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凤庆县烟草开展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现场会推介适配农机
近日,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烟草***局(分公司)召开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现场会,邀请了8个农机供应商,提供涉及烤烟种植从播种、移栽到采收等10个环节的36台机械。
农机现场展示(资料图)。罗耀文 摄
现场会通过“赛马选型”方法筛选供应商,确立适应凤庆县烤烟发展需求的机型,推介适应山区地形特性的“普适化”农机,选用具备原地掉头及爬坡功能的便利农机,试点水肥一体化、植保等智能农机,探索移栽、覆膜和拔杆等新型农机。
多年来,凤庆县的农业机械化推广因山区地形地貌而受困。近年来由于种烟人口老龄化,实现机械化生产成为广大烟农的迫切需要。“以前来展示的农机多数是播种、起垄环节,今年在移栽、覆膜、拔杆等环节都有了新机型,感觉以后种烟会越来越轻松。”参加现场会的烟农王永森说。
“希望烟草***局举办更多这样的现场展示会,虽然年纪大的烟农对新事物的接受需要时间,但我们仍对未来充满信心。”来到现场的山东费县华源农业装备工贸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朱意友说。
参展商现场讲解农机功效(资料图)。罗耀文 摄
凤庆县烟草***局(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全面提升烟草机械化进程,公司将进一步优化农艺流程,整体提出宜机化农艺要求,对于移栽、覆膜、采收等环节,将通过农机农艺双向发力,在优化土地条件、采收次数等方面下功夫,实现农机农艺的有效对接。
下一步,凤庆县烟草***局(分公司)将在总结完善的基础上,以乡(镇)为单位,小范围、多频次举办农机农艺融合现场会,重点关注“以机适艺”和“以艺宜机”的机艺适配性,通过举办农机“赛马”活动,筛选出适宜当地发展的农机,并将其应用到区域机械化作业的薄弱环节,并与农机生产商共同筹划,对不适应烟叶生产技术要求的农机进行改造,以解决农机装备“水土不服”的问题。
河南洛宁:烟草农机农艺相融合 注入乡村发展新动能
农机轰隆隆,烟田冬耕忙。眼下已是寒冬时节,借着晴好天气,河南洛阳市洛宁县小界乡烟地里农机声“隆隆作响”,一眼望去,只见一辆辆拖拉机正开足马力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用机械化开展冬耕深翻又快又好,省工又省力!”小界乡烟农韦圆亮说道。
图为洛宁县烟田冬耕深翻作业场景(张雪摄)。
农机助力,烟农省力。机械化作业在烟田冬耕环节“大显身手”,这只是河南省洛宁县烟草***局(分公司)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洛宁县局(分公司)聚焦提高烟叶机械化水平,向高效作业、轻松种烟工作目标,深入推进农机农艺融合,不断加快全国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县建设步伐,烟叶生产机械化程度逐步提高、覆盖面逐步扩大,为降低烟农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提高烟叶均质化生产水平、推进烟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田宜机”,推进宜机化烟田改造
洛宁县地处豫西山区,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具备典型的“豫西烟区”生态环境特点,烟叶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山地地形以及南部丘陵地形,农机发展和推广受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典型的丘陵地形影响了机械的适应性,限制了农机农艺融合度。
实现农机下田,首先要稳定烟区烟田,合理规划,形成规模化种植。在此情况下,洛宁烟区立足基本农田和基本烟田保护制度,稳定基本种烟区域,完善设施配套,发挥资源聚焦效应;推进土地有序流转,实现合理轮作、连片种植,促进“烟叶 N”多种产业互补发展,打造百亩片、千亩方集中连片烟田,提高规模化水平。以烟田规模化为基础,在充分保护和利用好原有设施的基础上,以去埂并田为主,开展轻中度土地整理工作,机耕道路建设结合归并田块,去弯取直,减少纵横交错,减少机械作业死角,改善农机作业环境,着力解决机械作业“下田难”“作业难”问题,促进作业区烟田整体宜机化水平提升。
“以艺宜机”,构建宜机化烟草农业标准体系
