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劝阻吸烟事件引发的争议:被动吸烟者该不该劝阻?
近日,四川成都一网友在某火锅店用餐时,遇到旁边一男子不停吸烟,因此劝对方不要在室内公共场所吸烟,没想到对方不但没有停止,还辱骂并将不明液体泼向这位网友,如今这条新闻引发众多网友关注。
对于这件事情的处理,***部门已介入,并且因火锅店没有按照国家规定在店内禁烟而造成事件的发生,最终罚款5万元,并发出声明。
以后遇到这样的场景,我们到底该不该阻止呢?
作为国家管理部门,要加大管控力度,落实国家对应政策,公共场所执行严格彻底。
作为商家,严格遵守国家规章制度,不要为了贪图一点小利,默许无视规章制度的人随地吸烟,最终危害其他人,而且使得自己公司形象受损。
作为吸烟者,最好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能戒烟,如果实在戒不掉最起码做一个有素质的吸烟者,自己吸烟,但是不要影响到别人的健康和社会形象。
作为其他公民,我们要了解国家给我们的权力:北京市卫计委就特别制定了《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方案》,公共场所抽烟的专门举报电话12320。自2018年5月1日起,在动车组列车上吸烟的旅客将被纳入“失信人”名单,在180天内限制乘车。
因此为了有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和健康的身体,最好能通过好言相劝,并传播戒烟的健康常识,如果劝阻无效可以打电话举报,让相关部门来守护我们的健康生活环境。
两个公共场所劝阻吸烟案例引发的思考
早在2011年5月,原卫生部就将“室内公共场所禁烟”列入《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并把公共场所划分为7大类,28小类,宾馆、饭店、咖啡馆、酒吧都位列其中。细则要求公共场所经营者应该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警示语和标志。公共场所经营者对发生危害健康事故未立即采取处置措施,导致危害扩大或者隐瞒、缓报、谎报的将采取相应处罚,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随后一些地方相继***公共场所控烟规定。由此开始了中国式公共场所禁烟行为。但是时至今日,公共场禁控烟工作依然令人不满意,肆意吸烟现象时有发生,并引发重大舆情的案例也不少见。
一、两个公共场所劝阻吸烟的案例。
案例1:2021年3月30日四川肖女士在成都某火锅就餐时,因制止邻桌顾客在店内吸烟,被后者言语侮辱,甚至向其泼洒“火锅油”。肖女士最初报警调解无果。次日肖女士将记录事件经过的视频发到微博上曝光。最后警方介入调查,涉事门店罚款5万元,吸烟男子向肖女士道歉并赔偿1000元。
案例2:2017年5月2日河南杨医生在电梯内劝阻一名老人吸烟,双方引发争执,随后老人情绪激动突发心脏病去世。事后老人家属将该医生告上法庭,要求赔偿40万元。一审法院认为老人在电梯内吸烟导致双方发生语言争执,老人猝死,这个结果是劝阻人未能预料的,劝阻吸烟行为与老人死亡没有必然因果关系,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失发生都没有过错,根据公平原则法院酌定医生向老人家属补偿1.5万元,但老人家属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二审法院依法认为老人自身患有心脏疾病,在未能控制自身情绪的情况下,发作心脏疾病不幸去世。虽然从时间上医生劝阻老人吸烟与老人死亡的后果是先后发生的,但两者之间并存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因此医生不承担侵权责任。医生在电梯里劝阻吸烟合***当,是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公共利益的行为,一审判决医生分担损失不利于促进社会文明,不利于引导公众共同创造良好公共环境,故撤销一审让医生补偿1.5万元的错误判决。
二、案例引发的几点思考
思考一:公共场所禁烟为何困境重重?
