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分类

2020电子烟市场_2020电子烟最新法规

admin11个月前9浏览0评论

一、电子烟的未来市场究竟会是怎样的呢?

优质答案1:

近年来。电子烟行业持续火热,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电子烟突然变成了网红,蓝莓、菠萝、水蜜桃、绿豆冰棒、柠檬茶……说到这些,不少人会联想到口香糖或是冰淇淋,却几乎没人能想到,这些全都是电子烟推出的新口味。上市多年的电子烟今年突然热度飙升,成了备受追捧的创投领域。


伴随人们对健康生活的关注及各国禁烟措施的加强,传统卷烟市场增长乏力,以年轻人群为消费主力的电子烟市场在市场上呈现显着上升的趋势。中国电子烟的生产***已经形成成熟的产业链体系,行业前景广阔。据可靠数据初步测算2018年中国电子烟产量将超22亿支,达到了22.29亿支,同比增长35%。

中国是电子烟的最大生产地,中国出口的电子烟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且高度集中于深圳的企业。目前已经形成了由惠州吉瑞、深圳捷仕博、深圳斯莫克、深圳合元科技等早期进入者组成的第一梯队,以众多中型企业和大型贸易商为主的第二梯队,以众多小型企业和贸易商为主的第三梯队的企业竞争格局。从目前的的情况来看,电子烟行业处于初期完全竞争局面,不仅企业数量非常多,而且价格竞争非常激烈,包括众多的中小企业和贸易商,由于规模实力都比较低,目前难以与优势企业进行抗衡。


电子烟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 随着环保理念的提升,政府和公共组织日益重视环保和健康问题,社会健康意识也将逐渐提高,推动电子烟的需求,打破人们对传统烟草的消费格局;

  • 烟草税率的提高,同时提高了烟草企业的成本和烟草售价,烟民负担加重,将改变企业和用户的习惯,将眼光转向电子烟类产品;

  •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电子烟的大规模量产,电子烟的价格趋向大众化,长期使用比传统烟草花费更低,性价比不断提高;

  • 中国烟民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但电子烟消费量却不足全球的百分之十,国内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当然,电子烟和传统卷烟一样,有害身心健康,所以站在非商业的角度建议大家尽早戒烟。

优质答案2:

国内电子烟自主品牌开始兴起

中国的电子烟出现于2004年,由中国药剂师韩力发明,其本来目的是为了帮助父亲戒烟。同年,韩立创立了电子烟品牌“如烟”,并创下了十分优异的市场表现:在成立三年内,如烟的年销售额就超过了10亿元,年销售量超过了30万支。但随着2006年央视曝光如烟戒烟效果和安全性***,引来口诛笔伐的如烟只能放弃国内市场,出口转外销。但由于没有形成完善海外市场渠道的如烟很快败给国外品牌JUUL和国际烟草巨头,2013年如烟被帝国烟草低价收购。

2009年后,随着电子烟在西方国家的兴起,当时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接到了大量电子烟代工厂的订单,根据纽约时报的数据,以深圳为核心的电子烟供应链为全球电子烟市场提供了超过3亿支大概90%的电子烟。

2018年起,电子烟国内市场逐渐变得炙手可热,国内市场逐渐不再拘泥于仅仅做海外品牌的代工工作,国内许多厂商开始创立自己的电子烟品牌。其中,被被视为行业内龙头的悦刻就是在这一年成立的,经过不断发展,用三年时间在2021年1月完成了上市。

2021年国内电子烟***企业超1200家

2021年末,由中国电子商会电子烟行业委员会主办的"2021第五届国际电子烟产业高峰论坛"在深圳隆重举行。在高峰论坛上,中国电子商会电子烟行业委员会、卷卷智库联合发布了《2021电子烟产业蓝皮书》。根据《蓝皮书》的数据,截至2021年末,我国国内共有电子烟***及品牌相关企业超过1500家,其中,***商企业1200余家,电子烟品牌企业200余家以及120家左右的烟油企业。

中国电子烟消费人群规模在770万人左右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的数据,中国烟民中电子烟使用者的渗透率在2020年起快速上升,2021年末预计达到2.2%左右。

国家卫生健康委在2021年5月28日发布了《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报告》中指出,我国15岁及以上人群的吸烟率为26.6%。据此测算,2021年末,我国电子烟消费人群的规模在770万人左右。

2021年我国电子烟市场规模接近200亿元

电子烟诞生已有近20年,但从小众亚文化走向大众生活却只是近5年的事。随着近期各类监管政策发布,中国电子烟行业也站重要的历史节点。2021年12月17日,在第五届国际电子烟产业高峰论坛上,电子烟行业媒体卷卷智库与电中国电子商会电子烟行业委员会在论坛上发布了《2021电子烟产业蓝皮书》。根据《2021电子烟产业蓝皮书》的数据,2021年中国电子烟行业的市场规模达到了197亿元,同比增长36%。

——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子烟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二、中国电子烟行业发展潜力有多大?

优质答案1:

电子烟其实是互联网创业的又一次转世轮回。

风口一直在变,但流量为先的商业模式却从未改变。对于很多互联网人而言,有了流量的魔法棒,再无趣的产品也能熠熠生辉,再大的市场也能咬碎嚼烂。


进入电子烟产业后,互联网人将手机、网约车、区块链等发展之初的一套也带了过来:利用网络,通过铺天盖地的营销或有影响力的个人IP,快速进入市场并捕获消费者;在技术上不做底层发明,最多只进行浅层创新;生产供应链完全依靠外部代工。

更简单地说,就是:广告和销售两头在线,技术和生产两头在外。

在产品端:首先选择使用方便、口味更多的雾化型小烟,而烟杆、烟油等零部件完全依赖代工厂生产。悦刻、柚子等品牌还会进行烟杆设计、烟油选择,算是电子烟中的“小米”;但更多想要快速进场的品牌则完全依靠代工厂的公模制作。

之前,互联网人造手机,靠的是深圳完善的电子产业链;现在造电子烟,这些人仍然一身轻资产上阵,抱紧沙井这棵大树。


但因为电子烟的特殊性,国家介入到来得更早,让互联网迷思更早被打破。

摄影:立方知造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