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分类

电子烟有点呛呛(电子烟有点辣)

admin9个月前8浏览0评论

电子烟有点呛呛的。我说,这是电子烟,不是香烟。他说,你怎么知道?我说,我闻到的。他说,你不是说,你不抽烟吗?我说,我不抽烟。他说,那你为什什么还要抽电子烟?我说,我想试试。他说,你抽电子烟,我就给你买一包。我说,不用了,我自己买就行了。他说,那好吧,我就给你买一包。。我问他,你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他说,没有,我只是想试试。我说,那你就抽吧,我不反对。

一、“呛”字的本义是什么?

呛  (呛)  qiāng  (1)ㄑㄧㄤˉ  (2)水或食物进入气管引起不适或咳嗽而突然喷出。  (3)咳嗽。  (4)鸟食。  (5)愚蠢的样子:~哼。  (6)郑码:JOYY,U:545B,GBK:C7BA  (7)笔画数:7,部首:口,笔顺编号:2513455  geyu  参考词汇  --------------------------------------------------------------------------------  chokeirritate  基本词义  --------------------------------------------------------------------------------  呛  (呛)  qiàng  (1)ㄑㄧㄤˋ  (2)有***性的气味使鼻、嗓等器官感到不舒服。  (3)郑码:JOYY,U:545B,GBK:C7BA  (4)笔画数:7,部首:口,笔顺编号:2513455  参考词汇  --------------------------------------------------------------------------------  chokeirritate  详细注解  --------------------------------------------------------------------------------  呛  呛  qiāng  [动]  鸟啄食物[peck]  呛,鸟食。——《玉篇》  词性变化  --------------------------------------------------------------------------------  呛  呛  qiāng  [形]  (1)愚笨[foolish]。如:呛哼(愚蠢而怯弱的样子)  (2)另见qiàng  常用词组  --------------------------------------------------------------------------------  呛咕  qiānggu  [discuss][方]∶在一起议论  工作怎么安排,大伙一块儿呛咕呛咕吧  呛呛  qiāngqiāng  [makearacket]吵嚷;吵吵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乱呛呛一阵,还是没谱儿  基本词义  --------------------------------------------------------------------------------  呛  呛  qiàng  [动]  (1)有***性的气体进入嗅觉器官、呼吸器官或视觉器官,使人感觉难受[irritatetherespiratory***ans]。如:呛鼻子;呛眼睛;呛得咳嗽;呛人(因某种气味的***而使人难受;又比喻说话有火气,生硬而尖刻);烟呛人;尘土呛人  (2)吃、喝或游泳时水或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又突然喷出[choke]。如:呛咳(气逆而咳);呛喀(呛喀);呛嗽(咳嗽);呛呕(呛咳而引起呕吐)  (3)难受[feelunwell]。如:冻的够呛  (4)受,忍受[bear]  没出过远门,怕呛不住。——靳以《到佛子岭去》  (5)又如:呛劲(憋足劲头,奋力)  (6)[方]∶吃,大吃[eat;eatextravagantly]  让同志们饱饱地呛上一顿。——郭澄清《大刀记》  (7)[方]出言挑衅。  常见台湾新闻用词,如:呛声,呛扁。  

二、“连坐式孝顺”让子女很反感,老人却认为理所当然,你认为呢?

优质答案1:

有一次回家过节,推门进入我的房间,中间赫然摆着几大块***板,瞬间暴怒,忍不住吼起来:为什么要在我的房间放***?我妈妈闻讯过来,陪着笑说这还是板,你就当它是普通木头,再说了,见棺发财,没事的!

我爸躲在他房间没出来,我知道肯定是他干的,所以就直接去他房间质问:

您不知道现在的规定吗?你不可能土葬!您和妈妈百年之后,如果是在医院离开,是直接去殡仪馆和***场的,没有机会拉去农村!

他说,我知道啊,单位门口通告栏都贴了。

我说,那你为什么要那么执着呢?非要和政策过不去?

