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分类

火神电子烟烟雾(电子烟吸不出来烟雾怎么办)

admin10个月前5浏览0评论

火神电子烟烟雾中检测到尼古丁,这一结果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尼古丁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空气中的浓度越高,人吸入后就会产生强烈的***感,从而导致呼吸道不适。但是,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科学的证实。不过,有研究表明,烟草中含有大量的尼古丁,它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人体,,对肺部造成伤害。所以,吸烟的人患肺癌的几率比不吸烟的人高很多。因此,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最好戒烟。

焦作火神庙

火的发现,对于远古的人类来说意义非凡。那时,灌木野草丛生,野兽出没,人们用火赶走了野兽,烧熟了食物,冶炼出了太行铁器,用火加太行之土,制出了用以生活的陶器,刀耕火种得到了赖以生存的粮食……在远古神话中,人们将这归功于火的管理者重、黎、吴回弟兄三个,为纪念他们修筑了很多火神庙。常庄火神庙是人民路上唯一的文物保护单位,古老的建筑与众多的历史传说,使火神庙显得神秘和多彩。火神庙整体布局古朴自然,结构为紧凑的明清代建筑式样。大殿、拜殿、龙头碑层次分明,二代古杨、碑良好,古经幢、石鼎、石狮、戏台将古庙衬托得分外庄严肃穆。在这喧闹的市区,给人一种动中有静、静中深沉之感。

2014年新店村火神庙庙会 来源来源于焦作日报

1、新店村火神庙位于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王褚乡新店村火神庙位于解放区普济路(原西环路)新店村口向北30米路西,大门坐西朝东,门楣上大书“火神庙”三个字,门前有两尊一人多高的石狮子。全国各地兴建有许多火神庙,距离新店村比较近的东有山阳区恩村乡常庄村火神庙,西有新区阳庙镇沈鹿宿村火神庙。

走进火神庙大门,穿过门洞,首先看到右手边竖立着大大小小、高高低低七通旧石碑,风侵雨蚀,斑驳发白,字迹模糊,大意是记载修建某某大殿,落款时间还很清晰,都是康熙年间。对面左边是伙房,再往前走,进入院内,场地宽阔,便于举行各种集体活动。抬头向北望去,就是坐北朝南的火神大殿,高高的台基很是显眼,大殿为三间,这是火神庙的主体建筑真君宝殿,面阔三间,单檐悬山顶,顶部覆盖黄绿色琉璃瓦,脊中置宝葫芦,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来到殿内,大殿正中供奉着火神塑像,火神又叫火神真君,火神庙香火鼎盛,十分灵验。这里有一个小时候听奶奶讲过的新店村家喻户晓的古老传说:有一年的农历正月初八,火神庙会,要搭戏台,庙里没有苇席,主事人到一个贩卖苇席的大财主家借苇席。但这个财主非常吝啬,爱财如命,他哪里肯借。财主刚把来人撵走,家中便烟雾四起,财主这才知道得罪了火神,便马上将苇席送到火神庙,很快也就火灭烟消,老百姓们说那是火神吓那财主的。从此以后,方圆几公里到火神庙进香的善男信女更是熙熙攘攘,络绎不绝了。另外大殿内左、右边还供奉着手里拿着刀、剑的武将。

火神庙的主体建筑是真君宝殿,殿前有宽宽的拜台,拜***边东西两侧有两座配殿:东配殿为药王孙真殿,三间,供奉药王孙思邈;西配殿为祖师殿,三间,供奉着伍瘟神。原来整个火神庙占地约4亩,上世纪90年代,为支持市政规划建设普济路,庙宇面积缩小了四分之三,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空间,随后分别在院内西南角建起了玉帝殿,东北角建起了送子奶奶、阎君、三仙姑殿,西北角建起了释迦牟尼殿,虽然诸神居住面积比之前小了许多,但总算是“有家可归”了。由于规划比较合理,现在的庙宇看起来更加显得布局严谨、错落有致、小巧玲珑。我来到西厢房的北头,这里靠西院墙一排竖立着十六通比较具有文物价值的古石碑,地上还横七竖八地躺着几通石碑,都是年代久远、行将破碎,我弯下腰仔细辨认,很想寻找到大庙拆迁时曾经见过的落款北魏时期的那通石碑,当时那通石碑的大意是记载建庙起因的,遗憾的是没有找到。现在这些古碑均是康熙、道光、嘉庆年间的。

在抗日战争年代,火神庙也为革命出过一分力。1945年,焦作第一次解放时,***团(归属成立于博爱寨卜昌的九纵)的“灰八路”作战勇敢,战斗力强,当时指挥部、战时医院、大伙房就驻扎在火神庙,多数人操山西口音,新店村里很多人还帮助他们做饭、抬伤员,由于武器落后,攻打碉堡时损失不小。在社会主义大建设时代,火神庙出的力就更大了,大跃进时,火神庙还很完整,山门坐北朝南,门前有一对一人多高的铁狮子,我推断应该与现在庙门前的石狮子大小相仿,为了大办钢铁,铁狮子投身进了熊熊的高炉。

2、焦作沈鹿宿火神庙,位于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阳庙镇沈鹿宿村南街,创建于明末清初,重修集中于康乾盛世,殿内碑刻记载重修于"康熙十三年",距今约四百年的历史了。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三为火神生日,届时,远近群众都来火神庙为火神庆祝生日,热闹非凡。每年正月初八为相传多年的领羊会,四面八方的群众前来赶庙会,场面热闹非凡。庙内雕梁画栋,神像栩栩如生,还保留有清朝大学士纪晓岚的书法。在革命战争年代,火神庙作为***支部指挥所,也为革命出了一份力。