为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洛宁烟区结合实际,积极构建宜机化烟草农业标准体系,通过农艺标准化,带动作业机械化。围绕三大作业场景,聚焦六个农艺环节,对技术标准体系内容进行讨论、研究、验证,参与制定了适合豫西烟区的《农机农艺融合操作规程》。针对烟叶生产用工多、劳动强度大的农艺环节,优先配置成熟适用的农业机械;针对机械化程度一般,适配度不高的生产环节,从农机适配性提升和农艺宜机化再造两方面开展研究。通过制定科学合理、适应性强的宜机化农艺标准技术规程,着力解决农艺与农机脱节问题,推动农艺向农机前进一步,促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
“以研促融”,加强农机研发试验
为了精准匹配适合洛宁烟区的烟草机械,在洛宁县王村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建设了农机农艺融合试验场,用来试验改进各环节烟草机械。从移栽到成熟采烤,不同类型、不同厂家的烟草机械在大面积作业前,需要先在这里进行反复的测试、改进。同时,充分发挥研发者、生产者和使用者的积极作用,有效融合烟农建议意见,对烟叶生产薄弱环节进行研发。
目前,农机农艺融合试验场测试改进了起垄施肥机、移栽机、除草机、植保机、采收机、装烟升降机等,研发了植保机器人和采收车,这些机械全部在王村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推广应用,机械化作业率达到90%以上。在此基础上,顺利承办了豫西片区农机农艺融合田间管理环节现场观摩会、豫西片区农机农艺机械化采收作业现场会,为洛宁烟区下步农机农艺融合工作指明了方向。
“以服促农”,稳步发展农机服务组织
近年来,洛宁烟区大力发展农机服务组织,以合作社为主体,完善服务机制,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体系,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促进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带动烟叶生产水平提升。在王村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设立农机租赁站和农机维修站,开展农机农艺培训和农机保养维修服务,“订单”开展农机作业,推动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逐步形成以农机服务为重点,发展综合农事服务的规模化经营模式,全域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助推资源利用、资产盘活、粮食生产和集体经济增收,实现多方受益、多元共赢。通过冬耕、整地、育苗、起垄施肥、移栽、覆膜、植保、中耕除草、打顶抹杈、采收、烘烤、拔杆12个环节机械化作业,烟农种烟平均用工从22个减到14个,实现了减工降本、提质增效。
“以农机农艺融合为突破口,提高烟叶生产机械化水平,向高效作业、轻松种烟迈进”已成为夯实烟叶产业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洛宁县局(分公司)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以国家级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县为引领,坚持因地制宜地发展丘陵山区农业机械,持续完善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发展农机服务组织,实现农艺、农田、农机、农服“四位一体”整体推进,全力提高丘陵山区农机农艺融合水平,为实现烟区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积极贡献烟草力量。
江西烟草大力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工作
为进一步推动农机农艺融合工作,近日,江西省烟草***局(公司)在峡江县举办了农机选型“赛马”展示会和农机农艺融合工作推进会。技术人员现场展示了各种农机具的使用方法,为设备采购工作提供参考。此次会议进一步推动了江西烟区农机农艺融合工作深入开展,为进一步提高农机与农艺适配水平、提升烟叶生产质效夯实了基础。
图为会议现场。
“融”出新图景!山东烟区以机械化助推烟草农业现代化
农机给力,种地省力。一台台大型拖拉机发动机轰鸣,一只只“铁牛”在纵横驰骋中深耕整地,齐整、高效……从冬到春,在山东省诸城市贾悦镇琅埠村烟田里,一番番热火朝天的生产备耕繁忙景象不断上演。
“与以前相比,现在烟田备耕省时又省力,这些拖拉机都装配了大马力动力系统和智能化导航系统,无论是作业质量还是效率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在烟田现场指挥调度农机作业的诸城市悦贾合作社经理王克荣说。