我不是不孝顺,我之所以对我爸说话那么冲是有原因的。他在恢复高考后读了大学,然后一辈子在事业单位,可是,他对土葬有深刻执念,他的执念也影响了我妈。

自从退休后,他们就偷偷讨论过这个问题很多次了。按照我爸爸观察到的,他发现有些退休的同事,在病重之后,就不抢救了,让子女带回农村,然后在乡下离世,就顺理成章土葬。

为此,他甚至告诉我妈,以后他病得严重的话,不要通知子女,就找一辆车,把他拉回乡下,让他在那里离开。

我妈偷偷把这事告诉我,我当时暴脾气立即就上来了:

您离开乡下快50年了,突然在走之前回去,在堂兄弟的家离开,这算怎么回事?您有没有想过,人家的孩子会害怕?

而且,生病了不想着好好治疗,竟然想着偷偷回乡下等死,你让我们做子女的,怎么面对自己的良心?

我爸爸从小到大最宠我,看我怒了,基本上什么事情都会让步,他当时就答应我,不会再考虑土葬的事情了。

但没想到,他竟然偷偷地买了棺木,这不是想着土葬吗?我回房间数了一下数目,10块板,那是两幅***的数量,看来他连我妈的也算上了。

我正要返回爸爸房间,继续唠叨他,他自己主动走过来说,你不要生气了,这是我给你三伯父和三伯母准备的。

我去柳州旅游,看到大家都在讨论说***板好,我就给买了。

他这么一说,我就彻底放心了,因为我爸爸最喜欢给三伯父买东西,只要他认为三伯父需要的,他都会立即去买。

只是,为什么板子买来了不直接拉回乡下,要放在我房间呢?妈妈告诉我,爸爸担心把板子拉回乡下,三伯父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重病,会因此影响他心情,所以就暂且放我家了。

而且,妈妈还安慰我说,以前在乡下,很多人家里有老人,都会提前准备棺木,那是很正常的,不用害怕。

我想了想,反正我不常回家,房间长期空着,板子放在我房间不影响什么,于是我也就没再生气了。

其实,我爸爸为了帮三伯父,曾做过很多过分的事情,比买***板令人难以接受多了。记得有一次,三伯父肺结核住院,三伯父的儿子(也就是我堂哥)来护理。

医生说有传染性,且三伯父能自理,就让三伯父的儿子不要陪床了,三伯父的儿子因此就来我家,准备在我家先住下。

我爸一听就不干了,他说,能自理也避免不了会摔跤,如果半夜去卫生间摔跤了怎么办?所以,他建议我弟弟去医院陪床!

因为我爸认为堂哥身体比较差,抵抗力不行。而我弟弟常年健身,身强体壮,肯定没有问题。

但关键是,我弟媳当时生娃才1个月,我们一家都忙着照顾婴儿和产妇,这个时候让我弟去陪护有传染性的病人实在不理智。

所以,我和我妈就提出了反对,我堂哥也一起反对,他说医生都不让去陪床,每天只要送饭去就行了,实在没有必要在那里睡觉。

我爸看到大家不想听从他的安排,就拿出了***锏,他说那我去陪床,你们年轻人不想承担责任,我老人家去。

他自己身体也不好,我们怎么可能让他去呢?好在他有软肋,所以我就出马了。我赶紧回房间换了衣服出来,跟他说:

我去吧,我正好累了,真传染了就请假不上班,休息一段时间。

我爸爸历来重女轻男,看到我要出门,这才赶紧停止闹腾,但是嘴里还是骂骂咧咧的,大概意思是:

你们这些人不懂得感恩,你们是吃三伯父种的米长大的,怎么能不孝顺三伯父呢?

他的这些话,我们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其实他的意思我们都懂,因为我们确实从小都吃了三伯父种的米!