现存有大殿、拜殿、山门以及孙真殿、瘟神殿等。为娱神娱人,创建戏楼,并多次重修。现存的戏曲碑刻记述了戏楼创建、重修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的戏曲文化。尤其是 裁戏 蓄资重修戏楼,成为乡民社会鲜有的筹资途径和方式

山门(照片来源于网络)

3、常庄火神庙位于焦作市山阳区人民路与长恩路交汇处西南。火神庙扩建于清康熙五十年仲冬,即公元1712年,当时由一庄之主赵之仁、李福董等领头,创建大殿、拜殿、配殿,置齐了如钟、鼓等,泥塑了大型火神群像。自此,常庄火神庙威名远扬,一年一度的庙会享誉百里内外,当地盛名的“常庄香”即从此时开始。火神庙占地约三亩,论规模不算大,论形式也一般,与焦作众多火神庙几乎一样,但其传说、造型与其他火神庙又有所不同,且与史书及报刊资料,如《史记》有诸多相符之处。

  火神原起东方,居于中原,其孙樊,是为昆吾,封地在今河南省中北部、山西省东南部,以原怀庆府、卫辉府为中心的地区,火神即活动于此,焦作就处在这个中心,火神的传说、火神的故事、火神所建的丰功伟业就从这里兴起而流传于世。在焦作一代流传的民间传说中,火神爷弟兄仨,艾曲老大,郭店***,常庄老三,三眼六臂造型相似的火神塑像,在传说中被分成了弟兄仨。据《国语·楚语下》记载,火神爷确实有弟兄仨,老大叫“重”,***叫“黎”,老三叫“吴回”。重、黎在年轻时,曾协助黄帝管理天下大事,又在其祖父颛顼帝时期,奉其祖父之旨意,干出了轰轰烈烈的大事。重用手把天高高托起,黎用手按住大地,拼命地往下按,断绝了天地间的通路,从此重成了司天的大神,黎成了司地的大神。在帝喾时期“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也称祝融为火神,其因即来源于此。重、黎卒后由其三弟吴回继任火正祝融。因其弟兄仨的卓越功劳,古书《白虎通》举荐祝融为三皇之一。三皇五帝中的三皇有五种说法,此说法为其中之一。

  常庄火神庙的庙会为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二,有近三百年的历史,是当地有名的庙会之一。这天,多数年份往往从年后开始,有狂风大作、飞沙走石的天气。据此人们说:老三年轻,性傲暴躁,脾气不好。此种天气状况、此种性格及面部表情暴怒的塑像,三者在此得到了统一,内在联系在此达到了显现。

焦作是火神祝融的主要活动地区,三眼六臂为黄河以北火神塑像的基本特征。鉴于火神祝融的巨大贡献,人们将弟兄仨各自不同的特点、非凡的本事聚在一起,化为一身来敬祀。常庄火神庙的塑像在这一方面更有代表性及特殊性,是焦作火神文化在此领域的精华。大殿中那高大完美的火神塑像都有着特定的含义。

三眼六臂,是火神祝融的化身,隐喻重、黎、吴回弟兄三个。圆眼三眼,怒容满面,是重、黎“绝地天通”之时,全力往上托天、拼命往下按地瞬间迸发的表情。木作尺,此称量天尺,是管天之神“重”管理天用的法宝,此物具有“神尺一展三千丈,庹量九天在瞬间”的神功,为常庄火神塑像所独有。火葫芦、神器,为太行所产,功能繁多,经千年神化而成,是远古时人们用以贮火、放火、威力无穷的宝贝,是火神身份的象征。火圈,此处称乾坤圈,此物产于太行山系云台山中,为地下红石经九九八十一次的精炼,吸天地精华而成,有万能神功,可安天下。火葫芦、火圈为地之产物,代表着“黎”。剑是降妖剑,传说是太行古国——昆吾国的太行特产,由太行红石冶炼而成,为古时四大名剑之一,削铁如泥,锋利无比。此剑一出可斩天下妖魔鬼怪,可镇东西南北,可保四方平安。双手所持笏板,此为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板,是吴回载誉入天庭,代表弟兄仨上朝时所用,是管天、镇地、安民之奇宝。其他庙宇塑像,手中武器有火龙、火弓火箭、神斧……都代表火神祝融的威力。三眼看天下雄风镇四方,六臂显神威一举定乾坤,这就是当年火神八面威风的写照。

据考证,火神和历史人物的联系也有不同的说法,有说是炎帝,有说是炎帝之孙祝融,也有说是罗宣者,但多数以祝融为火神的代表。比如:南岳衡山的主峰祝融峰和近来山西省左权县建设的祝融公园(内有祝融祠),更多祭拜火神的庙宇就直接称火神庙,不管怎么称呼,说的都是同一件事。历史上建火神庙的多半是基于对火的畏惧,因为过去的建筑多半是木造,极易遭火灾,建火神庙是希望得到火神庇佑,免受火灾的肆虐。对抗火灾,除了拜火神跟火神搞好关系之外,也有建玄天上帝庙来达到这个目的的。原名真武的玄天上帝是来自北方的神明,北方属“水”,五行中“水”可克“火”,因此祭拜玄天上帝来对抗火灾也是符合逻辑的。早年,火神信仰在焦作家喻户晓,社火庙会活动红火热闹,但涉及远古的文字记载却少之更少,太多的非文字资料都在朴素的庙貌、传说与塑像造型及社火的表演形式之中。破译常庄火神庙众多含蓄的表象,发现的是被承载千古的秘密,解读的是深奥的典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