眼下,大马力、智能化已成为山东烟区烟草农业机械的显著特征。近年来,山东省烟草***局(公司)认真贯彻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战略部署,深入落实烟草农业机械化相关要求,聚焦全程全面机械化发展目标,积极优化农艺体系,整合农机装备,构建农服体系,以农机农艺融合激活烟叶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绘就现代烟草农业新图景。
高效率、高质量的机械化作业让种烟省时又省力。图为山东诸城烟区机械起垄现场 /潍坊市局(公司)供图
“双减”作业 倒逼宜机化农艺标准
“2023年,潍坊烟区大部分烟田做到了烟叶采收4次完成,有效减少了采收次数,示范区烟叶田间生产环节亩均用工由10.1个降低到7.8个,亩均专业化服务成本减少了200元左右,减工降本成效十分可观。”谈及成熟烟叶“四次采收”带来的变化,潍坊市局(公司)烟叶生产科科长王术科感到很有收获。
“四次采收”是烟叶四次轻简分层采收的简称,是山东烟区重点推广的“双减”作业中的一项内容。近年来,山东省局(公司)围绕“减采收次数、减作业次数”的烟叶生产“双减”作业,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协同研究制定《黄淮北方平原作业区农机农艺融合规程》,形成因地制宜的宜机化农艺标准体系,进一步助推了减工降本、提质增效。
“减采收次数”对烟株的营养供给、整体长势、成熟集中度都有很高要求,需要以烟叶生产各环节农艺标准精细优化、技术措施精准落地作为保障。为此,山东省局(公司)修订完善《烟草农业综合标准体系》,形成覆盖烟叶生产全程的技术标准89个,制定SOP29项,并为每个生产环节确立了明确清晰的农机农艺标准。
比如,在品种选择上,推广节间距大、适配性好的NC55、中川208等烤烟品种;在地块整理上,耕深要求达30cm以上,垄高30cm以上,垄距1.2m;在施肥方法上,推行“两增一减”、水肥一体,保障烟株营养均衡;在烟苗移栽上,实施集中移栽、合理密植,每亩移栽密度为1200至1300株,确保茎叶角度合理、集中成熟……
这些细致全面的农艺标准为实现“四次采收”、开展机械作业、降低烟叶机采损失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和农艺基础。
“减操作次数”是促进农艺优化、助推减工降本的另一重点。山东烟区从实际出发,对农事操作进行宜机化、简约化设计,通过落实大垄栽培、机械移栽、多环节一体化作业、绿色植保、机械采收和烟夹烘烤等技术,将烟叶生产全程的作业环节由21个精简至14个。
比如,示范推广起垄施肥覆膜铺管一体机,实现了起垄施肥、覆膜、铺管、喷药一体化作业,把原本的4个环节集成为1个,亩均减少用工0.3个;综合推广“‘三蜂一蝽’ 诱捕器 植物疫苗”病虫害防治技术,大田前期减少喷药1次,后期减少无人机飞防2次,亩均减少用工0.4个。
探索路径、试点先行。为形成覆盖面广、适用性强的烟叶生产农艺标准,山东省局(公司)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工作,在全省建立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县2个、四次轻简分层采收示范区17个,及时综合各省试验点情况,形成黄淮北方平原作业区宜机化生产试验报告,为全程机械化实施提供了指导依据。
重点攻关 配套高效化农机装备
2023年,山东烟区在烟叶采收过程中示范推广了一种名为“龙门架式单垄采收机”的作业机械。该机械具有制作成本低、操作简易、作业效率高、采收质量高的特点,将烟叶采收效率由1亩/人/天提升到了10亩/人/天,有效破解了一直以来烟区烟叶采收环节“无机可用”的难题,大幅度降低了采收工作的用工支出和劳动强度,获得一致好评。
持续改造提升农机满足农艺技术要求、减少生产用工是农机农艺融合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山东烟区坚持“研用”结合,积极搭建研发平台,全面加强适宜农机的研发配套,推进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
以突破机械作业薄弱环节、补齐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短板为重点,山东省局(公司)积极争取省政府支持,成立烟草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投入专项资金,支持烟草农机攻关研究;组建山东烟草农机农艺融合创新联盟,各地市成立专班,整合骨干力量,累计开展攻关研发项目21个,研发新型农机13种,获得专利授权22项。
其中,创新研发自走式移栽机、小型采收机和复合式作业机械,补齐了关键环节和丘陵山区机械短板,解决了“无机可用”“机不适地”瓶颈。在诸城建立数字烟田示范区,探索智能机械化,实现了智慧管理、精准作业,推进构建全程智慧农机作业标准和应用模式。
为加强专用适宜农机的配套,山东烟区实施“赛马选型”“单元推进”的农机推广策略,通过召开农机“赛马”现场会选择成熟定型的农机装备,以1500至2000亩为作业大单元、150至200亩为作业小单位推动农机资源合理配套,重点加强复合功能机械推广,研发应用旋耕起垄施肥一体机、打孔移栽一体机等多类复合机型,其中耕种一体机可一次完成9个工序,效率提高10倍。
