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安龙县“烤烟 ”豆苗种植示范点进入采收期
近日,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兴隆烟站农耕园示范片区680亩“烤烟 ”豆苗种植示范点进入采收期, 村民抢抓良好天气开始采摘豌豆尖。近年来,“烤烟 ”多元产业项目有效带动村民回乡创业及5000余人次就业,并大力发展订单蔬菜产业,积极助力乡村振兴。
贵州安龙烟区:大力发展烟后蔬菜种植产业
近日,贵州省安龙县春潭街道安比烤烟示范区700亩松花菜进入采摘期,烟农抢抓晴好天气进行采摘、管护。近年来,安龙烟区立足生态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烟后蔬菜种植产业,促进农业增效、烟农增收。
贵州安龙县烟草以“1 5 N”模式开展科技项目实验示范工作
3月24日,贵州省黔西南州烟草***局(公司)落实科技项目实验地块1800余亩,明确项目负责人。为保障实验示范科学、可持续,实验结果准确、精准,黔西南烟草将紧紧围绕“1 5 N”模式开展科技项目实验示范工作。
“1”是指一个科技项目明确一位直接负责人。把实验过程记录、实验数据收集、实验结果的统计明确责任到个人。通过建立健全实验项目考核机制,提高直接责任人的行动力,严格按照实验方案持续推进实验示范工作;实行积分抢单制提高责任人的积极性,对示范效果好,实验结果准确的责任人可以申请绩效加分。
“5”是指五大专业化环节。依托安龙县金叶烤烟合作社,以专业化服务开展为载体,充分利用各专业化服务技术人才,保障科技示范项目落地高效、实施精准、技术准确。
“N”是指N个科技示范户。落实试验示范涉及全县所有烟叶站,种植主体多,管理难度大。科技示范户严格按照烟叶生产标准体系开展工作落实,严格执行备耕备栽管理规范,严格按照“1 5 N”烟叶精益生产标准执行,推动科技实验示范工作高质量发展。
云南华坪:烟杆上的“黄金豆”
时下正值豌豆上市季节,在云南省华坪县通达乡维新村的连片种植区,一株株绿油油的豌豆藤密集缠绕在上一季收成后的烟杆上,碧绿饱满的豆荚看上去令人垂涎欲滴,散发着诱人的鲜香……这是华坪县烟草公司和各烟区乡镇助力广大烟农发展烟后经济增收致富的真实写照之一。
村民在采摘甜脆豌豆 摄/杨世祥
近年来,华坪县烟草企业和通达乡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优势,重点培植“烤烟 豌豆”两大产业,采取“烟豆轮作”方式,让土地不闲置,助力群众走上致富路。进入12月,通达乡9820亩豌豆迎来丰收,一片郁郁葱葱的豌豆长势喜人,处处是村民采收豌豆、商贩收购豌豆的喜人景象。小小豌豆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黄金豆”。
烟杆上的甜脆豌豆 摄/杨世祥
甜脆豌豆果实饱满、入口清甜,烹饪方式多样,老少皆宜,深受食客喜爱,既是餐桌上的绿色食品,也是村民增收的“黄金豆”。通达乡烟办主任兰华荣说:“烟后套种豌豆种植技术,是在烤烟采收中后期的烟墒上直接套种豌豆,利用田间烟杆进行拉线,作为豆蔓架材。此项种植技术既提早豌豆种植节令、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复种指数,又节约架材成本,充分利用烟地的剩余肥力,促进豌豆生长。”
清晨,迎着冬日的暖阳,走进通达乡通达村田间地头,一排排整齐的“绿篱笆”映入眼帘,枝条上挂满了一串串带着粉霜、鲜嫩翠绿的豆荚。村民蔡礼富正来回穿梭在成行的豆苗间,娴熟地采摘着成熟的豆荚。“我家今年种了13亩甜脆豌豆,按照现在的价格预计收入在六七万左右。”蔡礼富说。
烟农采摘待售的鲜豌豆 摄/杨世祥
通达乡副乡长樊廷明说:“今年通达乡累计推广种植冬早豌豆9820亩,预计总产值在2000万元以上。下一步,通达乡将继续做好搭架豌豆的推广种植,真正将豌豆产业发展成让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金豆豆’。”
地处华坪县大山深处的通达乡曾是省级贫困乡,由于山高谷深、山坡陡峭,村民依靠种植增收的潜力有限,加之缺乏先进的种植技术,村民收入不稳定。为了提升产业支撑力,让广大群众能够实现持续增收,近年来通达乡充分利用烟草部门建设的水库、管网、沟渠、塘坝等基础灌溉设施,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本地气候特征、交通及资源优势,积极引导群众开展豌豆试种。
遍布全乡的豌豆地 摄/杨世祥
试种成功后,通达乡又把豌豆产业和传统烤烟产业结合,在烟田套种豌豆。同时,他们还通过“***支部 合作社 公司 农户”的发展模式,在各村推广种植豌豆,形成优势特色产业。如今,豌豆种植已成为全乡的重要产业之一,小小的“绿豌豆”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豆”。
“以前我们除了烤烟,就种玉米和小麦,但由于山高水冷,玉米和小麦产量低,经济效益不理想。现在有政府鼓励扶持,开始种冬早甜脆豌豆,市场需求大,价格也好,我们的收入也越来越高,日子越过越好了。”正在田里采摘豌豆的傈僳族村民王志祥高兴地说道。
碧绿饱满的豆荚 摄/杨世祥