我奶奶生了4个儿子,除了三伯父外,其他3人都读书了,然后一辈子都领着工资,还有退休金。

本来三伯父成绩也不错,但如果他去读书,家里没有人干活,所以我奶奶就留下三伯父干农活,让我爸读书去了。所以,在我爸爸的观念里,他这安逸的一生,都是三伯父给的。

为了报答三伯父,我爸爸把三伯父家的孩子都接进城读书了,生活费、学杂费没有要三伯父一毛钱,只是在每年粮食收获的时候,回去拿几袋大米来吃。

因为每年的这几袋大米,我爸要求我和弟弟必须孝顺三伯父,只要是给我爸妈买的东西,三伯父和三伯母必须也有一份。

记得弟弟刚开公司的时候,我爸就提出了一个要求,让我弟弟把三伯父和三伯母的社保交上,按照职工社保缴,且最好是能想办法一次性补缴好15年。

当时我弟弟接近崩溃,公司业务都没有怎么开展,这么一大笔掏出去,肯定影响经营的,且新公司怎么补缴15年?

明显是想让我弟找其他渠道缴,那样确实也很费时间。所以,弟弟就一直没有去操作。我爸看着没动静就恼了,他气呼呼地说,你不想花钱对吧,你忘记了你是吃你三伯父家的米长大的?你不花钱,我来花。

他于是就到处去找代缴社保的公司,想要把这事办成。说实话,那得20来万,真的不是小数目。

我和我弟弟当时毕业不久,且还借款买了房,手头也没有那么多钱,所以只能看着我爸自己去操作了。

不过,在他回去跟三伯父要身份证的时候,三伯父得知我爸的做法,坚决拒绝了。

堂哥也出来阻止,他说如果我爸这么做,会让别人觉得他连自己老爸的养老都承担不了,那不是令他脸面扫地吗?

我爸为三伯父弄社保的事情以失败告终,但他并未就此罢休。他不知道从什么渠道,打听到了一个消息,说某个地方有200亩的山林出租,可以租50年,种树种果都行。

他带上自己的养老钱,拉上我妈妈,一起倒了两部长途大巴,终于找到那个山林,交了定金,和人家村委会签了租赁协议。

签完协议后,他才打电话给我们,让我们带上我堂哥,一起把这座山给种上果树。

我和我弟真的是一脸懵,我的专业是计算机,我弟弟的专业是外贸,我们俩从来就没有下过地,别说种果树了,我学人家阳台种菜,花盆里种几棵葱蒜,都没有养活呢,怎么去种果树?

后来,我们总算明白了我爸的算盘:

他也没有真的打算让我们去种果树,他只是希望我和我弟掏钱,然后堂哥出力气,负责去种果树。

而且,他希望我和我弟不计较这座山以后的收益,也就是说,我爸希望我们姐弟出钱给堂哥种一座山的果树,然后不求回报。

我和我弟亲自跑了一趟,去看那种山头,发现整座山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石头,且山上没有水源,如果要种果树,必须先要找挖掘机来挖一遍地,然后再建个渠去引水。这个基础设施的投入,没有2、30万根本弄不下来。

我俩回家后,就偷偷找我妈,问她为什么要跟着我爸一起坑自己的子女。我妈说当初我爸说要去租山头,是担心我和我弟的孩子未来读不了书,考不上好的大学,没有谋生的手艺。

租这样一座山头下来,种一些能长期结果的树,比如核桃、榛子之类的,能够几十年都有能结果,我们的后代都能享受到收益。

我妈不知道这座山头,是我爸想租来给堂哥的。当然,就算知道,她也不反对。因为我堂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直到高中毕业,都是吃住在我家,我妈像照顾亲儿子一样照顾他。