与此同时,山东烟区积极加强政策引导支持,依托社会化服务企业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等资源,对作业周期较长、机械通用性较高的环节,以社会化服务为主,不再补贴采购相应农机;对于作业周期短、专业性强的移栽、采收机械,加大服务补贴力度,引导合作社和烟农自行购置,完善设备配套。截至目前,全省耕整地、起垄、植保等通用机械配套率达到98%以上,育苗、施肥、移栽等专用机械配套率达到57%。
搭建平台 推进社会化专业服务
“种烟比以前省心多了,不但各环节的机械配置齐全,专业化服务也很到位,有作业需求时,只需在手机上下单,机械服务队就能提供又快又好的专业服务。”山东临沂市沂水县沙沟镇柏山村烟农于新法对烟叶生产的机械化服务体系非常满意,他家2023年种植的80亩烤烟,各环节机械作业都是通过线上预约专业服务队开展的,方便又放心。
好设备加好服务,赢得好口碑和好信誉。长期以来,山东烟区坚持机械配置与机械服务并重,建立农机配置和服务标准,整合烟农合作社和社会化农机服务组织多方资源,搭建起“一站式”服务平台,为烟区烟农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高质量的农机作业托管服务。
在烟叶生产服务过程中,山东烟区将烟农合作社作为农机专业化服务组织的主体,依托自主研发配套的智慧烟叶系统,邀请本地大型农服公司、农机合作社入驻服务平台,建立以农机准入、农机推广、农机服务、作业质量评价为主要内容的烟草农机推广服务体系,以平台推进专业服务市场化。
在每个烟叶生产环节之前,烟农合作社负责统计机械化服务需求,烟农按照实际需要自行选择服务并下订单。烟农合作社协调社会化农机服务组织与烟农签订服务协议,明确作业服务时间、作业量、作业区域、作业质量,生成作业订单,派出农机手,布置作业任务。完成作业后,种植户填写作业完成确认单,并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价。
近年来,通过农机作业托管服务的开展,山东烟区烟叶生产机械化作业率明显提高,烟叶生产成本有效降低。据统计,2023年,山东烟区耕整地、育苗、起垄、施肥、中耕机械化作业率分别达到99%、100%、97%、94%和87%。
“农机农艺融合是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基础保障,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下一步,我们将持续锚定农机农艺融合,突出全程全面高效,进一步完善规程、提高效率、优化服务,以机械化助推烟草农业现代化,努力开创山东烟叶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山东省局(公司)烟叶管理处处长苏建东表示。
陕西宝鸡烟草:机艺融合增效 数字烟田增收
去年以来,陕西省宝鸡市烟草***局(公司)深入贯彻落实行业农机农艺融合工作部署,积极构建“机艺田服”融合发展的机械化生产系统,推动烟叶生产走上高质高效的全程机械化之路,烟草农业现代化建设迈出新步伐。
宝鸡市烟草***局(公司)协同地方政府实施土地流转,开展撂荒地整治和布局优化,推进烟叶集中连片种植和宜机化烟田建设,夯实机械化作业基础。建成农机农艺融合核心示范村2个、千亩示范村12个,宜机化集中连片烟田占比70%以上。
他们积极推广适用农机,通过“赛马选型”,筛选适合地形特点的“普适化”农具及便利化小型农机具,试点应用无人驾驶农机和无人机高效植保智能农机,探索机具打顶抹杈、装烟、分级打捆;实施小改小革,推广符合湿润苗盘的自动装盘播种机,试点研制起垄挖窝一体机,与科研单位、农机公司合作攻关高效移栽装置,研究数控原地掉头、爬坡功能等。烟区实现机械整地、起垄、中耕、植保100%,机械覆膜、机具栽烟95%以上,亩均节约用工成本450元。
紧扣生产实际,宝鸡市局(公司)通过调整作业流程方式、农艺技术参数,提升农艺适配农机水平。科学制定生产重点环节宜机化标准技术规程,总结形成手持移栽器“烤烟移栽五步法”操作流程和机械覆膜技术规程,烟叶标准化轻简化生产水平持续提升。
在此基础上,他们改进农服模式,坚持数字驱动,建设现代烟草农业智慧调度中心,打造“云棚”“云田”数字化平台和“田间气象站”,实时、精准、可视化监测苗情、墒情及病虫害、气象情况,以“数字烟田”赋能生产决策、组织管理、农机推广、服务烟农;推广“一部手机种好烟”移动应用,开发“成美慧农”平台,提供农机、政策、技术等服务,实现“种烟信息一键获取、种烟事项一键办理”;培育多元化服务主体,提升烟叶专业合作社、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社会化农机合作社建设水平,烟区农机专业化服务覆盖面积达80%以上,助力生产降本增效、烟农轻松种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