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都市现场原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南昌的周女士前段时间点了一份外卖,吃的时候周女士发现了让人恶心的东西。周女士立即对商家进行了举报,但是这件事处理起来似乎进入了死胡同。
点外卖吃出烟头! 想吐11月5号,周女士通过饿了么外卖平台在南昌红谷滩一家叫做“舌自在”的餐厅点了一份腊肉,价格35块钱。没想到的是,外卖到家后,吃的时候发现了问题。
南昌市民周女士:“吃了以后我就咬不动 ,一股很呛的味道,吐出来后仔细一看,居然是纸,再看一下是烟头,就难受、非常恶心,想吐。”
周女士向记者提供了当时留存的照片。这截“黄金叶”香烟烟头的颜色已经和菜品颜色相似,难以辨别。周女士说,当时她也是没看清,才会把烟头吃进嘴里。随后,周女士拨打了消费者投诉热线12315。11月16号,周女士收到了市场监管部门的回复。
周女士:“他说他们已经去了餐厅,很难判断这个烟头是餐厅厨房放进去的还是外卖过程中外卖员操作的,甚至难以排除是顾客自己所为,他们说无法调查。”
记者来到这家舌自在餐饮店,负责人告诉记者,厨房禁止吸烟,所以没有证据证明这根烟头是食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
“舌自在”负责人表示,顾客点的菜从炒出来到打包到整个配送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的不仅仅是厨师,还有前厅打包人员、骑手,甚至是客人。到底是哪方面出的问题,他们也并不知情。
周女士告诉记者,市场监管部门回复的当天,餐饮店有人主动联系上了她,发了300块钱的微信红包表示“道歉”,但周女士没有接受。
负责受理周女士投诉的是南昌市红谷滩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沙井分局。负责人介绍,相比堂餐,外卖增加了配送环节,确实无法监管很难取证,这也给监管带来了困难。市监执法人员告诉记者,这家餐饮店虽然在厨房安装了摄像头,但是调查时,事发时段前后的视频内容已经被覆盖。
消费者吐槽外卖中的异物 想要维权挺无力点外卖吃出异物,这异物是怎么来的,无法取证,谁来为这事担责自然也无从谈起。而取证难最终导致维权难,这不仅仅是周女士一个人的遭遇。
今年8月,《都市现场》报道过这样一件事:南昌的龙女士在红谷滩“一点点”奶茶店点了一杯奶茶,奶茶到手之后,却发现里面有一只大头苍蝇。奶茶店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奶茶生产过程中没有苍蝇。
今年9月,浙江一名女孩小应点了一份酸汤肥牛外卖,吃着吃着发现里面一团黑乎乎的东西看起来像动物的尸体,仔细辨认才发现竟然是一只癞蛤蟆。小应想在外卖平台申请退款,并且要求商家道歉赔偿,但商家解释,本店没有青蛙之类的实物,可能是外卖小哥放进去的。小应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商家最后表示赔偿200元,小应不同意, 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最后也只能组织双方进行调解。
记者在南昌随机采访时发现,点外卖吃到异物的情况不少见。遇到这种现象,市民们普遍有种无力感。
南昌市民赖女士:”有一些外卖平台维权实在是太麻烦了,也不知道什么样的途径,毕竟也是十几块钱的东西。“
评论员观点:网络餐饮明厨亮灶更有必要发现外卖里有异物,商家大都否认生产过程出现了问题。相对于线下消费,外卖的确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新的难点。
江西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特约评论员、知名律师刘锡秋告诉记者,近些年来,我国针对外卖食品安全也在逐步进行建章立制,2017年原国家食药监总局***《 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办法》要求外卖商家必须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方能从事外卖订餐业务。2018年,国家市场监管总 局***《关于餐饮服务明厨亮灶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提出外卖平台可以接入餐饮店的监控,方便消费者查阅。
江西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特约评论员刘锡秋:”要对这些外卖餐饮服务者的经营场所进行实时直播,它明确规定了四个点要有摄像头:第一个粗加工区;第二个烹饪区;第三个操作间;第四个餐具清洗和消毒间,而且我们外卖平台要提供视频接入口,通过点击视频入口能看到你这个外卖经营者场所是否干净。“
不过,随机打开美团、饿了么两个外卖平台,目前看不到外卖餐饮商家“明厨亮灶”的相关信息。饿了么一名工作人员回应,国家市场总局***的《意见》只是鼓励网络餐饮“明厨亮灶”,并不具有强制性。
在刘锡秋看来,吃外卖发现异物难以取证,网络餐饮“明厨亮灶”肯定有一定的帮助,而且这对商家而言,也是自我保护,所以应该逐步推广。
刘锡秋认为,生产环节要实现“明厨亮灶”,配送环节也应统一封签标准,防止配送过程出现污染。但记者发现,市场上对外卖封签没有统一的要求,有的商家会制作好特有的食品标签,封住外卖包装袋,但有的直接将食物放进开口的纸袋里。
刘锡秋介绍,监管难、取证难和外卖生产、配送环节的基础性工作不到位有很大关系,这应该引起重视。当然,一个良好的外卖食品安全环境,离不开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
发表评论