以上是两个在公共场劝阻吸烟的案例,最终都引起了民事纠纷,发人深省。这两件事均凸显当前我国公共场所禁烟困境,彰显出室内公场所全面禁烟在现实中人遭遇阻力。如各方控烟主体责任不够明确,一些地方规定不够完善,执行不够严格等,使得公共场所控烟仍处于“低水平”状态。
上面两个案例,看似小事,其实不小;表面简单,其实内涵丰富。尤其是为什么在公共场所劝阻他人吸烟最终都发酵成为公共事件,引发舆情?这是必须值得深思的。仔细一想,其实这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是因为劝阻他人吸引发的***早已屡见不鲜,当然能引发大规模讨论却是极少数,而且引发争议的点居然还很多,诸如涉及个人劝阻他人吸烟是否属于管闲事、劝阻方法、个人素养、主体责任、城市形象的好坏等方面。说情理之中,则是室内吸烟是社会痛点,虽然公共场所禁烟已经推行多年,但却进展缓慢,难以一路通畅,顺利前行。从案例1肖女士曝光的视频中看,被劝阻的那位吸烟者居然还得到不少人的支持,可见公共场所禁烟之难,劝阻压力之大。而案例2中,当初医生在电梯劝阻老人吸烟,老人极不配合,情绪激动,事后家属不冷静分析事件缘由,不顾事件之实多次诉诸法律,足见其家属对公共场所禁烟行为要求不理解、不支持。
思考二:如何破解公共场所劝阻吸烟之困境?
如何破解公共场所劝阻吸烟困境,是一个值得大众深思的问题,也是值得探索思考的课题。笔者认为要着力抓好以下***:
一要加速公共场所控烟立法工作,让劝阻有法可依。显然控烟在现实中的屡碰壁,足以说明控烟立法确实需加速。只有将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行为上升到法律高度,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才能引起烟民重视,引起非烟***动监督。
二要积极创建文明吸烟环境,倡导烟民文明吸烟。
在社会文明日益进步和提高的今天,全面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素养必须得以完善和提高,自觉遵守法纪法规和社会公德,积极支持并参与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就是一种具体的体现。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中烟公司要主动和地方政府对接,加大经费投入,争取地方政府和职责部门支持,大力创建文明吸烟环境,在公共场所选择合适位置建立吸烟室(点),为烟民文明吸烟创设条件,让烟民有尊严地、文明地、痛快吸烟。
三是公共场所经营者要切实履行劝阻吸烟义务。其实公共场所禁烟,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好在两个案例最终都得到妥善处理,这是职责部门的是一种积极态度,更是一种善意提醒,所有公共场所的经营者,都要明确公共场所禁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通过有效措施倒逼责任主体提高责任意识,履行劝阻义务,无疑于推进禁烟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如若两案例能充分警醒世人,引发全民思考,引起相关职责部门高度重视,以进一步重视和完善今后公共场所禁烟工作,则善莫大焉。当然非烟民要坚持合理合法劝阻,注意语气和语调,适时、适当、适度理性维护好自己健康权。
不文明吸烟还耍横?结局让全网“感到舒适”
开春以来,随着疫情的硝烟悄然远去,积压了3年的旅游消费需求快速释放,各地陆续开启了火爆打卡模式,前有夜爬泰山、武汉赏樱,后有成都熊猫基地、洛阳国风新潮,还有时下最最火热的淄博烧烤等等,这种赶场式的旅游,又被网友称为“特种兵式旅游”。可以看出,疫后的消费市场正在逐步复苏。
随着各地旅游的火爆,一些不文明现象也不断曝光出来,个别煞风景的事件也不时出现。比如有人在北京圆明园攀爬遗址,有人在成都向大熊猫泼水等。近日,一则不文明吸烟纠纷事件更是登上各大社交平台热搜榜,受到网友关注和热议。
事件起因是一名男子在上海迪士尼乐园抽烟,被工作人员提醒后,该男子不仅没有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反而发怒并向一旁的男性工作人员动手,在场的女性工作人员***哭并道歉后,该男子仍不罢休,追着工作人员推搡、辱骂。待警方赶到现场后,男子突然倒地躺平,耍起无赖。受此影响,当天迪士尼乐园的彩色庆典活动也***取消。最终,该男子因殴打他人被行政拘留5日,并且迪士尼方面也表示,该游客将被永久禁止再次进入上海迪士尼度假区。