后来他高中毕业没有上大学,回老家务农之后,一年四季,当季的瓜果蔬菜,总是送进城给我妈,我妈每次看到他,都是笑得合不拢嘴。

我妈也和我爸一样,觉得我和我弟谋生能力强,堂哥在农村赚钱难,所以我和我弟理所当然要帮助堂哥。

面对这样偏心的爸妈,我和我弟心里非常不舒服。小时候,堂哥在我家住,我和我弟淘气的话,他是会动手揍我们的。

而且,我们几个孩子都是接受一样的教育,堂哥自己不爱读书,早早回家务农,也不是我和我弟的错。

可我爸妈压根不把我们俩挨揍的事放心上,反而很感激堂哥在他们出差或者来不及回家做饭的时候,能弄吃的给我和我弟。

同时,他们也认为堂哥不爱读书,是为了回农村守住家族的田产,能让家族几百年的墓地有人常去祭拜和维护。

他们俩坚信,在他们百年之后,肯定也会长眠于那片墓地,更是坚信 ,逢年过节的各种祭拜,堂哥去的次数肯定比我们姐弟去的次数多,因为我们在城里,而堂哥在乡下。

虽然很想孝顺爸妈,但是开荒种果这事情对我和弟弟来说太难了,投入资金大不说,堂哥本身也没有种植核桃、榛子的技术,而且就算种出来,也不能保证市场行情好。

就在我们犹豫不决的时候,我弟的同学帮我们打听到了***消息。原来,那种荒山是村里的,大家都想种植,可是又都不想搞基础的开荒,所以就让村委会租出去了。

他们相信,外地人来搞这种山肯定搞不成,毕竟距离远,可能也就搞几年就放弃了,而基础设施是带不走的。等租赁的人走了,村民们就能拿到一座成熟的山头,可以直接种植。

我把这些***消息说给我爸听,他气得不行。不是气村里人的算计,而是气我和我弟弟,他认为这是我们故意耍的小手段。

最终,我和弟弟到堂哥家附近租了大池塘和一小座荒山,又掏钱把堂哥送去学了大规模养鱼和养鸡的技术,算是帮他搞了一个副业。

加上后来堂哥盖房子,钱不够,想去贷款,我和我弟都大方地各掏了5万块支援,不要求还,我爸爸才算是心满意足了。

但我和我弟始终对爸爸是有意见的,我们总觉得,在爸爸的心目中,他的兄弟和兄弟的孩子,比他的亲生孩子还重要。

我和我弟一个月工资多少,一年收入多少,要还多少房贷,家庭开支有多大,他从来没有过问。

但是,我堂哥一年地里产多少粮食,用了多少肥料,他一笔一笔都记得清除,如果觉得堂哥入不敷出,他就想着怎么把他那点工资给到堂哥,让他们一家过得好一点。

按照我爸的说法,堂哥过得好,我三伯父的养老才有保障,而我三伯父能安度晚年,我爸才能放心。

6年前开始,我爸因为糖尿病和中风,需要经常住院。我和我弟都想着亲自照料,所以每次住院,我们都立马回家。但是,我爸却拒绝了。

他每次都提出要三伯父来照顾他,而三伯父也是一听到我爸住院的消息,立即就进城来照顾我爸。

其实我爸都能自理,很多像我爸一样的本地病人,都是白天去输液,晚上就悄悄回家住了,毕竟他们常去的那家医院,管理没有那么严格。

但我爸却不那么做,他就坚持住在病房里,让三伯父陪着。由于病房里其他病人晚上回家,所以有空床,三伯父有床睡,在医院住得相当舒服,20天下来,竟然长胖了。

我妈后来告诉我,我爸其实是心疼三伯父。因为三伯父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在家的时候闲不住,每天都下地干活,又不舍得吃好的,所以人又黑又瘦又累。

