蒋介石的一派胡言针锋相对。同时点名要麦新和孟波共同完成一首歌曲,标题就是“牺牲已到最后关头”。
当天晚上,受命后的麦新和孟波心绪难平,他俩徜徉在黄浦江畔,漫步于附近几条小马路上,直至天明。在昏暗的路灯下,多少激动人心的难忘画面闪现脑海。那滚滚而来的乐思,似乎要喷涌而出。在黎明前的黑暗中,两人时走时停,不时还发出些争论……快到拂晓时,麦新在小纸片上,急促地记下了刚才两人探讨拟定的歌词和曲调。一首发自他俩心底,充满着激昂铿锵的歌曲《牺牲已到最后关头》雏形已成。几天后,经两人多次推敲、斟酌、润色后定稿。作品很快发表在《大众歌声》第二期上,成为抗日救亡歌曲中的经典。
麦新的代表作,无疑就是由他进行词曲创作的《大刀进行曲》。1937年“******”后,日寇加紧侵华步伐,驻华北的29军为抵御外敌,在长城脚下的喜峰口奋勇杀敌,那时抗日捷报频传,光大刀队19岁战士陈永德,一人一刀,就杀敌9名,极大地鼓舞了中华儿女的斗志。人民欢欣鼓舞、热血沸腾。麦新也被这样的抗战气氛包围着。
一天,他在参加上海各界声援29军的群众集会后,激荡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脑海中一直闪现着大刀队战士奋勇杀敌的画面。这夜麦新失眠了,整夜琢磨,一直待到一抹晨光折射到他的床边时,望着东方绚丽的曙色,他自言自语地说:“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当他再重复这话语时,竟兴奋地唱了起来。这从心底流淌出来的曲调,顺畅自然又热情奔放,极富号召力。麦新反复哼唱了多次,觉得很满意。这句旋律既表达了看到抗战到来的兴奋,又蕴含着抗战必胜的信念。他急忙起床,把这旋律和歌词写了下来。找到了音乐中的主旋律后,麦新兴奋不已,他沿着这种情绪和音乐走向,不断地向这句旋律的前后延伸发展开去,作品很快一气呵成。一首时代的不朽之作,名扬天下的《大刀进行曲》,就这样在一个安静的早晨,从一颗不平静的心中迸发而出。
1971年,营口卷烟厂根据麦新的这首《大刀进行曲》,设计生产了“红大刀”牌香烟。主图由刘鸣桐设计,辅图歌曲由周盛余书写。该牌香烟直到1983年才停止生产,共计生产了89199.8箱。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