在不该抽烟的地方抽烟,本身就是不文明行为,也是违法行为,在被劝阻时还耍横,可以说该男子以身试法让自己全网出名,并且获得了全国少有的“特别对待”,也算是“求仁得仁”了。
对于迪士尼吸烟男子事件,网络上骂声一片,各个评论区都是网友的愤怒和声讨。吸烟男子凭一己之力引发公愤,其实很大程度源于事件本身性质恶劣。迪士尼乐园是公共场所,公共场所“禁止烟烟”众所周知,该男子却明知故犯,实属挑衅法律法规;工作人员提醒也是合理合情,属工作职责范畴,然而该男子却蛮不讲理,使用***出手打人,这更是实实在在的违法。而且园中明确划分了多个吸烟区,做到了人性化、理性化控烟,只要该男子文明吸烟,就可以避免这场纠纷,不料结果却如此“惨败”落幕,只能说这是他该付出的代价,所谓“不作就不会死”。
若说该男子真这么无知吗?其实非也,道理他都懂,只不过可能平日里任性嚣张惯了,且曾经获得了纵容与姑息,导致他不把法律放眼里,横行霸道并报侥幸心理,然而终归有一天,社会会教他好好做人。
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吸烟区
对于这种在公共场所不文明吸烟的现象,很多人都深有体会也深恶痛绝,虽然随着控烟宣传逐渐深入人心,近年来社会中不文明吸烟现象明显好转,但是总有人视规则为无物,万事以自我为中心;总有一小部分人坏了整个烟民群体的形象。这种时候,多数人会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选择“算了”, 偶尔有人上前提醒劝阻,绝大部分的烟民会意识到自己的不文明行为,有的人会默默改正,不会因此和他人发生正面***,而像迪士尼吸烟男子这种恼羞成怒倒打一耙还打人的现象实属少见。也难怪网友们***如此激烈。
在生活中,各种不文明行为的人大有人在,不管他们如何飞扬跋扈、理直气壮,终归逃不过“法”“理”二字。近期几件引爆网络的不文明事件,除了上海迪士尼乐园,无论是圆明园还是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相关方面都对这些不文明行为游客做出了相应的处罚,全网网友无不拍手叫好,说“处理结果让人舒适”。
最后还是一句话,文明出游,文明吸烟,否则在随手拍视频的网络化年代,随时都可能为全国人民上演一出丑剧!
吸烟要树立几个意识
烟草业在我国存在由来已久,消费者众多,一直受到狂热追求。但烟草中含有尼古丁等危害物质,吸烟有害身心健康是不争的事实。为了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着力维护中国公民身心健康,国家对烟草实行***制度,并实行严格的管控。早在2011年5月原卫生部就已经***文件严禁公共场所吸烟,并日渐趋紧向严。如今报刊媒体很少见到烟草广告,影视中也很难见到吸烟的镜头。然而由于烟草魅力太大,吸引力极强,诱惑力无法抗拒,生活中随时随地依然可见吸烟者。吸烟有错吗?当然不错!因为烟民享有消费权,公民依法可选择吸烟。吸烟对吗?不一定对!如果不分场合随意任性吸烟,那就不对。作为现代文明社会的烟民,应该要切实提升素养,努力加强自控,在吸烟时要树立四个意识。
首先是公德意识。公德即社会公共道德,也是公民的行为准则,每个公民必须自觉遵守。中国自加入WTO以来,严格遵守与世卫组织签订的《卫生公约框架协议》,积极按照控烟覆约要求加大公共场所控烟力度。因此我国公共场所包括室内及室外公共场所严禁吸烟,所有烟民应该自觉遵守这一公德要求。虽然烟民吸烟是个人自由行为,不违法违纪。但是必须在合适场所,在允许可以吸烟的地方才可以吸。而不是说可以不分时间和场所随意任性地吸,更不是想怎么吸就怎么地吸。共场所是大众活动的地方,可能有大量非烟民存在,吸烟行为理应受到限制和约束。若烟民只一味片面追求自己的消费权,贪图个“快乐享受”,而忽视他人的生命健康权肆意吸烟的话,这既有违公德,也违反公共场所禁烟之规定。不仅可能会受到他人指责,还可能引发与他人矛盾。如近期四川成都某火锅店发生的一起烟民因不听他人劝阻吸烟行为,并语言辱骂劝阻者甚至泼火锅油事件发人深醒,令人愤怒,受到***指责。说轻点是烟民个人素养不高,固执倔强,一意孤行;说重点就是吸烟者缺乏公德,丧失伦理,漠视他人生命。为此所有烟民要强化公德意识,吸烟时自觉遵守公德,可大大降低与他人产生矛盾的可能性。如此,虽没有人称赞吸烟行为多么高尚,但至少没人遣责他吸烟“不道德”。只有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公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也才能赢得社会认可。