我爸多次邀请三伯父进城来住,修养一段时间,三伯父都拒绝了。而只有在我爸住院的时候,三伯父心疼自己的弟弟,这才愿意进城来。

我妈知道这一切,但是一直没有点破,每天都做两份一模一样的营养餐,一日三餐都准时送去医院,让他们哥俩在医院愉快地吃饭和聊天。

四年前,我身体也出了点问题,需要手术,手术之前的谈话,医生讲了很多可能发生的最糟糕的情况,我听完之后回病房,开始写遗嘱。

打开WORD文档,想要打字的时候,脑海里想的竟然就只有我弟弟一人,我发现我能够百分百信赖和托付的,竟然只有他一人。

父母年纪大了,需要弟弟照料。我若不在了,伴侣必然再婚,孩子如果想得到更多温暖,其实还是得靠我亲弟弟常去关照。

回想这么多年来,我和弟弟各自在不同的城市生活,但不管发生什么,需要人帮助时,我们就赶紧出发赶过去,需要钱时,立即转账,没有一刻犹豫过。

得知我决定手术,弟弟带着弟媳,连夜就赶来,又担心手术出什么意外需要大笔的钱,他们来之前,把所有的卡都带来了。

到了医院,得知可以额外买家庭医生服务,他们就立即扫描医生的二维码,买了最贵的包年家庭医生,只是为了能随时在线问主刀医生我的情况,哪怕医生每天早晨查房都能看到。

后来我一切顺利,弟弟和弟媳回家了,主刀医生有一次查房,聊到我弟:

你这个弟弟真的不错,他在你进入手术室前找过我,说手术的时候,不要考虑钱的事情,能用自费药,就用自费药,不管发生什么,选择对我姐最好的治疗方案。

就在那一瞬间,我突然理解了我爸对三伯父所做的一切。三伯父之于我,只是个伯父,就是个没什么文化的农村老人,有点陌生,但是他对于我爸,却是亲哥,是他最牵挂的人。

当我爸在办公室吹着空调喝着茶,他并没有觉得那是自己命好,他想的是外面那么热,他哥正在地里干苦力,他的幸福人生,是哥哥给的。

所以,我爸爸不遗余力地帮助三伯父,并且要求我和弟弟也孝顺三伯父。

现在很多人不想生二胎,担心二胎会让一胎宝宝受委屈,而有些人则相反,生了二胎,注意力就放在二胎身上,忽略了对一胎宝宝的关注,导致一胎宝宝敌视二胎,因为觉得自己的爱被分走了,这些都挺可悲的。

这个世界有70亿人,能相互偎依一辈子的,其实还是兄弟姐们。父母只能陪伴半生,下半生依靠的只能是兄弟姐们。

伴侣有伴侣的缘分,和则在一起,不和则离;儿女有儿女的人生,长大了有自己的家庭,而只有兄弟姐妹,他们和你的人生是同样的节奏,更能彼此理解和照料。

明白了这些,我和弟弟就常常带着爸妈回农村,让他们哥俩尽可能相聚,更重要的,我们每次去,都能带很多东西回去给堂哥和他的孩子,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过得更好。

堂哥也是一有空就送农产品进城给我爸妈,我爸妈有点头疼脑热的,如果我和弟弟在外不能及时赶回,堂哥总能第一时间送医。我和弟弟、堂哥的关系,变得像亲兄弟姐妹一样,就连我们的下一代,也亲如手足。

如今,我们一个大家族的人,每天都在群里热热闹闹的,年轻人分享自己在各自城市精彩生活的照片,老年人则发唱歌、跳舞和聚餐的视频,整天消息不断,乐乐呵呵的,无比幸福。

通过我们家族的相处方式,对于“连坐式孝顺让子女很反感,老人却认为理所当然,你认为呢?”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

父母要求孩子孝顺自己的兄弟姐们,这种连坐式孝顺并不是什么坏事,反而是好事,它是一种优良家风的传承,是宝贵的财富。

首先,亲戚之间和睦友爱的关系、比老死不相往来更有利于家族及小家庭的发展。

现在不知道怎么回事,一个人稍微吃点亏会被嘲笑,会被认为是包子,亲戚之间来往,好像就必须势均力敌,你带大概多少钱的礼物,我就回相等价位的东西,算得清清楚楚的才行,其实,算得再清楚,得到的利益又能多几分?

但是亲戚之间的情分却变得很淡,第一代人明明很亲,第二代就变得生疏,到了第三代人,基本就不往来,在街上遇见也不认识了。

很多农村里的家族,在族谱上能追溯到几百年甚至千年前,这对后代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可惜很多人在离开农村进城之后,经历过这么一、两代人,就已经不再和村里的亲戚来往,从而导致自己未来的子孙,压根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祖先曾在哪里生活过,这真的非常可惜。

我们上学读书,能学习到几千年前的历史,知道那些历史人物的大小事件 ,可是对于自己的祖先,又知道多少呢?