华坪县烟草***局(分公司)乡村振兴通达村驻村队员刘崇辉说:“发展种植甜脆豌豆,我们驻村队工作重点在引导种植、病害防治培训和沟通客商收购上下功夫。通达乡的甜脆豌豆质优价好市场俏,很受攀西地区和成都客商的青睐。发展烟后豌豆种植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攻坚的成果,推进了乡村振兴,特别是我们的监测户有了更好的经济保障,我感到很欣慰。”
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重新镇:“五举措”推动烤烟产业高质量发展
烤烟产业是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重新镇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该镇特色优势产业和订单农业,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财政增税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2020年,该镇按照“打造重新烟海形象和农民得实惠、财政得增收、企业得增效”的烤烟发展思路,全镇完成烤烟种植1.6万亩,占全镇旱地面积的20.3%;收购烟叶3.9万担,完成计划任务数3.5万担的111%;担烟均价1513.7元,同比增加44.6元;收购资金5977.5万元,同比增加846.6万元;上缴烟叶税1195万元。烟农户均增收8万余元,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一、科学规划布局,合理开展轮作
一是全镇科学规划基本烟田4万亩,建立相对稳定的烤烟“根据地”。着力优化基本烟田布局,将烟叶种植向相对集中的产业区、相对集中连片的好田好土、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烟田转移,杜绝零星种植、陡坡瘦地种植,避免烟叶生产计划浪费,做到区域清晰、土块连片。二是合理开展烤烟等作物轮作。科学预留一定的基本烟田实行烤烟与其他适宜种植的农作物轮作,提高烟叶的防病抗病能力。
二、夯实干部责任,狠抓面积落实
一是及时召开全镇烤烟产业工作专题会议进行安排和宣传动员。围绕目标任务,结合实际,合理分配,将烟叶计划、种植面积等任务落实到村、到组、到户、到地块,将责任落实到具体干部肩上。二是种烟地块落实情况实行“日调度”通报制度。每天统计种植地块落实情况,以与农户签订的烤烟种植合同为准,由镇***委主要领导亲自调度,有效加快工作进度,确保目标任务完成。三是成立专项督查组进行督查。镇组织由镇***委书记、镇长、纪委书记为组长的3个督查组深入田间地头,对落实种烟地块情况进行督查,避免虚报浮夸种植面积的情况,确保种足种实。
三、狠抓协调服务,提升质量效益
一是狠抓***支部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发挥***支部领办合作社服务烤烟生产的示范引领作用,着重抓好烟地深翻、条施起垄、井窖移栽、成熟采烤等关键环节的服务工作,在增加合作社收入的同时,有效带动全镇烤烟栽种和烘烤技术的提升。二是加强烤烟技术培训。特别是加快职业烟农队伍建设,切实加大对烟农的教育培训力度和技术指导力度,着力培育壮大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的烟农队伍。三是强化沟通联动。在年初,加强与金融机购协调,畅通烟农贷款渠道,保障烟农有资金投入。在烟叶收购前期,加强与县烟草局沟通,设计好收购各个环节,服务好烟农,保障烟农收入稳定。四是完善配套服务。立足烤烟产业用工量大的实际,我镇成立了劳务合作社,脱贫户的劳动力优先加入劳务合作社,这样既保障烤烟栽种和采收的用工量,又切实增加脱贫群众的收入。五是积极引导群众加快土地流转。动员农户积极进行土地流转,围绕基本烟田优化植烟地块,逐步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率,切实降低种烟成本,增加烟农收入。
四、建好管好设施设备,降低产业投入成本
一是组织开展烟区防雹作业。重新镇是烤烟大镇,在无防冰雹炮站的情况下,积极协调县气象局开展移动防雹作业,尽最大努力减少烟农灾害损失。同时,我镇积极向县级申报,在重新镇新建防冰雹炮站。目前,该申报已获县级批准,即将开工建设。二是积极推进烤烟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耕地保护有关政策,在依法依规前提下优先审批烟农新建烤房的申请。三是明确烟叶基础设施设备管护责任主体。按照“建管并重、用管结合”原则和“谁所有、谁受益、谁管护”的要求,将烟水配套工程、标准化育苗大棚、大型机械等明确管护责任主体,完善管护机制。
五、用好用足惠民政策,提高烟农生产积极性
一是抓好农业保险工作。全面落实烟叶种植保险政策,烟叶保险是烟农的“保护伞”,协调保险公司为烟农及时足额理赔,最大限度降低种烟风险。二是加大烟叶政策宣传力度。向烟农及时宣传上等烟叶补贴、地膜回收和专业化烘烤等专项补贴政策,积极调动烟农生产积极性,有效提高烟农的生产水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