其次是自觉意识。自觉即自己有所认知而主动而为之的行为。对于许多烟民来说,吸烟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情。一支支烟就这么神奇,可以舒筋活骨,缓解压力,振奋精神。一个人在工作劳累之余,在身心极度疲倦之际,卷烟或许就成了最美好的精神寄托,最难得的***。悠悠地点烟轻吸慢品,看烟雾袅袅升起,回味咽下的烟气,顿时觉得一身轻松,万般爽快。但是烟民吸烟必须树立自觉意识。一是自觉加强自我约束,维护社会和谐,做到文明吸烟,坚决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二是自觉遵守公德,尊重他人,积极传递正能量,不在未成年人面前吸烟。三是自觉加强自身修养,提升对烟草正确认识,理性消费,量力而行消费,不盲目攀比,不过度消费,尊重家庭成员合理建议,确保家庭和睦。四是自觉养成良好烟品。与烟友之间交往要把捏好分寸,海阔天空,纵古论今,一定要增强政治判断力和政治分析,切忌借烟过分“发牢***”,言论要坚决与***中央一致。不妄议中央,不攻击政府,保持良好的政治定力。
再者是文明意识。虽说吸烟是个人行为,别人无权干涉。但是作为吸烟者的吸烟行为绝不能影响他人,特别是不能故意给非烟民造成“二手烟”危害。当然非烟民肯定也是不能无条件、不分场合地蛮横要求烟民绝对不吸烟的。当前我国要着力抓好公共场所控烟工作而非全面控烟工作,因此如何合理地协调烟民吸烟自由同时又保障非烟民健康权之间的矛盾,是备受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应是中烟公司和政府职责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探索的课题。创建文明吸烟环境,让烟民在允许吸烟的室(点)有尊严地吸烟、文明吸烟,这是当务之急的稳妥之举。为此一方面烟草部门要主动会同地方政府加大调研,在名胜风景区、小区广场等公共场所选择合适地方建立吸烟室(点)供烟民吸烟;另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烟民文明吸烟,理性吸烟,坚决拒绝在禁止吸烟地方随意吸烟。唯如此才能有效化解公共场所烟民与非烟民之间矛盾,尊重公民自由,确保合法权益。
另外是安全意识。当前社会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变局,各种矛盾日益交替,各种不稳定因素随时凸现。因此各行业各部门要增强安全意识,努力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不仅重要而且必要。安全重于泰山,要时刻牢记心中,顶在头上,拎在手中。安全无小事,事事都重要。作为烟民也应该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时时处处都要注意吸烟安全。一是注意防火安全。森林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屏障,森林防火,人人有责。烟民要自觉地不在森林、景区等吸烟;在野外谨慎吸烟;不随意抛甩没熄灭的烟头。近些年来因烟民吸烟而引发森林火灾屡见不鲜,损失惨重,教训深刻。警钟长鸣,安全第一。二是注意语言安全。特别是在遇非烟民劝阻吸烟时,一定要保持理智冷静,要及时反思自己行为妥当与否,注意语言交流语气,避免与他人发生正面***,预防产生伤害。三是注意行为安全。一般吸烟人往往也喜欢喝酒,所谓烟酒不分家。许多烟友在一起就会痛快畅饮,开开玩笑,吹吹牛皮。此时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和分寸,防止喝酒后失态,杜绝岀言不逊,一言不和拳头相击。只有安全意识强的烟民才会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保持克制,大大减少或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总之,吸烟者有吸烟的权利和自由,享有合法的消费权;非吸烟者拥有基本的健康权。但是无论是谁都必须自觉遵守法纪法规,尊重公民合法权益。为此烟民要树立四个意识,要认识到吸烟不能随意侵犯他人的权益,不能违***公德,不能忽视安全。只有这样的烟民才能受到别人的理解与尊重,才是真正合格的烟民,值得赞赏和称道!