我们家族的人,无论是生活在地球的哪个角落,每年都会回来祭祀,长辈们带着晚辈上山,领着小孩子看墓碑上的文字,告诉他们这里躺着谁,他们都是怎样的人。

以前,我不能理解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可是年岁渐高之后,我发现我也喜欢研究起过去,总想了解我们祖先的路径是怎样的,我们家族经历过怎样的风雨。

孩子们读书的时候,了解国家大事,在家的时候,能了解到自己家族的过往,更能让他们明白自己该承担的责任,从而更加努力去改善自己和家族的命运

其次,孝顺父母,精神上的孝顺和物质上的孝顺一样重要的。

我们很多人孝顺父母的方式,就是转账、买东西,常常忽略了精神层面的需求。像父母要求孩子孝顺自己兄弟姐妹这件事,实际上就是老年人的一种精神需求。

如果不认可父母的想法,不想去孝顺父母的兄弟姐们,那就换个角度去考虑问题,就当这些钱是给父母花的,是为了买父母开心。

父母那一代人特别辛苦,兄弟姐妹之间相互扶持,很难算清楚谁帮了谁多少,比如我爸和三伯父,没有三伯父的退学,就没有我爸的读书机会;同样,没有我爸的帮助,三伯父送孩子们读书也挺难,盖房更难。

这种情况下,当我爸和三伯父变老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条件好的人,对条件一般的人的扶持。

这种扶持,老年人自己没有能力完成承担的话,那自然由孩子辈来替代。比如,出10万给我堂兄盖房,对我们来说很容易,但对我父亲的那点退休金来说,那确实要存挺久的,我们自然就代劳了。

当然,我们也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不能为了满足父母不合理的要求,掏空自己的口袋,毕竟我们自己也要生活,也有家要养的。

像我爸要求帮忙三伯父、三伯母一次性购买社保的时候,我和弟弟能力不足,就拒绝了他。

而他承包一座山,让我们和堂哥去种果,我们觉得离谱,自然也拒绝了他;至于去医院陪护有传染性疾病的三伯父,我们也毫不犹豫拒绝了。

但是,像盖房子、承包鱼塘和出去培训,这种投入在我们力所能及范围之内的,且比较靠谱的事情,我们都是爽快地伸手帮助了。

当我们的父母要求我们去孝顺他们的兄弟姐妹时,我们尽量不要觉得反感,而是首先要换位思考,先去了解清楚父母这么做的原因。

有些原因是父母能说清楚的,有些可能是难言之隐,并不能一一对子女解释得透透的,我们就最好不要去逼着父母说出来了,好好顺从他们,去孝顺他们的兄弟姐妹,也就是我们叔伯姑姑和舅舅阿姨,他们其实跟我们真的很亲,我们多付出一点,让他们开心一些,也是很好的事情。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孝顺父母,让父母顺心顺意地安度晚年是子女该有的责任。大家一起加油吧!

优质答案2:

嫁出来8年的女儿,每次过年回家都是满满一车礼物,有一次婆婆在旁边嘀咕了一下“你每次回娘家就跟搬家一样。”婆婆不高兴,但我妈心里很开心,真是一家欢喜一家愁。

新婚后的第一年,正月初二,习俗是回娘家。我在房间掰着指头算着,娘家要去拜年的亲戚有多少家?婆婆说她没事做,可以帮我去采购礼物,提东西。

刚下楼,我跟老公说:“把车开上。”“到超市几步路?直接走过去得了。”“不行,我这次要去的亲戚有八家,那么多东西,要提好几趟,还不带外婆那边的舅舅他们呢。”“八家?哦,好吧。”老公只好乖乖地把车开过来。

所有的亲戚都是一样,两箱牛奶,一桶油,然后好吃的零食一大包,因为每家每户都会有小孩。礼物也得顾着一家老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