文明吸烟 理性控烟 让城市更美好
近日,在上午上班高峰期,上海地铁3号线一列车行驶到宝杨路站时,一名男子突然在车厢内抽烟,车站职员和保安赶到现场劝阻。这个男子不但不听,还开始发火,站到车门中间,想阻止车门关上。随后,该男子竟将左脚伸入车厢和月台间的空隙,试图阻止列车开出。之后,警方赶到现场将男子拘捕并行政拘留。
这名男子的举动实在令人发指。据悉,新版《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明确规定,上海的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禁止吸烟场所所在单位违反条例规定的,可处以2000元至3万元罚款;个人在禁止吸烟场所吸烟且不听劝阻的,可处以50元至200元罚款。单位和个人可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或者相关行业监管热线,对违反条例规定的行为进行举报。
本来在车厢内吸烟就违反条例规定,被劝阻后不听劝,反而做出如此奇葩的举动,影响社会正常秩序,实属不该。
图片来源于网络
劝阻吸烟其实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行为,可是,却经常很“尴尬”。
无独有偶。近日,一男子到杭州旅游,在一家网红菜馆用餐时,因劝阻邻桌吸烟的客人而发生***,导致其手指被抓伤。饭店方则不敢得罪客人,默许可以吸烟。目前,事发饭店被当地文明办及市场监管局要求整改。
吸烟者不但不听劝,还与劝阻者发生了肢体***,素质堪忧。按照《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第五条规定: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上述情况中几名客人在饭店内吸烟的行为,已经涉嫌违反地方条例。同时,根据该条例,禁止吸烟场所或者区域内的任何人可以要求吸烟者立即停止吸烟,可以要求该场所经营者或者管理者劝阻吸烟者或者劝其离开该场所、区域;另外,可以向有关控烟监管部门举报。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上两件事不禁让人反思,为什么城市控烟条例相对完善的地方仍有人堂而皇之地在公共控烟场所吸烟,甚至在被劝阻的时候,不文明吸烟的吸烟者还会理直气壮地与对方正面“刚”?归根结底还是一个问题:城市控烟,我们要怎么做?
笔者认为,餐饮娱乐业尤其要有自觉。杭州这家饭店为客人准备了烟灰缸,这显然有悖于城市控烟理念。经营者不能为了留住老顾客而放纵其吸烟,而是应该严格遵守城市控烟条例。另外,作为控烟条例的执行部门,要加强执法的力度,对于违反条例者进行及时的查处并且可以为民众提供较为便捷的举报通道,双管其下。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需要吸烟者树立文明吸烟的意识。这或许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循序渐进慢慢来。社会层面可以对文明吸烟进行更多的宣传和推广,让人们内心自发地有一个文明吸烟的意识并落实到实处。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么,文明吸烟,我们该如何做?笔者罗列几条供各位吸烟者参考:一,不在室内外公共控烟场所吸烟;二,不在老幼病残孕和不喜欢烟味的人群面前吸烟;三,不在别人家中吸烟;四、不在别人的车内吸烟;五、不乱扔烟头……
每个吸烟者的一小步,都是城市控烟的一大步。城市控烟,需要全社会携手打造,团结一心。文明吸烟,理性控烟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来说都是紧急且必要的。
笔者相信,只要做到文明吸烟,理性控烟,就一定会让城市变得更美好。
延伸阅读:
全国首台“不文明游园行为管理”机器人亮相,能自动劝阻游客吸烟
近日,全国首台“不文明游园行为管理”机器人在北京植物园亮相,在园区主要游览路线主路、湖区周边、高大乔木园区周边巡逻。该机器人顶部搭载智能热成像云台摄像机,可以自动识别游客的抽烟行为,播报语音及时制止。
全国首台“不文明游园行为管理”机器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